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城市,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以来,已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变化。由于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束缚,早期的城市发展十分缓慢,尽管有个别城市在兴盛时期曾达到过百万人口的规模,但在世界总人口中仅占微小的比例,且数量极少。十八世纪中叶欧洲产业革命的兴起 蒸汽机、纺织机械和钢铁冶炼技术等的发明与运用,使社会进入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时期。工业在城市中的积聚,从农村吸引了大批的人口,城市人口开始逐步增加。到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约为2,930万人,占总人口的3.1%。一百年之后,城市人口增加到22,44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上升到13.6%。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城市数量逐步增多,规模日趋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迅猛异常的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农  相似文献   

2.
当代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世界人口增长迅速,而且从本世纪中叶开始,这种增长急剧加快。从1950年到1981年,总共只有三十一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39%,比前五十年增长一倍还多;同一时期世界人口增加了19.8亿,为整个十九世纪人口增加总数的2.8倍。1981年世界人口达到44.92亿,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净增7,700万人。人类自有史以来,还没有这样高速地、持续地增长过。  相似文献   

3.
人口的高度集中是大城市的显著特征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城市人口在迅速增长.十九世纪初,居民人数在10万人以上的城市全世界只有45个.然而,到都市化时期,拥有10万居民以上的城市却变得平平常常了.二十世纪初,全世界已有830个这样的城市.今天,一个拥有10万居民的城市已经失去了大城市的一切特征.目前,世界上评定大城市的人口标准起码在50万人以上,到二十世纪末大城市的人口标准可能达到100万人.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城市人口发展很快,仅从1950—1970年的2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486座城市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基本属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类型。1949年底,我国大陆总人口为54167万,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1987年总人口增至108073万,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68.5岁。38年间人口近乎翻了一番。除1959—1961年困难时期死亡率急剧回升外,1949年到1981年,一直呈逐年下降趋势。在高出生率持续稳定,死亡率下降的条件下,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是我国第一次及第二次生育高峰中大部分年份的显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的老年人数及其在人口中的比重增长的速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快的。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目前已近1亿,约占总人口的10%;预计到2000年将增长到1.3亿,占总人口的11%;到2025年将增长到2.8亿,占总人口的20%。在这期间,老年人将增长250%,那时,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种人口结构老化的发展趋势,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并将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6.
<正> 十九世纪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东北地区又沦为殖民地。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东北地区的人口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特点。1.人口增长快。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很快。按现行东北行政区域统计,1900年,东北人口接近1,000万,至1912年时增长到1,842万,至1920年时增长到2,003万,至1930年时增长到3,174万,至1942年时,达到了最高峰——4,094万。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东北地区的人口增加了3,000多万,翻了三番。东北人口达到第一个1,000万,用了几千年的时间,达到第二个1,000万,用了二十年,而达到第二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人口发展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如一九三六年,人口出生率约为38‰,死亡率约为28‰,自然增长率只有10‰左右。从一八四○年到一九四九年的109年期间,中国人口由四亿一千多万增加到五亿四千多万,共增加一  相似文献   

8.
<正> 据预测,到1984年中期,世界人口会达到48亿。其中,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欧洲各发达国家将达到12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各发展中国家将达到36亿。世界人口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已由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年均增长2%的高峰下降到1.7%,但总的趋势仍是增长,世界人口每年大约增加8,300万。我们这个星球,经过了大约二至五百年的变迁,到1800年,人口(?)字第一次达到10亿。从曲线图可以看出,到1930年,也就是说,从1800年开始仅仅经过130年,人类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了20亿。而第三个10亿数用了30年时间(到1960年达到30亿)。现在,大约  相似文献   

9.
社会可持续发展下的人口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变化,其中包括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自然资源的迅速消耗。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上看,过去数千年以来的人口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基本上都是以动态形式并驾齐驱的。也就是说在人口有上有下的缓慢增长过程中,自然界为人类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人口类型和发展水平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人口的再生产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总的来看,这种变化是循着由低级向高级,由原始型向现代型方向进展的。当前世界各国处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一、人口职业结构的历史发展人口职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在各种职业中分布的状况和比例关系。人口职业结构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人们的经济活动日渐分离,相对独立,构成某种职业,人口的职业结构才逐步产生,并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分工的更加深入而得到不断发展,日臻完善。众所周知,脱离了动物界的人类,最初只有按性别的天然分工,并且只要生存需要,一个人可以从事多种经济活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发展到把某种经济活动主要固定在某些人身上的程度。后来,人们在实践中学会了驯养与繁殖牲畜、种植谷物、根块,果  相似文献   

