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汉文 《学术界》2008,(1):28-34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在新世纪中进入本土化阶段,这种本土化是全球化语境的必然产物,主要特征是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形态、理论依据和主要观念,是世界比较文学学科阶段性标志,使世界比较文学走出欧洲中心论与法国学派或是美国学派的影响,成为多元文化所共享的一种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西方美学挟强势文化背景进入中国之后,中国美学西化无法避免,并因面临西化挑战而激活本土传统的某些方向和侧面。中国美学西化,首先是中国美学在中国本土范围内的西化,这是中国美学西化的主流。中国美学西化其实不限于中国本土。中国美学传到西方世界之后,也随之改变自己的存在样态,以利于西方学界的理解和接受,这是中国美学在异域的西化。西方美学进入中国之后产生了两种西方美学的分野:一种是存在于西方的西语西方美学,中国人没有也不可能对它进行任何加工和改造,属于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另一种则是存在于中国的汉译西方美学,它表达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主体性诉求,并被过滤和改写,成为中国传统的延伸。西方美学"化中国"和中国美学"化西方"的双向逆行,由趋同性话语而走向普适性理论,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对于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美学研究,对于以东西方多元美学为共同基础,使美学超越特殊地域范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学科,解构"西方中心论"并建构普世性美学理论,均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于西方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它是对西方世界的一种思考方式,如果不加批判地借用到中国来,就有可能在解释力上产生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采取双重阅读的方式对西方理论进行解构,看到其合理与不当之处。通过双重阅读,我们有了建立“中国学派”的自觉,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建设的实践是“中国学派”生成的重要渊源,利用这些渊源形成理论硬核,才可能启动理论发展的过程。在启动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实践”这个概念可以作为“中国学派”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4.
郑杭生先生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界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郑杭生毕生致力于推动社会学的本土化,其社会学中层理论是宏观社会学理论的下行与应用。基于一种理论自觉的高度使命感,郑杭生及其学术共同体立足中国社会深刻转型的实践经验,通过一次次深入调研,对其宏观社会学理论开展应用、检验和自我完善,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社会学中层理论。郑杭生社会学中层理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内在结构。理论自觉、理论建构与理论应用,是郑杭生社会学中层理论的发展逻辑。开展郑杭生中层社会学理论谱系研究,对于探究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本土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杭生先生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学理论的应用研究,这一过程形成了对中层理论的论述。社会协商论在社会运行学派的中层理论中有其重要的位置,郑先生最早的相关探索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本世纪以来,关于社会共同性及其两个方面的思考,以及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意义资源和意义效应等探索,促成了这一理论的提升和深化。这期间,当代世界与中国社会经历的持续巨变,与早期工业化和现代化相联系的阶级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对于传统的阶级政治及其政治诉求和政治协商,表达多元利益诉求的社会协商旨在探求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回顾中国学术界关于文化现代化的理论,不仅将有利于为探索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从文化观和方法论的角度,综述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大学派关于现代化的思想和观点可以看出,三大学派的互动是20世纪末中国文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7.
自近代西力扣关以来,国人学习西方的步伐越来越快,从西艺到西学、西政,其价值取向的重心也日益滑向西化一边.在此大势之下,柳诒微着力于宣传国史、提出了中国文化之西被问题.虽也难免受"定于一尊"倾向的影响,但是其对中国文化普适性价值的追求,却也体现了对某些现代价值观念的认可和寻求民族主体精神的某种尝试.中国文化向来就有"和而不同"的特点,多元性的观点、多种不同学派的共同努力正有利于中国现代文化的构建和国家软实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思想家第一次提出了近代意义上的农业发展理论,大农场制理论是他们的核心观点之一.近来国内学界重点关注重农学派重视农业的原则,以期借鉴于中国的当代农业建设.但是这一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系统梳理与深入研究,考察18世纪法国的大农场制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法国重农学派的农业发展思想和大农场制的意义,也有利于进一步思索同样是小农占优势的法国农村是如何共存大农场制的.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经历了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与中国学派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变异学研究的学科方法。国内学者多从纵向的角度考察这些学派与学科方法的更迭变化,忽视了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凸显的是比较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性,这是对学科发展过程的深一层把握。从横向看,中西方比较文学在建构学科理论时存在着两个误区:过分注重学派建构与文学真理的诉求;学派固守疆域,文学真理压制了文学他化的灵性。中国学派提出了变异学研究,虽然也有学派疆域与真理残留的尾巴,但它突破了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局限,是国内比较文学有代表性的学科理论之一,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敬文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 0 0 0年第 1期撰文指出 ,中国的民俗学学派 ,指的是中国的民俗学研究 ,从本民族文化的具体情况出发 ,进行符合民族民俗文化特点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的建设。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是学科发展的自然要求 ,也有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还可避免学术进程中的某些偏离正轨的倾向。从其可能性看 ,民俗学在中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再加上许多学者的努力 ,目前已形成了中国民俗学的独特性格———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建立民俗学的中国学派 ,其功用和目标在于清理中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财富 ,增强国民的文化史知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