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作为跨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文艺美学研究要摆脱两个观念上的混乱和误区:一是在既定学科分类中讨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二是忽视对中国审美经验的理论阐释,将文艺美学与西方美学相混淆.本文结合中国古典美学的文献,用精神分析和人类学的方法阐释中国审美经验的特殊性及其理论意义.本文认为,以声音性形象的表征机制为基础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韵"在文艺美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度阐释.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与学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当代显学之一的文艺美学,在短短的近三十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呈现了几种具有学术原创性的文艺美学学科理论范式.主要包括:胡经之的"体验论"文艺美学;童庆炳的"阐释论"文艺美学;周来祥"和谐论"文艺美学;杜书瀛的"价值论"文艺美学以及朱立元的"意象论"文艺美学等.这些理论范式均以审美活动论为基点,对文艺美学学科定位、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理论范畴等作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建构.上述五大家的文艺美学都是审美现代性、美学现代性和文艺理论现代性的产物.我们应该在五大家已经建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实际做出发展与改变,以期重建文艺美学的新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艺美学学科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文艺美学学科诞生所需要的两个必备条件,即文艺整体观念的形成与现代美学体系的建立均完成于这一时期;二是朱光潜、宗白华等在这一时期已开始了文艺美学研究实践,李长之并于三四十年代尝试进行了文艺美学学科理论的建构.港台地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文艺美学研究,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是内地20世纪上半叶文艺美学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学者对于建立文艺美学学科的倡导与研究实践,只是中国文艺美学学科走上学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艺美学的产生与勃兴有其历史与逻辑必然性,即切合了时代文艺发展的现实脉动,而学术界的热情投入与孜孜探寻有力地推动了文艺美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与学科体系的科学建构.其中,中国古代诗学为中国文艺美学学科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渊源,其作用和地位值得我们不断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是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一个全新判断。就文艺美学研究领域而言,这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文艺学美学现代化之路上的各种曲折,更有助于我们清醒理解文艺美学的未来发展之路。随着文化产业、创意经济等新的经济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以关注文学实践之审美特性作为最重要学科特征的文艺美学,也承担起立足文艺现象,关注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使命。从文艺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角度看,当代文艺美学研究在事实上采取了更具包容性和可操作性的“核心—分支—边界”的“辐辏式”多元体系建构方式,反映了文艺美学与时俱进,为文学艺术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生产生活提供理论依据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美学的格局中,文艺美学理应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发挥更具主流意义的功用.在中国美学理论框架中,文艺美学成为异军突起的分支,在很大程度上使世界美学格局呈现出重要的变化,而且令当代美学有了一个在学理上提升的坚实基础.如果说"日常生活审美化"这类颇具浓厚文化研究性质的论题,是对美学学理的解构,那么,文艺美学则使美学在艺术的沃土中不断长高.而传媒艺术与文学的姻媾,是文艺美学向前推进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者为文艺美学命名情况与当年鲍姆加通命名美学时的境况是一样的,文艺美学在中国和西方事实的存在要比文艺美学这个称谓的出现早得多。中国传统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主要形态就是文艺美学。西方美学在对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感受的研究中,逐渐从审美趣味、审美判断的核心问题,向审美意识的核心问题,再向审美经验的核心问题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可以说也是与西方美学从单一的哲学美学,向同时存在哲学美学和艺术哲学,再向同时存在着哲学美学、艺术哲学和文艺美学的美学学科格局的变化同步进展的。  相似文献   

8.
文艺与审美、文艺学与美学的交错叠合是中国文艺美学的基点。文艺与审美实践的数字化为数字化时代的文艺美学提供了实践基础,不仅有助于催生新的问题意识,也有助于促成数字文艺美学的新范式。"生控复制"和"赛博格"使人机交互、人机一体迈进前所未有的境界,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文艺、审美日益交会。文艺、审美信息传播呈现为网络状的"星丛传播"。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促使审美模式和文艺生产消费模式发生空前剧变。新型的文艺美学需要自觉强调"数字性"和"审美性"的化合;需要格外关注新兴的数字媒介,以新媒介为中心重新审查和审视文艺、审美实践;需要关注虚拟审美,拓展文艺美学研究的视野和思路;更需要关注全觉审美,立足全觉审美培植文艺美学研究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人道主义文学是西潮影响下的产物,它在中国新文学各个时期(特别是五四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就整体而言,现代中国人道主义文学发展并不顺利,这与对西潮的接受程度及其能否同中国现代文化语境融通有关,其中有现实的限制,也有理论的错位.对其作出梳理与反思,对于寻绎与重建新的人道主义文学价值观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当代中国文艺美学兴起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脉络与理论逻辑。四十年来的中国文艺美学发展可以分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近二十年三个历史阶段。新时代文艺美学再出发,始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美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发掘、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不断吸收和借鉴世界美学一切有益成果,主动介入新时代审美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1.
汉学家卜松山致力于中国文艺美学研究和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文艺美学研究中"洞见"与"不见"并存;思想文化研究中显露出"学用一体"的倾向,暗含着强烈的对话情结.他的中国文化研究是"他者"视野下的文化研究,我们必须秉持辩证的态度而进行再接受.  相似文献   

