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桂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2(2):67-71
真理追求本身意味着对认识的存疑,从怀疑开始,引出了认识的权威性和合法性问题。如柏拉图式的哲学家把普遍必然性认识视为权威性的认识;另一些哲学家列把目标锁定在真理的客观性上。这种对真理客观性的追问与哲学史上为认识立法的认识主题相一致。那么反过来,我们从这一认识主题来透析真理的客观性,则尤其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彭清亮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3):47-48
一、缘起 这学期,我终于没有上初三课程了.寒暑假、周末、法定假日也就没有了补课的任务,我终于可以在生命的旅途中去开垦自己的后花园,去追问我的生命存在了. 相似文献
3.
追问人的本性既有提高社会实践水平的功用,又具有人类对其自身存在意义追问的形而上学性质。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界定一直囿于"善""恶"的争论中。西方也不乏对"人之本质"进行探究的哲学家。今人对人性的探究,离不开汲取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的养料,离不开撷取人类思想史上的瑰宝,同时也需要根据人类及其文化发展至今的实际,进行逻辑之推论和思维之抽象,实现理论创新。而对人性作"追求幸福"的界定,既能解释群体,又能解释个人;既能解释人的物质追求,又能解释人的精神追求;既能解释人的心理活动,又能解释人的行为性质;既能解释人类社会的整体演进,又能解释社会生活的具体展开与发展;既用语简洁、表述直白,又内涵深刻、表义普遍。 相似文献
4.
5.
郝青松 《中华儿女(海外版)》2013,(3):15-15
当代艺术需要价值追问,只有在终极真理的关怀和现实问题的关注中,环绕艺术的盛世喧嚣才会现出原形,露出本身的粗鄙。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时期,出于非正常表达的现实需要而发明的艺术风格,具有典型的去政治化特征。然而历史的吊诡在于,非正常表达又在政治谋略推动之下成为艺术的旗手。悲哀的是,在我们这个物质一贯贫乏的国度,虽逢价值滑落需要重振 相似文献
6.
王西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97-103
当代西方哲学家对科学技术反思的理论形态主要有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追问、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方法论批判,这些追问都有各自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观,坚持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克服了他们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河塘燕 《市场瞭望(下半月)》2008,(2):90-90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被人亲切地称为楚浮,他绝对不是一个我们所熟识的法国导演,不像吕克·雷诺阿那样常年充斥我们的耳目。作为新浪潮主义的代表,楚浮名正言顺地正式挂牌是从他的《四百下》开始的。最近出版的《特吕弗传》让更多的中国影迷认识了这位大导演。戈达尔为《特吕弗传》写序,他这样写道:是的。弗朗索瓦死了,我还活着。但这又有什么区别。我们都不停地述说着忧伤,但是我们的痛苦却一直沉默。 相似文献
8.
尚党卫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29-33
"世界"概念是理解"哲学之为哲学"的关键.在一般意义上规定"哲学是人对世界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的观点和看法"中的"世界"并不是通常认为的客观存在物的总体.在考察不同哲学家的"世界观"后可以发现,"世界"是人理论化的建构人类生存的产物,因此,哲学本质上是人通过不同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诠释"世界"来阐释人类生活的.也正因为哲学是人的自我理解,所以哲学的问题并无确定的结论.无确定的结论恰好体现了哲学是人永恒地追求智慧而不是占有智慧的本性. 相似文献
9.
陈爱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4):13-21
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一文中构筑了一条“追问”的道路。尽管海德格尔这种追问方式似乎继续贯彻了胡塞尔现象学提问的方向,但从根本上说,海德格尔的研究内容并非是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纲领的继续和推论。在海德格尔之后,人们对本体论的需要,实际上转变为一种无形的学术运演前提,它成为一种高深莫测的、动态的玄学追问。 相似文献
10.
王润清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7(3):62-64
Feminism一词来自西方,但对它释义的模糊性引起了众多的争议.追溯Feminism在西方的发展历程,Feminism包括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涉猎的内容越来越广博,因此,对Feminism的释义不应该是静止的、凝固的,而应是开放的、动态的. 相似文献
11.
5040的法理追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4):130-134
5040是柏拉图在《法律篇》中为他设计的名为“马格尼西亚”的次级理想国的公民总数和土地份数。5040问题之所以成为古希腊哲学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一大问题,不仅在于它是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更在于它是一个数理化了的法律问题与哲学问题。柏拉图通过运用逻辑的手段对5040这一数字进行解构,由此演化出现今意义上的不动产分配法、计划生育(人口控制)法、殖民理论与诚信观念等,并揭示出了其中蕴涵的数理、法理与哲理。基于此,对5040问题的研究便成了从侧面理解古希腊哲学和洞察西方法律源流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吴宁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1):34-37
权利的价值追求与人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权利归根到底是为人而存在的,因此说权利的价值是人的价值的确证方式。权利制度的确认和实现是权利追求自身的价值实现以及促进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权利制度始终以价值主线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3.
对生态危机实质的认识是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的基本前提。生态危机从表面看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但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层次不难发现,它所反映的是人性的危机,是人对自然的恶和人性的迷失。造成人性迷失的深刻原因则是人被"欲望"所奴役。将生态从危机中拯救出来,就必须首先将人从危机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4.
龚天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3):5-8
管理效率与管理公平的关系是管理伦理的基本问题.对管理效率进行伦理追问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关于管理效率与伦理价值无涉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对管理效率进行伦理追问就是要考量它是为了谁即目的和怎样获取它即手段的正当性.伦理学史上的功利论和道义论在这一问题上都显得局促,只有在人的本质需要上效率和公平才能得到统一,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选择也有其历史原因,现阶段应该转向"合乎公平的效率"的价值选择.这种价值选择是管理发展的必然逻辑,是管理者的管理行为、管理对象的合理组合、管理所需要的有利环境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朱曙梅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3(2):97-99
关于幸福的真谛,人们到现在也未达成共识。对这一历久弥新的话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从痛苦的消除、对于物质的追求、获得人生的真爱和心灵的满足这四个方面分析,是无法完全获得幸福的真谛的。从人的本质角度分析,幸福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这一定义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幸福的真谛,对于当今幸福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何平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9,(4)
我以为现在,人与人之间是没有信任的,感谢你让我知道我是错的。——题记天渐渐暗下来,透过雨幕可以看见路上点点灯光。雨,下得很大,她站在一家商店的屋檐下焦急地搅动衣角,平整的外衣已经变得皱巴巴的了。从好友可欣家出来时,天只下着淅淅小雨,可欣要她带把伞,她拒绝了。 相似文献
20.
史慧明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3):16-17,26
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造成巨大的冲击,社会群体以至于每个国民社会文化心理层面中的道德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德失范或伦理秩序失衡已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而重要成因之一又是我们古往今来一以贯之的“道德至上”教育。因此,道德立法就必然在特殊范围内成为解决道德失范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