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秩序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状态,也非单纯的政治过程或政治结构,不能将政治秩序归纳为政治规则或政治制度的作用结果,探究其内涵还需要从统治阶级、政治理念、政治规则与制度及其利益关系等更深层次要素着手.政治秩序应与政治稳定、法律秩序及统治秩序相区别.政治秩序具有建构性、政治性、系统性、相对稳定性及动态性等特征,本身内含和谐稳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杨正联 《人文杂志》2013,(2):108-117
公共政治生活空间、公共政治人际关系形式、公共政治中心整合机制和公共政治运行模式这四个方面的理论要素,构成了一个关于公共政治分析的理论模型,通过这一理论模型的历时性考察,公共政治秩序就将呈现出一个从前现代公共政治秩序到现代公共政治秩序,再到后现代公共政治秩序的逻辑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3.
如何实现和谐政治秩序的维持与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是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政治参与和政治秩序之间存在着张力。政治参与的高涨,必然对现有的政治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时候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但这种状况需通过某种途径得到控制。通过对政治参与与政治秩序张力的分析可以发现,政治控制约束、引导着政治参与,使其有序发展,故而有利于实现政治秩序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政治稳定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稳定包括政治要素和政治秩序两大方面。评价政治要素变动状况和政治秩序的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政治制度的持续程度、执政者更迭的程序化程度、基础阶级关系的平衡程度、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程度、政治过程的有序化程度和政治文化的一致性程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政治内生态系统由静态和动态两部分构成.从静态来看,农村政治系统由农村政治文化系统、农村政治规范系统、农村政治实体系统三大系统构成.其中,农村政治文化是价值系统,是系统的灵魂;农村政治规范是维护系统,是系统的保障;农村政治实体是执行系统,是系统的基础.从动态来看,农村政治系统则表现为农村政治实体通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要素有机的运行过程.运用系统和整体的方法,构建农村政治内生态系统,整合系统内各种要素功能,完善农村政治治理结构,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能,以形成和谐稳定的农村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6.
地缘政治理论与战略的学理辨析和历史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缘政治理论是研究国际间政治实体控制地理空间的活动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政治地理学是研究一个政治实体根据利益需要把政治运行纳入地理系统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地缘政治理论与政治地理学是同时产生、地位平等和并列发展的科学领域。地缘政治理论与政治地理学在认识客体、研究内容、思想源流和意象、思维向度、认识结果上均有差别。地缘政治战略是政治家们根据地缘政治过程的经验性认识和功利性谋划所做出的目标规划及实施方略的总和。地缘政治理论与地缘政治战略在兼容关系、与现实的关联、思维的真确性、功能效用、精神活动等方面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政治秩序是政治主体对政治生活的理性反思与实践建构。建设良好政治秩序,应强化政治共识,整合政治冲突,维护政治稳定,推进政治发展,不断趋向政治生活理想状态。政治秩序的最高价值取向是"善",即追求政治自由、实现政治正义。政治冲突、政治整合、政治发展的辩证演进、螺旋上升构成政治秩序的逻辑理路。和谐社会政治秩序的建构,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始终坚持社会安定和谐的价值取向,准确把握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矛盾,着力探寻政治秩序建构的路径方式。  相似文献   

8.
政治冲突、政治整合与政治秩序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秩序、政治冲突与政治整合是一个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互动体系,他们之间构成一个“冲突—整合—有序—再冲突”的螺旋发展过程,其中政治冲突是问题,政治整合是手段,政治秩序则是前提和目的。厘清三者关系,对维系与发展现有的政治秩序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9.
政治秩序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锐军 《晋阳学刊》2007,3(2):20-23
获得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正是有了政治秩序,人类的公共生活才成为可能,人类才能维系和实现自己的个性,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旦脱离了社会、政治秩序,就没有人的存在。政治秩序之所以可能是由人类的人性本质所决定的,这可以通过“人来源于动物界”、“人天生是政治动物”、“人是符号的动物”、“人是交往的动物”、“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六个命题来获得解释和证明,它们正好对应了人的生物性、精神性和社会性这三个本性维度,共同为政治秩序的可能和建构提供了本源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朱锋华 《船山学刊》2005,(4):196-198
政治伦理思想的阐述和政治秩序的重建是荀学的根本价值指向,而要完成这一时代使命,必须实现人的内蕴于心的价值理念的培育与外设制度规则的和谐建构。  相似文献   

