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英汉习语喻体联想效果的比较,并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典故、文学作品、宗教信仰方面探析其联想意义差异的原因,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习语喻体所传承的文化内涵,从文化角度正确把握习语喻体的联想意义,从而准确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习语。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英汉语动物习语喻体的对比研究,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及其中所存在的差异。文化差异常表现在用不同的喻体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意义上,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视角对此进行分类比较。  相似文献   

3.
关于英汉隐喻文化的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在各种语言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本文从认知科学和语言文化学的角度通过荚汉隐喻的对比,研究其中的文化重合与文化特有形象,分析英汉隐喻反映的文化认知,如中英两族人的物质条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探讨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加强文化教育,促进文化交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因而成为跨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语言表达是一个认知过程,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对语言的认知经验不尽相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只有正确理解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才能正确理解英语词汇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5.
比喻性习语在英汉语言中大量存在,但由于两种语言反映的文化不同,使得英汉习语在比喻形象的运用上存在明显差异。文章介绍和比较了三种喻体在各自习语中的使用情况,并提出只有了解和掌握英汉比喻中的这种文化差异,才能在跨文化交际时准确无误地传递隐含在语言里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基于认知隐喻的概念、特点以及运作机制,重点研究了隐喻与文化的关系、不同文化带来的隐喻变体的类型以及导致不同文化中隐喻变体的原因。结合近年来部分学者对于隐喻翻译的研究,尝试了将隐喻与文化理论结合起来对英汉互译进行解释。研究表明:认知隐喻与文化对英汉互译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和理论以及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中的表现.隐喻的范畴化和概念化是人们对事物重新认识的过程,是认知的延伸,也是隐喻喻体选择的依据.理解隐喻必须对隐喻进行认知解释,因为认知的异同决定隐喻喻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最新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应和人的认识过程相联系,而不只是语言内部的修辞手段。英汉隐喻存在的差异,可从认知角度,在喻体选择和内部结构两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德国语言学家F .M .Muller曾说过 ,比喻是一门艺术 ,比喻是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手段。没有比喻 ,语言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一般而言 ,比喻有三种成分 :一是需要描写刻画的事物 ,称为本体 ;二是用作比喻的事物 ,称为喻体 ;三是比喻词。汉语的比喻大体上可分为明喻、隐喻和借喻三种。而英语中的比喻主要是Simile(明喻 )和Metaphor(隐喻 )。这里仅就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喻体及其翻译作一简要的分析。喻体 ,又称比喻形象。在两种语言中可用作喻体的事物是灵活多样的。冥冥大千中的万事万物 ,从山川河流到风雨雷电 ,从…  相似文献   

10.
英汉明喻喻体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喻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喻体的运用却有很大差异。文章从文化角度,通过分析地域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学作品等五个方面来探讨两种语言中明喻喻体的不同及其体现的文化差异,从而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11.
文化模型下汉英隐喻谚语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是民族良知的精华,一个民族所创造的谚语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型,而一个民族的语言行为和语言习惯受到文化模型的制约。通过汉英隐喻谚语的比较,以Lakoff(1987)"理想化认知模型"为视角,阐释文化模型在隐喻模型的形成中影响源域向目的域的映射方式、目的域的源域选择及目的域的意义诠释。  相似文献   

12.
认知理论视域下的英汉隐喻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从认知角度来说,隐喻的翻译是源语篇章到目的语篇章的映射.本文基于隐喻作为修辞手法和认知方式的理论,重点从认知的新视角分析隐喻的英汉互译过程,以丰富的语料为例,详尽探讨英汉隐喻的翻译过程、策略和方法,灵活运用映射对等和偏移等效两种翻译方法,以准确传达意义,重塑文化意象,或适当修改意义将意义与形象完美结合,使原文信息得到准确完整的交流与共享,以促进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颜色词点缀着我们的人生与整个世界。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颜色词的表述和使用也存在差异,这直接地影响着互译的正确性与真实性。通过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用法进行文化对比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探讨颜色词互译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4.
文化预设的认知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语学习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文化因素为其文化成员所共有,并以图式化的知识结构固化在文化成员的头脑中,交际时经常可以预设。文化预设是指作者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因素进行省略。在很多情况下,文化预设理解与否成为意义推导的关键,因为它能在读者茫然无觉的情况下系统地影响其对原文信息的连贯理解。文化预设的这种作用是在读者的认知语境中得到解读的;文化预设话语含义推理的记忆图式及其在认知推理中的逻辑形式,使文化预设成为语用推理的先决条件和连贯理解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谚语是文化遗产的结晶,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谚语翻译应充分了解谚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分析英、汉谚语的文化共性和个性,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历来是语言学界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索绪尔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界定为"任意性",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象似性是语言的本源性特征。从认知角度出发,对英汉语中句法象似性的几个主要体现层面: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及标记象似性进行分析,可以为英汉语中的相关规则和表达形式提供理据。  相似文献   

17.
文化视角中的汉英"性别歧视"语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语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性别歧视"语的历史理据,解读"性别歧视"语在汉英文化中的表现层面即"性别歧视"语在字法、词法、句法、语义、习语以及姓名、称呼和婚姻中的种种表现,将会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化转向和翻译是近年来翻译研究的重心,翻译被看作是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异化和归化论成了翻译中争论的焦点.翻译的标准受翻译语境、目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离开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来争论翻译标准有失偏颇.以民族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中英谚语的具体翻译为基础来讨论翻译的异化和归化论,认为以文化彰显为目的和在文化语境中本着丰富世界文化、尊重原语文化的原则进行翻译时应遵循异化的准则.  相似文献   

19.
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用对比的方法,在六个维度:认知视角、活跃区、参照体—目标、图形—背景、刻画的详略度、语法化,研究了英汉复合词的特点。在结构上虽然英汉复合词有着相同的认知基础,但在复合的具体策略上,英语和汉语的表现有时并不相同,这一发现加深了对复合词的认识,更有助于改进复合词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人类通过认识自身而认识世界,人体隐喻词也就相应产生.同时,隐喻思维及其概念体系来自于人类的生活体验,是和一定的语境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形成了隐喻的民族性.本文以非人体域向人体域的投射中动物域向人体域的投射为例,从认知角度分析了汉英动物人体词隐喻所显示的思维共性和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