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巡按御史制度是明朝对地方官吏的监察制度之一,是统治阶层派遣十三道监察御史到各省定期巡回考察的一种制度。明代对地方官吏的监察,体制严密,主要包括提刑按察使司及其辅佐官、巡抚与总督都御使、巡按御史等几大监察体系。这三大体系在当时的吏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连贪图玩乐的明世宗也认为,"天下生民休戚,吏治臧否,系于巡按御使"。[1]本文主要从巡按制度的形成、出巡相关规定、巡按御史的职能等方面予以介绍,在此基础上,引发一些对当代法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奴隶和奴隶劳动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都顽强地存在着。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奴隶制是上一个社会形态的残余,奴隶劳动作为封建经济的补充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忽视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奴隶制残余的研究。尤其是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封建母体中萌芽的时候,奴隶制是如何改变形式而残存,以至于影响新的生产关系生长,更值得我们去探索。遗憾的是各个朝代的奴隶制问题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只有明代近乎空白。仅有的几篇文章只是一般性地叙述明代奴仆如何凄苦,他们如何反抗斗筝,远没有触及明代奴仆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后期巡按御史权力的膨胀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朝历史中,巡按御史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尤其在明代的地方政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具体史实对明中后期巡按御史权力的加强和扩张作一勾勒,并分析造成其权力膨胀泛滥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明中后期以来,为缓解日益严重财政危机,明政府推行捐纳制度。此虽非明朝首创,因其易行,且可部分缓解经济危机,被作为常制而行。因捐纳制度在推行过程中,牵涉到银两收支及铨选授官等问题,明政府试图通过严格管理和稽查,以防弊端,如滥收、伪冒、贪污等现象。但因捐纳制度牵涉面广,各部门之间利益冲突不断,尤其是明末战事频仍,军需物资等紧缺,各部互不相让,统治者虽尽力协调,最终仍难免其弊。  相似文献   

5.
上海图书馆藏《艺文类聚》纸背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至万历二年(1574年)山西藩王宗禄文书,记载了巡抚山西都御史孟、杨、万、王,巡按山西御史陈、宋、饶、桂监察王府宗禄发放事宜。通过文书与传世文献的结合,明确了嘉隆万年间巡抚山西都御史与巡按山西御史具体为何人。山西藩王宗禄文书为新发现的第一手资料,提供了明代山西巡抚都御史、巡按御史监察山西藩王宗禄发放的细节性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其一,为明代巡抚都御史与巡按御史监察职能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其二,为巡抚都御史、巡按御史等监察官的个案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试论明代督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督抚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的总督与巡抚,作为地方大吏,其辖区范围和人员数额都比较固定。他们“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清代督抚,实源于明代,因而研究督抚问题,似应从明代谈起。但从目前情况看,对于明代督抚进行系统研究者尚少,许多问题仍是半明半暗,且歧见尚多。为此,本文拟对明代督抚的渊源、产生的原因,以及督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督抚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的总督与巡抚,作为地方大吏,其辖区范围和人员数额都比较固定。他们“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清代督抚,实源于明代,因而研究督抚问题,似应从明代谈起。但从目前情况看,对于明代督抚进行系统研究者尚少,许多问题仍是半明半  相似文献   

8.
试论明代的科道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內阁六部制官制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相适应的,这种制度保证了明代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为了监察百官、维护至高无上的皇权,明代的官僚体系中,又有着一支品位不高、人数众多、活跃于朝廷內外的科道官队伍,他们在明代各时期各重大事件中起了特殊的作用,发生了较大的影响。科道官是科官和道官的合称,明人又称之为言官、台谏官、台省官和台琐清班。科官指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的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和给事中;道官指都察院属官十三道监察御史(简  相似文献   

