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是”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各家却有不同看法。 《马氏文通》称“是”为断辞。黎锦熙先生在他的《新著国语文法》里,把“是”列在动词里,算作表示决定的同动词。它后边的成分叫“补足语”。王力先生在他的《中国现代语法》里,把“是”叫作“系词”(属于半虚词),列为独立的一类。它后边的成分叫“表语”(表位)。吕叔湘先生在他的《语法学习》里,把“是”叫作非活动行为的动词,丁声树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里,把“是”和“有”、“在”、“象”等看作特殊的动词,而把“是”后边所带的名词、代词或名  相似文献   

2.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对“左联”的影响,首先是“新写实主义”的引入。所谓“新写实主义”,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家藏原惟人提出的理论。1927年,藏原惟人写《到新写实主义之路》一文,他要求作家“获得明确的阶级观点”,“用无产者‘前卫’的眼光来观察这世界,而把它描写出来”。他所说的“前卫”的眼光,也就是“能够真实地在其全体性及其发展中观察这个世界者”。藏原又提出,必须“从过去的写实主义继承着它对于现实的客观的态度”,“把现实作为现实,没有什么主观的构成地、主观的粉饰地去描写的态度”。此外,藏原惟人还在其它…  相似文献   

3.
说“侃”     
目前主要的工具书对“侃”字的训释与现实生活脱节.《说文解字》对“侃”字的解释属于误训.“侃”字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其本义为喜乐、愉悦.裘锡圭先生认为“侃”字最初是一个表示“衍”的假借义的分化字.现代汉语口语和方言中把带吹牛意味的闲谈叫作“侃”,这种用法在元代就有,它属于“永”、“衍”和“侃”三字的共同引申.“侃”字的刚直一义很可能是假借义.  相似文献   

4.
1.有关“-mu”字的两个问题: 1.0“-mu”字是现代维吾尔语中比较常用的语素之一,在目前所能见到的几本正式出版的维吾尔语语法著作中,差不多都谈到了它。大部份著作把它叫作ulanma(一般译作‘助词’),有的著作把它叫做yuklime(一般译作‘语气词’或‘小品词’。但是对于-mu字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意义)则大都缺乏比较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5.
《华尔街日报》近日刊文称,美国各地的教师、营养学家和医务人员,正把一个叫作“健康饮食金字塔”的概念灌输到每个人的头脑中去,它是美国的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在经过长期的深入研究后,确定在美国全国推  相似文献   

6.
刘鹏飞 《中华魂》2014,(24):49-49
“正经”一词来源于古代的教育制度,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课,相当于现在的“语数英”等,与之相对的副课叫作“旁经”。  相似文献   

7.
“年”在汉文化中作为一种怪兽,因其出现在除夕之夜并伤及人身而被人们用种种方法驱逐之,由此成为汉族过年习俗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无独有偶,在藏文化中。也有一种叫做“(?)”(汉文中译作“年”、“念”或“宁”)的怪物,而且自成系统。它与汉文化中的“年”似乎有相当程度的类同之处,甚至可以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年”在汉文化中作为一种怪兽,因其出现在除夕之夜并伤及人身而被人们用种种方法驱逐之,由此成为汉族过年习俗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元独有偶,在藏文化中,也有一种叫做“ ”(汉文中译作“年”、“念”或“宁”)的怪物,而且自成系统。它与汉文化中的“年”似乎有相当程度的类同之处,甚至可以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因此研究人性是研究社会的基础.不少古人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人性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不下数十种)的人性论,但有一点,无论持什么样的观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承认人的本性(我们把它叫作人的自然属性,是与人的社会属性相对而言的)是求利的.然而正是这一点,却为今天的人们所忽视.如提到孟荀,就只评论其“性善论”和“性恶论”,而他们的共同点——“性利论”却被忽略了.本文的目的就是把中国古代的“性利论”理出一个线索,以期引起学术界对“性利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关于燉煌文艺中“变相”、“变文”的“变”字意义,过去曾有好几种不同的解释,例如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说:“所谓变文之变,当是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变相是变佛经为图相之意.”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旧版)说:“变者即佛经演变之意,与俗文之通俗化之义相同.”孙楷第认为“变当非常解”,“歌咏奇异事物的本子就叫作变文.”此外还有人把“变”字当作梵文的音译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以“变”为文体变化或演变的解释是用“变”字的普通义来解释“变文”、“变相”中“变”字的特指义,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不一定切当.“变”当非常解,有点儿接  相似文献   

