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全球通过地区合作谋求经济协调发展的步伐日渐活跃。区域经济的协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将大大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和世界各国的经贸交流。韩国拥有中国所需要的开发经验.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资源,日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资本。发挥各国的长处,建立东北亚经济合作体制.将推进区域合作和区域繁荣,造福于韩中日三国人民并推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东北亚地缘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以东北亚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安全和地缘文化为例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得出开展东北亚区域合作是促进东北亚地区发展的唯一选择的结论。最后论述了开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进入 90年代之后 ,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里 ,“区域合作”的话题逐渐增多起来。关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研究和讨论也随着国际大趋势而活跃地进行着。在 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以后 ,这种讨论有所沉寂 ,但近来又开始引人注目。关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讨论 ,较之机能上的必要性 ,人们更为重视的是现实的需要。本文将从国际政治和经济的角度来探讨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局限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关慧 《延边大学学报》2014,47(6):96-102
东北亚区域合作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美国主导的TPP为遏制中国致力于打造前所未有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范本,东盟中心地位不稳,APEC面临"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东盟RCEP区域经济主导权被削弱,SCO重视安全问题,忽视经济合作潜力。面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中国应积极参与中国—东盟RCEP,以获得先期话语权和主动权,努力与TPP协议接轨;应加快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尽快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在大力支持东盟发展的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可率先采取渐进梯度路径获得快速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应重点关注经济合作领域,充分发挥经济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5.
韩国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战略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国区域合作的基本战略是,一方面是在对外经济合作中采取更积极开放的政策,另一方面是把韩国国内经济发展带连接起来,优化组合不断提升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在对外经贸合作中,采取更为现实的双边贸易协定,通过构建东北亚区域合作框架来实现自身的区域合作发展目标。面临韩国积极力促东北亚区域合作采取的一系列构想和措施,中国的对策将决定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进度和走向。  相似文献   

6.
目前京津冀晋蒙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仍处于高耗能阶段,区域内能源供求矛盾突出,碳排放水平较高,低碳技术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为了实现在低碳经济方向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目标,应该积极探索区域内低碳经济的市场交易机制,构建低碳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与调控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立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与欧洲、北美及东南亚相比,有着深厚经济合作基础的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步伐却进展缓慢。从深层次文化根源来分析,该区域国家的地区认同意识淡漠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使得强调文化和认同的建构主义有了充分的解释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国家之间只有建构集体身份才能保证持续的、真实的合作。集体身份建构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呈双向互动关系,集体身份的建构对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有重要的影响,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互动实践能够促进集体身份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背景下,东北亚国际关系的调整呈现新的特点.务实外交奠定了新时期区域间国家关系的基础.但是,国际关系中的冷战思维仍然存在.区域合作的新机制起步艰难却又势在必行.未来的趋势是建立面向世界的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子,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对发展低碳工业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了使人们具备低碳经济意识,提升新型工业化理念,以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特别是阐明了低碳经济的基本含义,强调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目标,以及提出了树立全新的低碳经济理念,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必须要着重解决的一系列带有战略性和方向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大量分析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式的情况下,分析生态环境现状的前提下,阐明了经济全球化和低碳经济的概念与涵义,并进一步阐述了低碳经济的决定因素,再进一步分析了低碳经济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最后就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低碳经济面前的姿态进行了评说,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贯彻低碳经济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我国作为东北亚的核心国家,我国东北地区又地处东北亚中心腹地的重要位置。东北振兴必将为东北亚各国间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东北亚区域合作也将进一步推动东北振兴的步伐。因此,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之间存在着互为机遇、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及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安全结构最复杂,国家关系最多变的地区,是众多国家战略利益交汇处,由于政治及文化等差异性,加之各国间复杂的领土纠纷及大国干涉,区域合作陷入僵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地区形势,中国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以亲善、真诚、互惠、包容的心态处理国际关系,尤其是以此做依托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以期改善东北亚互相猜忌与防范的地区现状。中国希望以此新理念为框架使世界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并形成共同认知,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低碳经济发展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途径。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对企业营销的新要求是:符合环保和减排、节能和节约资源、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低碳经济需要政府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政策支持和法律约束:制定激励的财政政策、开发低碳技术供企业使用、建立碳交易市场、制定低碳经济法律法规。实行低碳经济促进企业开展低碳营销应树立开展低碳营销的新理念;坚持优先满足低碳经济,然后再考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原则;要淘汰落后技术,优先使用和开发低碳技术;实施低碳4P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多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决定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仍是主体能源。传统煤炭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引起严重的生态和环境污染。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不仅是低碳经济下保持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当前节能减排最重要、最现实的手段。本文简要分析了能源结构中煤炭的主体地位,重点阐述了目前煤炭行业面临的形势及清洁高效利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区域合作较欧洲一体化之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发展一直以来都非常缓慢,与欧洲一体化相比,东北亚一体化的实现缺乏几个关键的推动因素,因此短期内不可能取得像欧洲一体化那样丰硕的成果。东北亚区域合作需要各国长期的积极合作,克服这些困难才能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博弈论的视角,把握“最优战略”这一关键,从东北亚的格局出发,探讨中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在未来东北亚局势的演变中,中国将一如继往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应进一步加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亚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尚缺乏一个约束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中日韩三国出现广阔的经济合作前景:东北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经济体之间互利互补,各具不同的需求和比较优势。东北亚地区初步具备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条件和可能。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区域合作将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主导方向。同城化是一种实现良性区域合作的新型制度安排。文章以广佛同城化为例,首先分析了同城化生成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和动力机制,进而对同城化内置的一些基础的制度设计问题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利用率,有利于节能减排。从低碳经济的视角,引入节能减排考核指标变量,分析运营商的共享博弈行为机理。研究表明:在博弈双方可共享的基础设施规模对称的情形下,双方的最优策略均为共享;当可共享的基础设施规模不对称时,博弈双方是否共享取决于选择不共享时受到的惩罚与共享带来的收入损失差的比较,惩罚大于共享收入损失差时,选择共享,否则不共享是其最优策略。在重复博弈中,博弈双方对不共享受到的惩罚更敏感,推进运营商转向共享的惩罚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球资源的不断开发,很多不可再生资源已濒临枯竭,同时近年来由温室效应而导致的全球变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因此走低碳经济之路已经在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共识。以此通过对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低碳营销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有效措施,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