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代日本作为东方后进国家工业革命一个成功的典型,其原始积累与工业革命同步,城市化也因此呈现出比较典型的显著特征。一是城乡对立、劳资对立、工农对立、官民对立关系突出;二是历程短,程度不高,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伴有大量浮动人口和人口倒流现象;三是在城市化过程中,日本超先发展起来的大城市拥有相当规模的国营大企业、矿山和军事工业,这在近代各国城市发展中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过去在城市化问题上存在着认识误区 ,制约了城市化进程 ,致使中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城市化水平目前正处于一个由低水平向中等水平过渡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城市化应该由控制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模式 ,向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日本小城市的快速发展及其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 ,日本的城市化又有了新的进展 ,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其中 ,较为突出的是小城市呈现“跃进式”的发展。据统计 ,在日本现有的 672个城市中 ,1 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有 4 4 8个 ,所占比率高达 66.7% (参见表 1 )。这些小城市的发展状况 ,直接关系到城市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在我国当前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关键时刻 ,分析研究日本小城市的发展及其成功的经验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日本小城市发展的新特点近年来 ,日本的大城市发展呈现停滞趋势 ,而众多新兴小城市的发展却势头强劲 ,一改以往的发展迟缓…  相似文献   

4.
当前城市化消极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 1.人口爆炸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人口爆炸使城市人口密度不断提高,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挤现象。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战后的世界人口爆炸与中国解放以来人口增长的幅度以及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中国现在面临大城市过度膨胀,城市规模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城市化的速度。城市人口密度过高,必然引起交通拥挤,道路严重不足。城市人均遭路面积低于其它国家水平,如上海市区人均道路面积仅仅是1.87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城市化道路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城市化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呈“分散型”。在走“分散型”道路实现城市化目标的过程中 ,如何处理大、中、小城市的关系 ,仍然是城市化政策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合理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等城市、科学建设小城镇 ,构建功能结构互补的合理城市体系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6.
朱全秀 《社科纵横》2006,21(12):34-35
本文探讨了城市经营理论在中西部城市发展中的运用,而在城市化进程中,整合资源和优化配置各种要素,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就要加大城市经营的力度。分析中西部地区城市经营的主要特点,论述了中西部城市经营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城市经营就是将公共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资本化运作,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将城市政府的特殊作用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组织大规模城市建设,为实现城市的战略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超大城市食品安全问题的剖析和民众关注度调研结果,探讨了超大城市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和为迎接世界级盛会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些措施,对超大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升超大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与人口转变错步进行的中国城市化,在1949年以来的40多年中,表现为一个扭曲的过程。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前30年里,城市化异常地陷于停滞;而在人口因计划生育而开始减慢的后10多年里,城市化又急剧地发展。其结果是,和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形成鲜明对比的大城市,虽经严格控制仍不断膨胀,终致形成人口压力之下各种各样的人口问题。从几个大城市显示的迹象看来,除了各类城市普遍存在的住房、交通、拥挤、污染等城市问题外,人口负增长、人口老化、人口流动等与未来城市发展休戚相关的城市人口问题已日益显化,足堪引起严重关注,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实现四化过程中,特别是在当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城市问题,尤其是城市化道路,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城市化进程及目前水平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加深和生产关系改变的产物。城市化的过程,既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走向现代化的过程表明,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趋势,这一趋势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作为一个社会运动的过程,城市化突出地表现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演变。对此,联合国在1983年就曾宣告:二十世纪不断推进的城市化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轰轰烈烈的、举世瞩目的伟大剧目。由于大城市是大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传播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活方式的中心,因而具有较高规模的聚集效益和较强的文化效应,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在带动中小城市和农村小城镇繁荣中,起着  相似文献   