12.
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类精神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出现后,"梦意识"在现代思想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推动了西方现代文艺美学的发生和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唤醒了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梦思维"的兴趣和关注.所谓中国的"梦思维",既是对中国传统文献、特别是文论中一系列有关梦的认识与理论观念的辨析,也是打通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在有关梦意识方面隔膜的一种努力,试图在不同文化理论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3.
李天道 《天府新论》2007,46(5):140-144
在消费时代物质泛化的当下,文学的既得价值和利益,随着文学边缘化的形成,正在进行着解构与重构,中国传统美学在内的中国文化是我们重建当代文艺美学理论的重要的思想与精神资源,需要我们运用现代理论去加以激活。激活传统的美学精神,重构当代文学的人文生态,这涉及到站在时代的角度重新阐释、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论与美学思想的人文精神和雅俗审美意识的当代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文艺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甚至有学者认为应该取消文艺美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集中暴露出文艺美学话语建构中的问题.本文在反思"合法性"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文艺美学应该面对已然的研究现状和社会文化(文艺)实践,进行话语范式转型,将文艺美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经过新世纪文学理论界的自我反思之后,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趋向逐渐明朗.有三个新的趋向最为显明:一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多元格局的态势;二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渐渐趋向理论与批评的一体化;三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更加关注"中国问题".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之路应在客观、开放的视闲中不断向前延伸.  相似文献   

16.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一个美学深刻变革的时代,文艺美学在日新月异、文化多元、审美日常生活化的过程中,也在不同角度和视野产生了自身不可逆转的变化,这一复杂的变化过程,正是文艺美学与时代一起进步的表现,它对自我的生长空间、生存环境都有了新的思考和启发,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努力寻找一条更明晰而有意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古时期的士族持续不衰的权力来自于家族超强的文化能力,家族塑造的个体成员的习性与倾向巩固并增强着他们的文化能力,这种文化能力体现在文学、经学、礼学、玄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士人不断侵入新的文化场域,通过命名等策略迅速掌控新的文化场域的话语权,对话语权的掌控又进一步强化了士人的文化领导权,并挤压次一等次出身的士人进入新的文艺领域.中古士阶层权力与文化的互动对文艺美学话语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规范着中国文艺美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新的文化和文论的建设都必须以现有的文化及文论资源为基础进行建构,对各种异质的文论进行跨文化整合与创新,是进行具有中国特色文论建设的根本途径.发展和建设中国文论不能仅仅依靠外来文化的"中国化",更重要的是强化中国本土文化,并以这种本土文化为基础去消化、融合外来的异质文化.通过跨文化整合与创新,熔铸适应现代社会和文艺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向世界发出我们民族的独特声音,同时应该坚定地立足于自己民族文化主体地位去整合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各种文论,从而更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  相似文献   

19.
文艺美学是实践性、开放性的间性学科,与都市化进程具有逻辑上的深度契合性.都市是文艺生产的中心领地、组织者和被生产者,都市化进程以变更文艺生产的方式来解构文艺身份、颠覆传统审美程式和异化审美价值,这导致了都市化进程的病态和文艺美学发展的瓶颈.为此,重塑诗性主体以反思文艺美学发展、求解都市病症,成了当下学界研究和社会发展的亟须.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2006,(6)
<正>自2001年基地成立以来,“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结项和在研的国家级和部省级项目约20多项。一、在研项目主要有(1)现当代中西艺术教育比较研究(曾繁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儒、释、道的生态观与审美观(陈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中国审美文化民族性的现代人类学研究(仪平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中国当代文化产业与审美文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陈炎王德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5)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趋势研究(王杰仪平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6)当代全球化语境中的中两文艺美学比较研究(冯宪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7)美育当代性研究(杜卫王汶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8)中国文艺美学学术史研究(曾繁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9)文艺美学与美学、文艺理论、艺术哲学、部门艺术美学的关系研究(马龙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0)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研究(蒋述卓,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二、已经结项的项目主要有(1)两方文论影响下的我国新时期文论的发展与有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建构研究(曾繁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现代性追求与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民族性(谭好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当代中国文艺学的整体结构特性与逻辑发展研究(马龙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中国审美文化史”课程实验及软件开发(陈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5)美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曾繁仁马龙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6)文艺美学基础理论问题和体系构架研究(谭好哲周来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