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庆宾  冯艳玲 《职业时空》2009,5(5):130-13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指明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一、充分理解科学发展现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是基本前提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武器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快速发展,前提条件是全体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必须充分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在于: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更好地坚持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是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当代老龄问题时,便可发现科学发展观是当代老龄观赖以确立的基石。胡锦涛同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具有广泛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科学发展观指导着老龄观念的创新,是科学把握人口老龄化规律,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老龄工作根本指导方针,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郝锡孟 《公关世界》2008,(11):26-2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强调,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深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工作,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群元  喻定权 《城市》2010,(10):29-32
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经济活动的重心在城市,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也在城市,建设低碳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内容。建设低碳城市应重视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等领域。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6.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深刻理解"八个必须"基本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和完善,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判断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遵循和践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工作、推进志愿服务,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基本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安排。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站在人类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了党和国家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深刻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加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8.
徐国弟 《城市》2007,(12):3-6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城市和城市群的科学发展问题.胡锦涛同志的“6.25”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科学发展观最为凝练的表述.也是我们研究城市和城市群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张增良 《老人世界》2008,(12):48-4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深刻阐述了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对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0.
《职业时空》2008,4(11):179-180
循环经济是一种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河北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该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出路,是实施发展战略构想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我们所要坚持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基本要义是如何体现的呢?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社会发展观,其核心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本文试图从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入手,对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间的内在关系加以论述和阐释,进而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两型社会"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也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在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和发展环境上实现根本转变,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14.
马遇伯 《公关世界》2009,(12):50-53
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正在全党全国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全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指导各项工作。我们公关协会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联系公关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5.
崔征 《公关世界》2008,(8):16-17
吉林省通榆县委领导班子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审视县情,选准比较优势,明确了全县“基础在农业、重点在工业、根本在生态”三个功能定位,提出了建设全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县、绿色能源示范县、绿色生态旅游县的发展思路,使通榆这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步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客观上需要有新型农村社区作为与城镇相沟通的有效契合点,来承载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从而探求各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根本指南,后者是前者的目标指向。具体地说,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第一要务,而社会和谐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实践中不断推进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统一,正确和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构建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立新 《职业》2011,(8):99-99
当前,我们已经基本进入小康社会,但距离全面小康还有一定的距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一、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1.社会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和谐社会的繁荣和兴旺,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只有经济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美国始发的金融危机分析可以看出,正是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致使危机从次贷开始并逐步蔓延到整个金融体系,进而将世界经济拖入衰退的泥潭。这一状况更加突出了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党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它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其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