11.
On the basis of the China Social Survey (CSS2011) and related urban statistics, this article conducts an analysis of the “unequal”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and of problems in rural migrants’ social integration with urban residents in the course of their urbanization. We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increased rate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did not produc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ural migrants” and “city people” in terms of income, migrants fare considerably worse than city people with regard to social security, cultural life, psychological acceptance and status identification. This kind of inequality transforms the original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into a new dichotomy that divides urban dwellers into the migrant population and residents with urba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thereby impeding social integration. This finding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e social barriers in current urbanization and may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ference material for “new-type urbanization,” particularly as it relate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ural migrant population into urban citizens.  相似文献   

12.
Rapid urban growth has become a global phenomenon. As these city populations expand, urban governance is even more of a daunting challenge in many countries. China is not an exception. It is at once a transitional state still undergoing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also currently experiencing a slowing economy. China's cities must simultaneously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 life while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Using the city of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of China's mega-citi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financing strategies used by Chinese cities to manage urban growth. While economic growth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 priority, Guangzhou's strategy has not followed China's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growth for growth's sake; instead, it is relying on investment in innov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to promote the local economy. Education is also being stressed as a means of fostering human resources. However, undisciplined 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and ineffective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 are jeopardizing the city's fiscal sustainability. To correct this will require further reforms of China's fiscal system and a careful sequencing of reforms to maintain a sustainable growth in the urban area.  相似文献   

13.
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及其中国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宁 《社会》2008,28(2):112-112
亨利·列斐伏尔明确区分了工业化与城市化,提出城市的权利和城市革命,指出全球化的实质是城市化,认为城市是全球空间的脉络背景,城市空间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开创性意义,填补了以往社会理论对空间研究的空白,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具有很强的解释和说明意义。但是,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具有抽象思辨性和乌托邦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贫困、社会分化、心理失调、以及环境污染等城市社会问题也逐渐浮现,而有效的缓解以上问题是城市的建设者与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解决的。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与产业空间优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在空间扩展上最大的进步,是快速打破了原来计划经济主导的城乡二元结构,通过制度的力量、政策的引导、产业的推动,将城市的主城区、郊区以及郊县纳入到空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之中。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共进,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使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都走上土地、资源节约之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题材电视剧跟随着中国城市发展的脚步,表现了当代社会的都市面貌和市民们的生活状态,也凸显了时代风尚和城市品位及城市人的心灵历程。都市题材电视剧所讲述的故事,会因取材于不同的地域而产生不同的文化表现、差异的风格面貌,也产生了多样性的文化魅力。其中,北京都市题材电视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们通过研究新老北京文化,研究北京题材电视剧。  相似文献   

17.
环境友好型城市命题的提出,既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也是我国城市发展和改革的创新。环境友好型城市是环境友好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条件。从我国城市发展和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看,环境友好型城市是顺应当今世界城市发展潮流的一项重要实践。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which is translated from the original Chinese, examines whether China's current rate of urbanization is compatible with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objectives. Changes in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from 1949 to 1984 are first reviewed. The author then outlines the growth of the urban labor for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gross national product. It is concluded that it is in the country's interest to continue to control the rate of urban growth up to the end of this century,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urban population does not exceed 40 percent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by the year 2000.  相似文献   

19.
刘勇  祁今燕 《唐都学刊》2006,22(5):99-101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土地开发,使老城市中原有的基础设施和人文景观面临结构性改造,或是被拆除。城市开发与城市的特色、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许多城市正面临着新的选择和挑战。对此,应保护传统城镇特色,结合中国传统自然观中的社会伦理、重自然的思想,重新审视城市发展当中的误区,寻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包括对城市化进程中人文关怀、保护历史人文景观、地域文化特色和地方地理特貌等各个景观类别,研究当代人与社会环境、社会资源配置及城市开发的思想定位等。  相似文献   

20.
论城市转型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程骅 《创新》2009,3(10):5-11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增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我国仍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后工业化阶段,城市化的进程仍然不会放缓。面对经济周期的"后危机"时期,我国城市的转型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即:可以充分吸取世界先进城市转型的经验、教训,并对国内城市在转型发展方面的探索进行评估,依据当前中国处在城市化加速期的阶段性特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集约发展、清洁发展的理念来推进城市的科学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