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建红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89-91,98
《豪门春秋》是美国现代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发表于1905的一部长篇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后纽约上层社会为主要背景,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丽莉.巴特的种种遭遇。犹太富商西姆.罗西德虽然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但由于其身份和民族的特殊性,在小说中却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从历史、文化和社会这三个角度出发来探讨罗西德作为一个犹太人在当时的境遇,并将其与同为犹太民族的、处于16世纪末的另一个文学人物夏洛克作一比较。西姆.罗西德是继夏洛克后又一个犹太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2.
张建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5,5(4)
<豪门春秋>是美国现代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发表于1905的一部长篇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后纽约上层社会为主要背景,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丽莉·巴特的种种遭遇.犹太富商西姆·罗西德虽然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但由于其身份和民族的特殊性,在小说中却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从历史、文化和社会这三个角度出发来探讨罗西德作为一个犹太人在当时的境遇,并将其与同为犹太民族的、处于16世纪末的另一个文学人物夏洛克作一比较.西姆·罗西德是继夏洛克后又一个犹太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3.
4.
一步上桥就有一步凌空的感觉,思想的网被切断了,一切的负担都卸了,只余下空洞的躯壳,面对那仰首可亲的明月,伸手可触的桥栏,俯首可见的碧水,和碧水中稀疏的朦胧的灯影。 相似文献
5.
外祖母家有一个很大的园子,我的童年就在那儿度过。园子里有一道长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藤,搭起了一座绿色篷帐,外祖母管它叫“凉棚廊”。藤有两种,凌霄花和紫藤。一到春天,它们争相抽出柔嫩的新藤,枝枝蔓蔓地往上爬呀绕呀,比赛似的,看谁爬得高,看谁绕得远。绕着绕着,就缠到一起了,分不清谁是谁的枝,谁是谁的叶。夏天,藤萝叶子更是疯长,重重叠叠,密不透风,整个长廊都郁郁葱葱,浓荫蔽日。 相似文献
6.
不知为什么,我的“官瘾”特别大,总想有一天能够戴上三道杠。唉,可惜……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下我的“仕途”历程吧。 相似文献
7.
黄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261-262
圆舞曲是最富于轻音乐特徽的一种音乐体裁,也是较为普及的一种音乐形式,19世纪中叶起,得以迅速发展,尤以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最富盛名,它以其生活性、感染性、独立性、广泛性及经典性存国内外传播开来,奠定了他“圆舞曲之王”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翟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120-122
威廉·勃特勒·叶芝的诗作《驶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虽篇幅不长却意象纷披、内涵丰富,本文试图结合弗洛伊德、荣格及弗莱的理论从心理分析的视角重新解读叶芝的《驶向拜占庭》,以探讨诗歌所表现的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曹霞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114-116
德国作家台奥尔多·冯塔纳的代表作《艾菲·布里斯特》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小说以19世纪普鲁士贵族社会的名誉观念为暗线.以女主人公艾菲·布里斯特的婚姻悲剧为结局,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下扼杀人性的虚伪名誉观念和准则。艾菲的婚姻悲剧不过是当时普鲁士贵族社会中虚伪名誉观念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确,一本好书就像是一味良药.只要用心去读,就能从中受益。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小说,书的美丽都是极大的。常读书,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洗涤我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12.
吴少真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1):62-63
有位朋友的母亲做得一手好莱,退休后每天总要到市场上去逛一逛,买些全家人吃的菜,常常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菜色,把全家人的口、胃侍服得伏伏贴贴的。看着日渐福相的朋友,我直羡慕他的口福。久而久之,她母亲养成了每天逛市场买菜的习惯,如果有一天生病了,或是别的缘故没能去,她心里总会 相似文献
13.
江小维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1):39-39
前几天,我给学生上一堂自然课(乡镇小学老师通常都是教一门科兼几门技能科)。教学内容是讲“光的折射和反射”。讲完光的折射的相关知识后,学生很感兴趣,就让他们举些在日常生活中有出现的相关类似的例子,谁知学生们一时竟举不出个例子来。无奈之下,只好自己向学生讲述了本人小时候在夏夜夹泥鳅的例子。夹泥鳅,那是我童年里的一个美好的片断。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震撼,给予着阳光;阳光,收获着震撼。
——写在前面考试的失败.让原本就不好的心情变得更加糟糕,慢慢地走在楼道间,心中乱成一锅粥,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约翰·多恩诗歌中的矛盾思想,即在爱情诗中思考女人对于爱情究竟是忠诚或不贞,在宗教诗中体现对上帝的困惑与怀疑,并常以条件句、疑问句作为诗的开头。这种矛盾思想主要由社会矛盾冲突和诗人内心冲突产生的。作者希望此文能为学者进一步研究约翰·多恩提供新的视角,或对研究其他玄学派诗人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毕凤珊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20(4):33-36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诗人。她以自然物为创作对象的诗歌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而深受读者的喜爱。本文通过对部分自然诗作品的解读,分析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景色诗和哲理诗以及其超验主义自然观和反超验主义自然观,揭示了女诗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