11.
“摧藏”一词,旧《辞源》和新旧《辞海》等辞书均未收入。这个词首见于古诗名篇《孔雀东南飞》(“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所以为之作注的很多,只是众说纷纭,难得确解。 1979年版《辞源》收进了“摧藏”一词。把《辞源》的解释和各家注说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一)摧伤,挫伤;(二)言极度悲哀;(三)“摧藏”为“悽怆”的  相似文献   

12.
“连x也/都y”格式,是指如下一些形式: (1)他连攒钱都想也不敢想了。(老舍《骆驼祥子》) (2)连吴少奶奶也笑起来了。(茅盾《子夜》) (3)侍萍的面貌有一天会变得连你都不认识了”。(曹禺《雷雨》)格式中的“/”表示“或者”,“连”与“也/都”是格式中固定的词,“也”和“都”在格式中有同等的机遇与“连”呼应使用,x和y是格式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变动的词语。 “连x也/都y”这样一个框架,有的人叫它“句式”,有的人叫它“结构”,有的人则把它叫作“格式”,我们采取后一种说法,因为“连x也/都y”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以句子的身分出现的,而是一种“板块”,一种“构件”,作为一个凝固的整体在语言中使用的。当然它可以独立成句,例如:  相似文献   

13.
王益  曹焱胜  王德阳 《社区》2014,(21):10-11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针对“基层社区工作台账过多、负担过重”这个基层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它列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整改任务加以解决,在全市首推社区事务清单管理,给社区“减负”,使社区工作人员从繁琐的行政性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14.
古人的“稿酬”稿费在古代叫作润笔。“以财乞文,俗谓润笔”就是这个意思。据《隋书》载:隋高祖叫李德林起草诏书,高颖在旁边戏道:“笔干了。”郑泽也乘机说道:“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后来,人们就把写文章所得的酬劳费,谓之润笔。《容斋随笔》云:“文字润笔,自...  相似文献   

15.
高考“标准分”评分评价制度使考生的原始分(即卷面分)成了秘密,但是,这个秘密可以用非常简单的对应法把它揭穿。据“标准分”设计原理:“任何单科的任何一个经四舍五入处理成整数的原始分只允许制定出唯一的一个整数‘标准分’”,即各单科的“标准分”与原始分客观存在着“一一对应且唯一”的关系。所以,只要从发给考生的成绩单上查出某单科的全部的总共“原始分满分数 1”(现在是150 1)个不相同的“标准分”,就可以按大小顺序,用“一一对应且唯一”的简单方法,绝对精确无误地找到该科任何一个“标准分”所对应的原始分。由于艺术类考生要按原始分录取,因而他们手上不但有“标准分”成绩单,同时还有原始分成绩单;这导致“查出某单科全部的‘标准分’”变得不再必要,而是只要“查出某单科一部分的‘标准分’”,就能够绝对精确无误地找到该科绝大部分的原始分。倘把前一方法叫作“完全X-T对应法”,那么,后一方法可以叫作“简化X-T对应法”  相似文献   

16.
“理”和“埋”,长得像,远看简直一个样。小树苗,土里埋,“埋”字左边“提土旁”。记住规律想道理,人人争做“辨字王”。识字我能行1.我把这个秘密()藏在心里。2.老师告诉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埋”  相似文献   

17.
咱们的国语词典里有一句成语,叫作“倚老卖老”。按“五柳先生”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办法去读去理解,不外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青年跟前摆老资格、颐指气使、动口不动手之类罢。单靠一个“老”字就以为有了本钱,四处去  相似文献   

18.
论“谚语”     
前言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的流行,谚语一类是占有很大比重的,它似乎比歌谣在社会各阶层流行得更为普遍和广泛。谚语虽然是由三言两语所组成的短小的句子,但它却饱藏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感情和经验,是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智能结晶,并以优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人民斗争的武器,也是人民自我教育的武器。  相似文献   

19.
释“圣”     
一古代统治者把智、仁、圣、义、忠、和叫作人的“六德”,视为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而“六德”之中,“仁”是最重要的为人之道,而“圣”则是做人的最高标准。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尧、舜这两位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是孔子  相似文献   

20.
[摘要]“戎亢”是甘南藏族自治州霍尔藏部落普遍存在的“公房”。它是当地藏族群众举行日常宗教活动、节日聚会、解决纠纷的场所。目前,麻当乡“戎亢”处于新旧建筑形式交融并存时期,本文拟通过分析“戎亢”的建筑文化内涵及公共空间意义,探讨“戎亢”与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契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