11.
政治是影响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第一要素,政治稳定是国家安定团结的基本前提.在政治稳定评估指标体系中,政治制度、政治管理、政治认同和民主进程等因素都是评估政治稳定的核心指标.政治稳定要保持在"平衡稳定"状态下,取决于政治改革的科学性、政治发展的适度性和政治秩序的稳定性.从现阶段我国政治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这些指标都包含在政治发展内容当中.因此,要实现政治进步、社会发展、秩序稳定,就必须正确处理政治改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在政治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政治稳定有赖于政治制度化水平、政治决策的科学化、政治参与的适度性和政治文化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2.
制度文明:政治文明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科 《天府新论》2004,3(2):18-20
政治、政治国家和政治文明之产生 ,本质上是因为人类共同生活必需要共同的制度、规则和秩序才能得以维系和发展。任何政治理念和政治思想都必须溶入政治制度 ,在政治制度层面上得到表达和反映 ,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政治制度较之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 ,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宪政所表明的是一整套规则、一系列观念和一种稳定状态 ,它能够提供基本的政治资源 ,从而有效保持政治稳定。这种功能体现在对权力进行限制以防止权力滥用、化解政治冲突中的矛盾、维护多元社会的秩序和防止意识形态专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释了市场秩序的概念和市场秩序的四种类型,分析了形成市场秩序的市场主体、行为规则和权威三个要素,指出市场秩序和无序主要表现在市场失调、市场震荡、市场危机和市场解体。作者认为,任何市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秩序,而市场秩序的建立和维持都是市场控制的结果。市场控制是由市场控制主体、控制对象、控制标准,控制目标和控制手段五个要素构成的。在市场控制手段体系中,经济利益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控制手段,政治手段和社会舆论也是重要的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5.
程序民主的含义、特征和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程序化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是至关重要的.程序民主问题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民主的原则确立程序,即程序的民主化;二是以程序来规范民主政治的建立和运行,即民主政治过程的程序化.程序民主具有形式化、依赖性、运行过程性、操作性和功能性等特征,它还具有使实体民主具体化的功能和规范、教育、优化、疏导的功能.程序民主是实现实体民主的基本保障,与实体民主共同构成民主政治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耀灿  刘伟 《江汉论坛》2006,1(5):54-57
本文认为,人们对教育环境是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古今中外一些思想家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述为我们认识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所以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这是由当前的时代背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牛磊 《齐鲁学刊》2008,(1):93-96
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推动农村政治发展,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之一。政治民主、政治参与、政治秩序等作为农村政治发展的内容,是村民自治的内在价值追求。作为非国家形态的民主,村民自治的建立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象征和标志,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长点。它标志着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政治参与,旨在维护农村的社会秩序进而维护中国政治秩序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家庭—国家"的逻辑理路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传统。家庭伦理秩序与政治生活秩序具有双向涵摄、互为建构的内在关系。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架构的基本特点决定着党内政治生态是国家政治生态的核心。作为党内政治生活主体中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的家风具有政治性、先进性、示范性特征,其家风败坏是党内政治生态局部恶化的重要诱因。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关联互动状态的综合映射。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应以领导干部角色冲突的调适为先导,促进党内政治文化心理的净化;以领导干部家庭内外关系为重点,促进党内政治关系的规范建构;以细化从严治家制度为保障,促进党内制度体系的健全完善和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陈赟 《人文杂志》2002,(6):34-40
天命是中国古代思想世界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中国有一个独特而又深刻的天命论传统。对于中国思想而言 ,天命不是起源于宗教神学的实体性上帝 ,而是发源于民众的生活 ,它体现为民情、民意、民欲等等 ,它就是以民众生活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政治的秩序。中国思想认为 ,天命并不具有人格性、意志性 ,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因此 ,天命被理解为自发性的社会———政治的秩序。正当性的政治必须充分尊重这种秩序 ,而不能去人为地干预它 ,这样的政治就是无为的政治  相似文献   

20.
风险社会政治秩序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社会理论家贝克发展起来的风险社会理论,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工具理性独大的现代性进行反思的结果,现代风险具有决策决定性、难以认知性和全球性等特质.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传统政治秩序陷入以下困境:片面强调工具理性和进步的政治秩序观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专家治理的信任危机以及随时可能引发的"政治爆炸".重构风险社会政治秩序观应转变发展模式,构建风险管理型政府和自下而上的亚政治以及重建公众对专家治理的信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