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博弈论来分析汇率波动与资本流动的关系,并且构造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得出我国政府要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策略,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才可能比较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汇率升值对一国的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中枢——资本市场的运行及其发展更是影响深刻。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冲击和影响,结合目前中国特殊的转型状态以及日本、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货币升值的经验,以规范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3.
国际资本流动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一方面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从根本上解决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资金不足的问题,获得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就业的扩大,增加了制成品的出口,使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现,从而使亚太地区能够保持长期的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投机性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极具破坏性。  相似文献   

4.
以适应性预期理论为基础,构建人民币汇率预期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评估人民币汇率预期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效果,并用VAR模型实证检验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化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预期动态调整在自适应中含有一定的非理性,汇率预期变动对银行结汇资金的影响最大,长期跨境资金次之,短期跨境资金最低;当人民币汇率预期贬值时,跨境资金流通速度加快,短期跨境资金在流出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资金回流状况;跨境资金的流动主要由自身的前期值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对跨境资金流动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克鲁格曼的"不可能三角"假设构建央行成本最小化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不同程度的资本流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为适应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应该逐步走向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的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升值解决不了美国经常项目逆差问题。美国和中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国需要中国的劳动密集型消费品,中国需要美国的高科技产品,这两个国家的贸易完全可以平衡。但是,美国一方面大规模进口中国物美价廉的消费品,另一方面却对输往中国的高科技产品以及甚至还算不上高科技的产品进行限制和封锁,这样,两个国家的贸易将难以平衡。“人民币汇率问题”实际上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抑制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当然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从长期来说,应该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在政府的管理下由市场去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从短期来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受不起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变化的冲击,政府应该通过市场管理的方式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国政府和学者不要被表面的国际收支顺差现象所迷惑。在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的时候,一定要堵截“热钱”的流入;在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的时候,一定要防止“热钱”大规模流出。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是“热钱”造成的,我国政府却听任人民币汇率升值,我国宏观经济将遭受“热钱”流入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双重伤害。  相似文献   

7.
汇率预期主要通过货币替代效应、资产价格效应和进口价格效应影响物价水平。协整分析及残差替代法回归的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其中汇率预期主要通过货币替代效应渠道来影响国内的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效应渠道和进口价格效应渠道次之,本文针对这一现象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综述哈罗德--多马和索罗--斯旺的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松模型的假设,可以推导出经济增长的新模型.得出的新模型能较好地说明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尤其在我国目前储蓄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新模型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每项国际资本流动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和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国际资本流量、流速、结构和布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特别是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注意控制金融体系的风险,争取更为有利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0.
国际资本流动代表了购买力的跨国转移,会通过基础货币和国内信贷配套两个途径导致中国物价上涨,对国际资本流动与物价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并从实证研究角度确定其具体影响,发现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物价确实产生了影响,呈现出正相关性,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要保持物价稳定必须关注国际资本流动。  相似文献   

11.
汇率波动是否会影响贸易出口,从历史文献看存在完全相反的观点。本文利用季度数据,考察中国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和中美贸易出口的关系。使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模型描述汇率波动,建立多元ARDL模型,运用边限协整检验说明汇率波动与贸易出口长期与短期影响关系。结论表明:从中美贸易的实证结果看,汇率波动对贸易出口无明显影响,而国内的产出水平和价格变动影响着贸易出口。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研究由来已久,但直到目前,人民币仍没有实现自由兑换。其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当前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为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本文就此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80年代以来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其直接原因在于人民币汇率的高估、国内持续的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问题,它反映出人民币汇率制度、外贸企业制度和宏观调控制度存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指出,虽然从短期看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但从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仍然有较大的贬值压力。  相似文献   

14.
试析中国国际收支构成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际收支的3个主要构成部分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其中,经常项目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作用在减弱;资本项目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逐步加强;外汇储备的作用以调节国际收支为主转向了以干预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为主。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 ,分析不同经济时期人民币内外价值的互动关系 ,进行原因总结 ,为制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汇率协整分析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汇率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 ,汇率波动频繁 ,起伏不定 ,在此背景下 ,对汇率与其它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分析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汇率行为描述和预测就成为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汇率理论的发展历程较长 ,产生了最有影响力的几种汇率理论 ,特别是货币主义汇率理论自上世纪后半期以来被广为研究和使用。在此基础上学者们提出了当前被广泛使用的汇率协整分析技术。它包括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的估计以及误差校正模型的建立。实践说明汇率协整分析与汇率决定理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铁路多元经济的发展,对铁路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调整审计工作思路、加大审计创新力度、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成为内部审计人员所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根据审计人员的一些实践经验,提出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关注资金流,沿着企业资金流的线索,达到全面完整地掌握企业的经济业务及流程、查处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违规违纪等舞弊行为、寻找帮促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途径、保障资金安全、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等五个方面的目的,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查错纠弊、完善管理、防控风险、帮促提升经济效益的职能作用,大力促进铁路多元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按知识资本分配的几个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界对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有很多讨论。而按知识资本分配也受到了关注。本文认为按知识资本分配与按劳分配无实质区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按知识资本分配的理论基石 ;知识资本的价值表现和衡量是解决按知识资本分配的数量问题的关键 ;知识资本的产权关系是分配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是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其收益率常常代表人力资本收益率而被研究测度。欧洲、美洲和亚洲在2000年前后的教育收益率分别呈现递减、递增和发散的趋势;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自1980年以来不断上升。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1995—2013年人力资本收益率的实证研究,发现教育收益率长期高于工作经验收益率,且二者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教育收益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在2002年后远高于初中和高中学历教育收益率,"高学历高收入"格局形成;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政策强力推动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尤其是高等教育收益率的提升,2002年第一批高校扩招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后,高学历的收入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进程中 (本文特指 2 0 0 1~ 2 0 10年间 ) ,资本项目的制度变革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尤为复杂和深刻。 2 0 0 5~ 2 0 10年间国际资本的流入与 2 0 0 1~ 2 0 0 5年间基本持平 ,2 0 0 5~ 2 0 10年间国内资本的流出较 2 0 0 1~ 2 0 0 5年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使人民币承受较大的贬值压力。总体而言 ,资本项目 ;基本平衡或略有顺差 ,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