12.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人类不断地发展。但在过去,人口增长极其缓慢。近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今天已经突破了五十亿大关。  相似文献   

13.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消费者的人口的增长,即总人口的增长;第二,作为生产者的人口的增长,即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第三,作为现实生产者的人口的增长,即就业人口的增长。 一、作为消费者的人口的增长——总人口的增长 战后日本人口增长有过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为1945~1955年。在这个时期,由于大量海外人员遣返和战后的“婴儿热”,再加上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使人口大幅度增加。据统计,1946~1955年,人口出生率一直在20‰以上,而死亡率却从1946年的19‰下降到8‰。因此,在这十年中,自然增加人口数达1,259万人,再加上社会性增加人口502万人,共计1,76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76万人。  相似文献   

14.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大分裂的南北朝时期,使全国重新归于统一,在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有了发展的情况下,人口的增殖条件也有所改善,使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大业二年(606),编户达到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人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对这个数字历史上末见异议,但它是在多高的人口基数上增长起来的,增长了多少,却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一些历史文献对隋初人口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一、现 状 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股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追赶浪潮中,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危机。它有如一艘破旧而又严重超载的巨大航船,航行在急风暴雨而又礁石满布的航道上。此刻它仍需冒险航行,探索着如何进入安全航道。当代人口、环境与发展之间展现出来的相互关系、正是这样一种写照。它以当代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的现实状况展现在世人面前。 1.人口急剧增长,分布极不平衡 在本世纪中期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世界人口的增长,经历了缓慢增长、逐渐加快增长两个阶段,而到了本世纪中期以后却进入急剧增长的时期。 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人口每年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缩短十分惊人:第一个10亿,出现在1800年,时近300万年;第二个出现在1930年,花时130年;第三个出现在30年后的1960年;第四个出现在15  相似文献   

16.
社区——接过家庭照顾功能的第一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期。 1990年北京市 6 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 10 9 4万 ,占全市总人口的 10 1% ,已进入老年型城市行列。 1997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 ,6 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74万 ,所占比例为 14% ,平均每年增加 9 3万人。 2 0 0 0年我市老年人口将达到 188万 ,占总人口的 14 6 %。 2 0 10年将增长到 2 30万 ,占总人口的 16 9%。到 2 0 2 5年时 ,北京的老年人口将会猛增到 4 16万 ,老年人口比例接近 30 % ,跻身于世界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行列。北京人口年龄金字塔较直观地表现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北京市 1995…  相似文献   

17.
北京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建国以后,北京城市规模扩展很快,按现行区划,全市常住人口从1949年413万增加到1986年末的971.2万多人,增长了1.4倍。如果加上数十万的暂住人口和每天的近百万流动人口,北京的实际人口早已超过千万。人口的不断增加,反映了首都的巨大发展,同时也给首都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和困难,严重障碍首都城市规模的有效控制。根据预测,北京人门还要持续增长34年,1989年上半年常住人口就将突破1000万,高峰期将达到1151万,再加上流动人口的增加,预计高峰期全市实际人口将达350万以上。这种人口过快增长的现实和持续增长的趋势,将给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压力。  相似文献   

18.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对人口起着决定的作用;人口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人口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有适当的人口规模,既可保证物质生产发展对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力的需要,又能保证物质的成果给人类以最美好的生活享用,这样,才最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世界发展的整个历史来看,除了个别地区和国家在某段时间,由于特殊的原因,导致人口的增长超过食物(主要指粮食)的增长之外,在世界范围,经济、农业和食物的增长速度,都是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因此,人类的物质生活在不断地得到改善,这是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应用于物资生活的必然结果。所以,总的来看,人类食物的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仅就美国建国200年来,城市人口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作一初步的介绍、分析和研究,以供研究我国城市化道路时参考。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变化 200年来,美国不同规模的城市人口发展变化是很剧烈的。1790年,2.5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只有两个,到1950年时发展到522个,1970年达到916个。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820年普查时才出现,到1950年发展到109个,1970年达到156个。1790年美国有24座城市,1950年增加到4077座,到1970午时发展到了7062座,近二十年间的发展速度接近过去160年的发展。5万人口的城市是划分大都市区的主要标志,它也从1900年的78个发展到1970年的396个。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为了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从七十年代初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工作。十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人口的增长已由盲目状态逐惭转变为有计划的状态。人口出生率由1973年的27.93‰,下降到1985年的17.80‰。同一时期,死亡率由7.04‰下降到8.57‰,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89‰下降到11.23‰。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明显延长,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按1970年生育水平计算,在最近十六年中,全国累计少生约两亿人口。人口增长过快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