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中国画是民族的绘画,是中国哲学美学思想滋养的结果。在形似上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强调人为本体的宇宙一体化思想。从审美的创作的主体出发,与对象进行心物交流,主体投入客体,客体融入主体,对客观自然进行典型化的提炼和浓缩,使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趣味相统一,达到物我两忘,相互契合之境界,表现在形似上就是"意"和"象"浑然一体的意象造型。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的"文人画"使中国画意象造型得到更大的变化和发展,集中代表了中国画形似上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高师美术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所沿用的西画造型体系与中国画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致使中国画教学难见成效。分析造型基础课与中国画教学之间存在的矛盾,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是进一步调整和改革高师中国画基础课教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绘画史上的文人最早谈论笔法的可能是南齐的谢赫,他在约公元490年问世的《古画品录》中,把"骨法用笔"列为"六法"的第二法。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论》中第一次把"笔法"提高到绘画的所有造型手段的首位。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中国画的"笔法",受到历代画家、理论家的高度关注,开始强调笔法的重要性,总结各种笔法形态,注重笔法的自律性,追溯笔法的来源,探索笔法的创新,并逐渐创造了中国画的笔法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写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代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画已成为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国画在描绘人物、山水、花鸟方面具有强烈的意象性特征。也就是说,以抒情言志为特征的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和具体表现,也是老庄、孔孟哲学思想的高度凝聚与体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如何保持"民族性",走向世界,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只有坚持中国画正确的创新、发展方向,才能使中国画更具有"世界性".  相似文献   

6.
7.
晚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了“白画”的名称,实际上这是从理论角度认识到了留白在画面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中国画除笔、墨、色彩之外在画面上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空白,在中国画中称这些空白为“留白”。可以看出,绘画的空白早已被巧妙地运用于画面的组织结构中了,它是画家用笔用墨精心安排留的空白,是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立在中国美学基础之上的审美观念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线是中国画最基本、最简洁的表现形式。中国画的线与西画的线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画的线在表现形式、特点、绘画技巧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艺术无论从注重对哲学理念的揭示以及注重对人文精神和情感的表现的内在品质上,或是从“气韵生动”的最高审美范畴及审美理想方面,还是从形式语言结构的层面上讲,都有许多与音乐艺术相类比的因素,体现出极强的音乐感,音乐性的美成为中国画明显和独有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中国文化起源、思想特征阐述了中国极富特点的人文精神传统及其形成,重点论证了人文精神在传统中国画诸如线条、水墨样式、空间组织形式、题材与内容上的具体体现,肯定了它的积极审美意义,并指出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线条不仅是中国画中最简练的艺术元素,最基本的语言艺术,也是中国画的灵魂。线条作为画家表达物象、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法,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同时也引发了对中国画线条表现的艺术研究。如①近现代画家对中国画线条的探索,使书法的生命力融于绘画中。②骨法之美:即以书入画,以线造形。③线条表现性。注重用线条的个性特征表现传递情感。④线条表现需要注意的问题:现代绘画者骨法的缺失;“以线造形”的西化;忽视线条抒情的作用;固守传统缺乏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历史悠久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千百年来 ,中国画家刻苦钻研 ,潜心求索 ,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 ,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画家表达物象、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长期的艺术实践 ,使得线条形式变得极为丰实 ,产生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兴”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绘画创作中必须经历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起兴”、“神思”、“灵感”三阶段。而“养兴”则是绘画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整体气势和结构态势上分析了中国画的构图规律,以阴阳和谐对比关系及阴阳动势的主从关系对构图形式进行了归类;以相辅相成的阴阳辩证关系分析了各种构图技法,对绘画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书入画、书写性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画种的本质特征。古往今来,中国画对于用笔的尝试与表述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历程,文章从线的角度入手,对中国画中笔法的成长历程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是体现中国传统精神的重要艺术形式,也是美术类院系的重要课程,而当下过于强调技法传授,造成了中国画教学的观念滞后.分析了造成当前高校中国画教学尴尬局面的原因,比较了传统中国画教育与现代中国画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人文价值和人文内涵的投入与培养;有计划地理顺管理制度;树立学生正确的艺术价值观、责任感;建立传承与革新的合理教学体系;明确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学术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等解决当前高校中国画教学尴尬局面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绘画艺术审美中的最高境界,它本身的不确定性及其所造成的开放性、包容性和暗喻性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能超越具体的、有限的时空和物象,从而感受和体悟到一个与理想人生相契合的审美对象.它的形成与发展,同老庄哲学、佛家思想以及诗歌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河洛地区是中国绘画的发源地,河洛绘画的发展历史展现出河洛地区绘画艺术的杰出成就。上古时期以原始绘画为表现形式;汉代则出现了精美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石;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成熟的人物画;隋唐时期,道释人物、青绿山水的发展达到高峰;五代宋元时期最大的成就是山水画和宗教人物画;金以后随着洛阳政治文化地位的下降,绘画尤其是文人画逐渐衰落,但民间绘画、宗教绘画依然较为活跃。河洛地区绘画发展史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书画同源”思想涉及到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是否相通的问题,唐代张彦远率先阐述了文字与绘画同源的观点。对张彦远观点进行详尽的分析,以此为依据,对汉字的来源——“图画”进行研究,通过对“图画”进行范畴的界定,明确阐释了“图画”与“绘画”的异同,反驳了文字起源于绘画的学说。对八卦的系统说明,证明了八卦与绘画、文字不属于同一系统,也就驳斥了文字与绘画起源于八卦的说法,最终得出文字与绘画同源于“图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其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间的"对话"是这个活动的重要特点,三者"对话"成功,就会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否则,阅读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