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从对政党政治的"超脱"、对政府权力的"制衡"和对社会利益的"调和"等三个方面,综合考察了文官群体在20世纪英美两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作者认为,作为英美两国民主政治两大支柱之一的常任文官制度的建立,不仅解决了此前由于两党轮流执政而带来的政府官员大换班和政治的周期性震荡、政府工作的无序、行政的低效及政治腐败等问题,同时伴随20世纪英美两国历史的演进及文官制度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在这一制度保障下的文官职业群体,由于其地位和身份的特殊性,则对英美两国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战后英美核合作走过了一段极其艰难的旅程,尤其是1945年至1951年的英美核合作更是充满了矛盾与纷争,成为战后英美关系中的"另类"和"反常现象"。美国国会于1946年8月通过了《麦克马洪法》,致使英美核合作停滞不前。但经过英美两国政府艰苦努力,1948年1月英美加三国达成《临时协议》,英美两国在非军事领域开展核合作。《临时协议》是英美两国讨价还价的结果。该协议的达成不失为英美两国政府一次成功的合作,两国政府均将其视为一个很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在本质上是TEFL,虽然和TESL一样同属于SLA范畴,但它与TESL是有区别的,这在国内大学英语界内无大争议.但是,关于作为TEFL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和TESL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性,我们似尚未认真思考.近几年来大学英语界内交际法与其它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之间发生的抵牾和论争,关于大学英语考试是非功过的论争,以及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如何继续发展的论争等,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这种巨大差异性所致.我们认为,充分了解TEFL与TESL之间的差异性及其产生的根源,是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者取得共识,创造一套更加符合中国大学实际的教学法,行之有效地实施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宪政的保障,是民主的基石,英美两国稳定和繁荣的根本保证就在于有着良好的法律制度和悠久的法治传统。英国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都是在普通法传统中形成的,普通法构成了英美宪政架构中的一个根本性因素。悠久的法治传统,培育了英美宪法并营造了宪法实施的历史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英美两国是近代西方国家中,创设文官制度较旱的国家。其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即“公开考试与择优录用”,“严格考核与功绩制”,“职务常任与政府连续和稳定”,“官员分类与科学管理”,“定期培训与知识更新”,“官纪官风与道德建设”,“完善保障与稳定官员队伍”,等等。这些特征的历史成因是历史学、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追求政治的连续与稳定以及行政官员的高素质与行政工作的高效率,是上述英美两国文官制度基本特征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流失误主要是由语法错误、语用失误和社交失误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TEFL)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可能造成跨文化交流失误的原因,从而避免交流不畅或者冒犯冲突。本文分析了造成跨文化交流失误常见的语法、语用和社交方面的案例,以帮助教师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英国政府出台的赫顿报告,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引发的凯利自杀风波划上了句号."后赫顿时代"降临,敏感谨慎成为"后赫顿时代"的标志,引发了新一轮关于新闻独立性的思考.文章试图通过对西方英美两国新闻传播法差异的解读,探讨媒体维护新闻自由权利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西洋宪章》是二战期间英关两国首脑罗斯福和丘吉尔首次会晤的最重要成果,它的诞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标志着英美两国在政治上结成了同盟,也对后来反法西斯大同盟的建立以及联合国的成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英美两国的战略处境不同,致使两国首脑对会晤所抱的预期目标差距甚大,即罗斯福仅想发表一个能阐述战争目的和重建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构想的联合宣言,而丘吉尔则期望与罗斯福亲自会面来解决英国当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然而,作为“求援者”来参会的丘吉尔最终不得不屈从于罗斯福,二人会晤后所诞生的《大西洋宪章》也主要体现了罗斯福的思想和意志。  相似文献   

9.
由于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国情的不同,对多丽丝·莱辛的研究就具有了不同的地域性特征:国外的莱辛研究以英美两国为代表,其特征是视角开阔、独特新颖,而且英美两国的莱辛研究也有一定的差异;中国的莱辛研究特征是以社会学批评观点为主并有间断性,新时期以后女性主义运动及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推动了莱辛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大众化时代的教育为更多人接受高级教育提供了机会,但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还不足以容纳如此众多的学子,导致如何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成为当下一个相对突出的问题.本文将对英美两国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梳理,展示国内外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成功案例与成果。基于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对VR/AR技术与外语教学融合的逻辑基础进行分析,阐述“新工科”建设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探索作为“新工科”建设主体的理工科院校如何在VR/AR技术支持下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跨学科性与交互性,并就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策略进行了具体探讨,以此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反思,以期为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和外语教育的融合——一种全球教育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介绍了以雅戈布斯(Jacobs)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如何将环境教育和外语教育相融合教学实践,文章指出环境教育作为环球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但可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环境意识。而外语教学情境下的环境教育,呼唤具备跨学科知识的教师,生动有趣的教材和难度适宜的课程。学生需要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试论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述了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特点、内容及措施。重点剖析了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英语教学应强调使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 ,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 ,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帮助他们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4.
英汉对比分析与外语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出发,分析了对比分析的赞同假设和怀疑假设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指出:对比分析尽管不能完全解释外语学习中的困难,但是它强调了外语教学中的跨语言干扰因素,所以仍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从语言学习的认知同化过程的几点要素 ,就阅读中段落的整体概念和写作中事例的组织之间认知辨证关系展开了讨论。明确指出 :如果把握住了阅读和写作在形式上的共性特点 ,不但可以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对教学双方的个体学习都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本文中 ,作者首次向外语教学界提出了自己多年来在此领域中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积极作用。本文从它在课内课外的具体应用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我国英语教学研究的六大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世纪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挑战,英语教学的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关于英语教学研究的范围也必然要做出相应的变革。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的研究为适应时代发展已有了很大的改观,对其进行理论概括有六大发展趋势:①对学习主体者进行研究;②折中教学法研究;③对学习者英语应用能力的研究;④语言测试理论的研究;⑤跨文化交际研究;⑥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文学文体学的形成为切入点,剖析了文学文体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在今天外语教学中淡化的原因。指出文学文体学从其理论特征上讲,为外语教学找到了语言与文学教学的结合点,但文学文体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边缘学科理论,要求研究者具有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更广的知识面,加上教材建设滞后及文体学理论演变的影响,它在外语教学中由于文学课程的冷落而风光不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