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紧抓语文自身具有的美的因素,"以美激趣"指导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获得精神愉悦和艺术享受,激发学生乐趣、美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落实在教学环节中可以采取设境激趣感知美,读文引思激发美,品词析句理解美,启德训能创造美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作为数学老师,我很羡慕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以追求美来愉悦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美、鉴赏美并创造美。也很羡慕英语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美激情,以美求真,以美引趣,以美育人,把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而富有实效。也观摩过很多成功的数学公开课、优质课,在这些成功的数学课中,他们都能让枯燥的知识,理性的思维在课堂上与孩子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教学中采用直观激趣、听曲激趣、设疑激趣等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经典古诗,朗朗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但是,由于时空的久远和表达方式的改变,学生在体会这些凝练文字所包含的深刻情感时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读懂古诗、读美古诗,从而爱上中国古代灿烂的诗歌文化,教师可以从激趣、审美、积累三个基本环节人手.一、课前激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诵读、体验、积累古诗.虽然部分学生在学前阶段就会背很多经典古诗,但多数是熟读成诵,并不了解诗文中所体现的内容和包含的情感.因此,在课前用讲故事等形式介绍诗人,介绍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为理解古诗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6.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呢?本论文主要从指导学生通过由课内到课外导趣,借助听故事激趣,借助语文活动稳趣,创建书香教室恒趣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动力。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实现科学的教学目标,“蒙太奇”手法激趣法,会起到深入浅出,水到渠成,真切动人的效果;“布白”艺术激趣法,能活化课堂教学的氛围,增添神韵;课堂巧问激趣法,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开放性教学激趣法,使学生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发现式教学激趣法,能拨开学生面前的迷雾,把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第二课堂激趣法,创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创新激趣法,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8.
雷会荣 《科学咨询》2008,(12):92-93
数学文化包含数学之美、数学历史、数学名人、数学名题、数学之趣,数学大奖、数学悖论、数学方法、数学创造、数学应用等内容.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它能使数学教学充满人文气息和情趣,使学生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和乐趣,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忽略了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呆板僵硬的局面,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数学文化包含数学之美、数学历史、数学名人、数学名题、数学之趣,数学大奖、数学悖论、数学方法、数学创造、数学应用等内容。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它能使数学教学充满人文气息和情趣,使学生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和乐趣,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忽略了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呆板僵硬的局面,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导课新颖,结课巧妙:注意运用直观,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注意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人文评价.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实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热爱数学,让数学课堂扬起兴趣的风帆.  相似文献   

11.
经典诗文是传统文化中的奇葩,能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找准题眼选准切入口,抓住全文的“神经中枢”长文短教;精心取舍,突出教学主线;以点带面,落实语言训练.在经典激趣中,让学生品味精髓.达到省时、增效、激趣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激趣,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之主动配合,在课堂上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为教师的成功教学创造首要条件。一、情感激趣,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紧张的师生关系,往往会压抑学生的思维,导  相似文献   

13.
陈飞跃 《科学咨询》2009,(12):47-47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有着其他学科难以匹敌的魅力.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应追求"真""趣""灵""情""美"五种境界.  相似文献   

14.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有着其他学科难以匹敌的魅力.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应追求"真""趣""灵""情""美"五种境界.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如何激发学习兴趣?1开端引趣,激发欲望.2、围绕生活,引发兴趣.3、开展比赛,竞争激趣.4、亲师信道,以情激趣.  相似文献   

16.
兴趣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积极思维,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小学思想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巧设导语,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万事开头难",一节课巧妙的开头,能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心理状态,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快进入积极求知的状态,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乐于学习的需求,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即"课伊始,趣亦生".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本文主要从文章的美读和文章的趣读两方面出发,谈谈如何在阅读中提高对文章美的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本文主要从文章的美读和文章的趣读两方面出发,谈谈如何在阅读中提高对文章美的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  相似文献   

19.
创新具有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和发明能力。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分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展直觉思维,运用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一、直观激趣 所谓直观激趣,就是在社会课中,利用课本的插图、社会图册书及电影、电视、录音、幻灯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使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静态转化为动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样,给学生的印象会深刻,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