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金融体制在邓小平同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改革历程.一、1978—1979年的理顺关系阶段,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宏观调控体制,其标志是:  相似文献   

2.
一、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当前,我国的金融体制尚未摆脱计划体制的框架,银行不独立,金融秩序混乱,法制不健全,与国际市场接轨不够,金融操作手段落后.因此,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上述状况,建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的多元化的商业银行体系和非银行金融体系,实现金融的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和电子化.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济金融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经济与金融实力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金融均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易于产生金融波动与金融危机.产生金融波动的客观原因是外部有感染源,内部金融制度有缺陷,特别是有缺陷的汇率制度直接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所以,汇率制度的设计是在金融开放中能否保持金融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在由计划经济的金融体制向市场经济的金融体制转换,我们应在金融开放的进程中逐步增强金融实力,选择科学的汇率制度,以降低金融风险,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尹凤桐  刘远  赵玮 《东岳论丛》2007,28(4):147-150
我国金融刑法建立在金融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形态基础上,它的一大弊端就是狭隘的国民经济视域。基于此点,我国金融刑法在金融犯罪主体的立法上表现出片面性。日新月异的金融发展要求金融刑法视域从国民经济扩展至全球经济。新的视域要求金融刑法在犯罪主体立法上体现平等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纲领.在新的金融体制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全面配套的金融法规应起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而我国金融法制建设恰恰处于相对薄弱阶段.本文拟从中外银行法的比较方面对我国现行立法的不完善和发展前景作一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改革渐进式道路研究刘小明,郝继伦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一、引言众所周知,从集中计划经济和统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始终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终极目标,而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又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市场金融的推动与支撑。但目前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与经济体制却呈现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初期 ,实现利率市场化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国有企业现状、地区经济及金融体制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现代市场经济,其内在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经济的信用化程度较高,资金按照借贷制的要求运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金融是社会资金形成与资源配置的主导形式,中央银行是宏观经济调节的主体,因而现代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价值流引导实物流运动的金融经济。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金融体制改革。针对我国现行金融体制存在的矛盾,并考虑到现实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在整个90年代将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一是变国家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资金供给制为借贷制。二是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银行为主体、政策银行与商业银行相分离、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同时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实行分业经营管理。三是建立和发展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创造条件,实现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对接。四是加强金融立法,发展金融同业协会,实现金融管理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金融体制的改革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共识.金融体制要改革,金融体制必须改革,这个目标应该是非常明确的.从长远来说,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必须打破现存的由国有商业银行寡头垄断的市场状况.  相似文献   

10.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金融信托业高体尧,郭文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决定》要求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体制,建立政策金融与商业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使价格机制取代计划机制成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货币、银行成为经济的核心,矛盾和问题集中通过金融体现,这一现实给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立和完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金融体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金融体制向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过程中 ,潜伏在我国金融体制深处的各种矛盾与摩擦逐渐显现 ,金融风险开始逐步为人们所关注。19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在世界范围的迅速蔓延 ,让我们对金融风险的危害有了较直接的体验 ,对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过程中的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王江博士新著《转轨经济中商业银行制度变革与风险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为我们透过制度变迁过程 ,解读与考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及其控制提供了蓝本。金融风险的最主要表现就是银行风险。与市场经济国家中的银行风险相比 ,我国…  相似文献   

13.
1979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建立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商品经济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信用经济。它客观上要求金融调控从原来财政调控的从属地位中解脱出来,在商品经济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适应这种客观要求,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首先从扩大银行贷款范围入手,逐步恢复和健全银行机构,确立中央银行制度,开拓金融市场,发挥资金、利率、汇率、结算等金融杠杆作用,并基本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的,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部分货币政策工具和金融手段初步运用的金融体制。这一金融体制符合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曾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起过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这一金融体制中的弊端就暴露无遗了。  相似文献   

14.
金融业的市场化是现代金融制度建立的前提;没有现代的金融制度,就不会有现代的市场经济。依据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推进中国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核心在于计划金融体制向市场金融体制的转变,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来发展。通过实行包括利率、汇率在内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强化实际利率,增加国内储蓄,把闲散的、潜在的资本变为现实的投资;通过弱化本币高估,促进出口增加和外汇收入增加;通过重视金融体系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作用,加速金融业的扩张,提高金融相关率(金融资产额占国民收入的份额)和融资效率,增强其对经…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也必然是以市场取向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发展进程中存在着金融结构单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金融垄断程度高、金融管制严格和金融风险集中等问题。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金融体制的制度缺陷,这种制度缺陷包括政府主导的行政金融体制、市场竞争中的制度歧视和社会信用文化的缺失。为促进我国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应培育市场金融体制、推进公平竞争、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正 值金融体制 改革紧锣密 鼓、纵深推进 时期,随着一 些先进管理 理论和模式 的引入,越来 越多的有识 之士已经认 识到了金融 企业文化建 设的重要意 义和作用。如 何兼容并蓄 先进金融管 理理论的优 秀内核和民族文化的精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加强有特色的金融文化建设已成为关系到金融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8.
国家金库管理体制是金融调控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国家金库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金融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发挥国家金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目前国家金库管理体制面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经济主体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各种经济合同也就成为相互沟通和合作的法律保证。资金是经济运行的润滑剂,金融活动是现代经济生活的重要方面,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经济合同——借款合同,其法律地位和现实意义也日益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陆续恢复和组建四大专业银行,形成我国金融体制的主体。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专业银行这一体制已经很难适应新经济体制的需要,亟需进行改革。改革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求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把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金的配置过程,实现社会资金配置的合理化,更有效地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专业银行加快了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但是,国有商业银行是不是专业银行转轨的最终目标?国有商业银行是否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