9.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的时期。建国之初朱元璋手订各种宗规祖训,提倡“节俭爱养,藏富于民”的艰苦奋斗精神,曾一度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景象。中叶出现了商品经济生产的萌芽,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西方科学技术也由于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已渗透到中国。明代统治达到封建社会官僚政治的高峰,极端的专制主义是空前的,其统治思想意识方面,程朱理学被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明代政府实行许多强烈控制思想的措施,注重文化教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使得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发展得更加缜密,为其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始终是中国封建政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它涉及到王朝的统一能否稳定;而不断的改朝换代则为统治者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提供了契机。明代督抚制度的产生,就是这一系列调整中的一个步骤。它为清朝所继承,对明清两代的政治有重大作用。因此,对明代督抚制度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封建社会晚期政治结构的特点。一、督抚由临时差遣到常设职务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代州县处于官僚和社会矛盾夹击的两难境地,是吏治腐败的滋生温床。国家政策的逼迫和自身利益的诱导,使催科赋税虐民过甚;馈送贿赂和过客索要,成为填不满的黑洞;进士举监分途,对州县吏治消极影响极大;狱讼的黑暗和吏胥乡官生员对政务的干涉,形成地方政治的严重弊害。明朝之亡,根源在于州县的残暴和贪贿。  相似文献   

12.
《明会典》的纂修始于弘治,校订、刊行于正德,嘉靖间两次续修,万历间重修成定本.其体例远源《周礼》,近取《诸司职掌》,经历了模仿、沿袭与创新的过程.其纂修主要由史馆承担,多家机构共同参与.其资料主要来源于朝廷颁降之书、各衙门的见行事例、造表文册和档案资料以及历朝《实录》.刊行后,成为明代的大经大法,不仅在明代为百司所遵、万民所奉,而且在清初一度被奉为处理政事的政典,更成为清修会典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背景、概况、特点及地位等几个角度全景式地论述明代的私人藏书。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明代私人藏书的历史背景与概况,即明以前的私人藏书史略和介绍明代私人藏书的概况;第二部分分析明代私人藏书兴盛的原因以及藏书特点;第三部分论述明代私人藏书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论明代的私人藏书王美英本文从背景、概况、特点及地位等几个角度全景式地论述明代的私人藏书。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明代私人藏书的历史背景与概况,即明以前的私人藏书史略和介绍明代私人藏书的概况;第二部分分析明代私人藏书兴盛的原因以及藏书特点;第三...  相似文献   

15.
明代定婚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定婚行为需要符合凭媒而立、尊长主婚、写立婚书或女方收受聘财等构成要件,尤其双方要自愿、意思表达一致,才有法律效力。法律同时规定了婚约解除的法定事由,按照过错主义原则追究法律责任。笔者认为明代定婚制度中的进步因素可以视为为近代婚姻立法的萌芽,是在继承前代立法成果同时的伟大进步。  相似文献   

16.
明代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中国档案事业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书缮写制度、用纸制度、票拟批红制度、公文邮驿制度、保密制度、行移勘合制度、归档制度、利用制度等等,贯穿了文书档案从撰写到最终保管的各个环节,并且涉及到从皇帝到朝廷臣工,甚至微乎其微的铺兵,使得整个明代档案文书事业显得更为严密。这些制度通过颁布公文体式以及用《洪武正韵》《大明律》等方式颁布施行,不仅为明代其他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而且也成为明政府处理各种政事的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明代赋役制度,总的说来,由于明代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因此,在财政上,也是通过各种经济措施,实施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赋役制度,征课所得,集中于京师者多,留存于地方者少。差役分派,为中央者多,为地方者少。明代赋役制度,可分六项:一为正赋(即  相似文献   

18.
明代公文制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公文制度体现在公文的撰写、传递、收办、封置等工作环节之中。对篇幅、用语、纸张、格式、用印等的发文规定,对封装、驿传等的递文规定,对票拟、批红、签收、面裁、覆奏等的办文规定,对照刷、磨勘等的封置规定以及对行移勘合、保密等的涉及文书工作始终的通则规定,都显示了明代公文制度的既严格又繁琐的特点。明代公文制度对后世乃至现当代的公文制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官吏利用职务关系、亲属关系与地域关系,营私舞弊,贪赃枉法,是封建时代导致吏治腐败的重要原因,也是政治腐败的一个表现。它象瘟疫侵蚀着国家政权的机体,直接危害着政权的巩固。如何克服和防止官吏以权谋私所造成的弊端,为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所关注。有明一代,朱元璋及其继承者从巩固其政权统治出发,在官吏选拔使用上,不仅强调广开仕路,任人唯贤,而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继续实行官吏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明代官员的致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仕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员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建国后,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对致仕制度十分重视,官吏致仕后,仍享有一系列特权,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安,也使在职官员无后顾之忧。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官员终身制,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维护其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