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压力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生活知识、生存知识、交际知识、自我调适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实践的断裂性特质,通过"认知困境的解构、诠释意义的建构、生活秩序的重构、社会资源的整合"的工作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朱巧英 《社会工作》2011,(14):83-85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压力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生活知识、生存知识、交际知识、自我调适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实践的断裂性特质,通过"认知困境的解构、诠释意义的建构、生活秩序的重构、社会资源的整合"的工作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瑾 《社科纵横》2011,26(7):161-162,166
大学生能否有效管理情绪,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就需要掌握各种情境下的压力应对策略,从而拥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华 《社科纵横》2010,25(3):159-161
面对现代生活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压力以及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率的增大,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有效干预和应对方略进行对策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5.
于海琴  杨慧 《阅江学刊》2012,4(2):67-71,83
根据《失业大学生压力源与压力反应问卷》对当今失业大学生压力源与压力反应进行调查,发现失业大学生的压力源包括"就业形势预期与职场担忧"、"缺乏自信源"、"自身竞争力"和"社会比较与家人态度"四个方面;主要的压力反应有"消极情绪反应"、"消极自我评价"、"紧张敏感"、"浮躁迷茫"、"愧疚"、"身体不适"和"另谋出路"七个方面。失业大学生压力源与压力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压力源越多,压力反应越明显。应从失业大学生及其家人和朋友等不同角度,减少失业大学生的压力来源,降低压力水平,减少压力反应。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原因是人格不健全,学业压力重,观念偏差,生活自理能力差、经济问题困扰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是,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增强其自我心理保健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  相似文献   

7.
闫彩红  刘殿巨  张曼 《社科纵横》2010,25(12):149-151
为了深入认识和把握大学生"三生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三生教育",以红河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对大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认知和状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高校"三生教育"在内容上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压力应对教育、生命价值和生命责任教育,从总体上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近年来受到普遍重视。但是专门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研究极少。本研究以此作为切入点,对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及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了解他们应对就业压力的方法和特点,并从高校层面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冰 《学术交流》2012,(Z1):169-170,173
重点研究探讨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通过调研分析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各种压力源所占的比重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多角色发展,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创新创业—专业学习"的角色冲突.该文分析了大学生多角色发展的情况和"创新创业—专业学习"角色冲突的成因,并通过角色压力视角分析了角色冲突的不良影响.为确保大学生在角色冲突情境下的心理健康,提出了若干纾解角色压力的策略,主要包括:高校要指导大学生动态修正角色预期、加强角色冲突心理干预、引导学生扎根所学专业进行创新创业、适当提高创新创业学分在必修学分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是目前学术领域研究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文章通过实证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认为当今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总体上处于比较理想的水平,并通过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发现影响大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首先是学习满意度,其次包括人际关系满意度、精神满意度等10个方面。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和年级对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6):174-176
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海量性、传播技术的数字化、传授双方的互动性、传播媒介的融合性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等特征迅速地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中,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友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薛爽  刘耳 《学术交流》2007,(5):139-141
闲暇生活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的闲暇生活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体现了典型的时代特征,折射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闲暇生活领域,大学生群体经济地位的不同虽然对大学生闲暇时间的占有量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能通过对其他生活活动时间的数量与结构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到大学生整体的生活时间分配,进而对闲暇生活产生影响,并且经济地位的不同使大学生所获得的闲暇生活的收益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9,(7):124-129
从文化自信的主体、客体、表征等方面考虑,大学生文化自信指大学生对中国文化持积极肯定态度,并表现为积极的文化行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由文化认知、文化感情、文化个性、文化行为四部分构成。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需要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文化需求,并将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需要,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主动养成与外在强化两方面同时发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张成恩 《社科纵横》2013,(12):155-158
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高等学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这一问题上应大有作为。高校应确立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办学理念,实施一系列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举措。大学生应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合理定位、转变就业观念等。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6,(6):64-67
大学生肩负着建设未来、推进社会持续发展的重任,这一群体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持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当今部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表现出逐渐疏离主流思想,回避矛盾冲突,逃避灵魂追问,漠视校园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等问题。通过深层次的分析发现,大学生表现出上述现象有多个层面的原因,针对诱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生活世界庸俗化现象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作为消费主义思潮的新形态,文化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造成了某些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世俗化、审美情趣庸俗化以及社会交往功利化。文化消费主义主要是通过资本逻辑的宰割、大众媒体的助推以及消费心理的操控等方式,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施以影响。我们可以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丰富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加强文化消费市场监管以及形塑大学生科学理性的文化消费观四个方面着手,有效消解文化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消极影响,重塑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是目前学术领域研究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文章通过实证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认为当今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总体上处于比较理想的水平,并通过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发现影响大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首先是学习满意度,其次包括人际关系满意度、精神满意度等10个方面。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和年级对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贵华 《社会工作》2011,(10):41-45
经济上的重负导致了贫困生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贫困生成为经济和身心的"双困生",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人格乃至人生的后续发展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将小组工作这一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运用到贫困大学生群体中,能让他们在小组中同甘共苦、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找到合理的宣泄方式,早日走出心  相似文献   

20.
王文昇 《社科纵横》2007,22(11):170-171
网络文化的兴起,带来了大学生思想观念、教育方式、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大学生学习、生活及行为方式的社会化,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