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敦煌哲学的提出,究竟是依据于敦煌现有的地域实在及哲学史实,还是仅仅是以敦煌的象征意义而创立的一个哲学学派,这是敦煌哲学所以成立的前提性问题。敦煌哲学缺乏实在性的哲学研究对象,因此本质上是以实相精神性为核心的创造性的哲学。以敦煌已有的一部分文化为基础,以敦煌所代表的人类追求宇宙人生根本大道的精神活动为象征,建构解决当代人类精神困境的哲学体系,这应当是敦煌哲学的自我定位,也是敦煌哲学对当代中国哲学事业的一大贡献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李荣海 《东岳论丛》2004,25(4):44-4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并非是一种现成的给予物 ,它有待于理论上的再读 ,更有赖于当代人的塑造和引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塑造 ,是一种多维途径的综合过程 ,是立足于现实的马克思哲学文本解读与实践互动与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对话的统一过程。哲学的当代性有赖于哲学家的当代性 ,哲学家的当代性即哲学家在对哲学的综合理解以及对哲学的运思方式中所体现出的创新精神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深层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具有多重意蕴 ,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讨 ,但其深层意蕴则在于它是实践唯物主义 ,是“改变世界”的哲学 ,是一种实践的、批判的和人类解放的哲学 ;其主导语境既不是本体论 ,也不是认识论 ,更不是生存伦理或价值哲学 ,而是对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批判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相似文献   

4.
要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应从本真精神、时代本质和存在论三个层面完整地理解和系统地阐明。首先,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层面。从这个层面看,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就体现在它是一种实践的哲学,是人类解放的哲学,是具有科学批判精神的哲学。其次,理解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第二个层面是从时代本质的高度揭示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人类实践的内在关联。在马克思看来,时代的本质或“总问题”就是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现实,是以劳动和资本对立为特征的私有财产运动,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以此为基础的人类解放。就资本还牢固地控制着整个社会而言,当代人类实践虽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本质上仍属于“马克思的时代”。这就决定了马克思哲学在当代世界中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后,从存在论的层面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而在理论上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而且在于从实践的角度揭示了黑格尔形而上学以及全部近代形而上学与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现实的内在关联,认为形而上学终结的关键在于改变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现实。正是这点体现了马克思哲学对当代西方哲学的优越性,彰显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的生存事实古已有之。主体间性作为哲学反思的对象,凸显其独立和成熟状态,直到近现代才逐渐成为现实。近现代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了其自身的缺陷,表现出种种无法克服的悖论;主体间性哲学则是对主体性哲学范式的反思与超越,把主体间性作为思维反思的“先验结构”与理论出发点,并由此来展望思维的终极边界、窥探人类价值与意义的终极根源;当代哲学的共同潮流是交往和对话,也强有力地昭示着主体间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是当代哲学.把马克思哲学作近代性理解的传统解释方式,容易使马克思哲学实证化和宗教化."返本"、"开新"、"对话"才有可能 呈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7.
贺来 《东岳论丛》2004,25(3):21-26
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哲学品格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深层根据。马克思以“实践思维”克服了作为传统形而上学核心的“本体思维” ,超越了由于“本体思维”所导致的现实的人的存在之失落 ,使人真正以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方式获得了现实的理解 ,并使哲学在对象、主题、内容以及研究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正是这些变化 ,奠定了现代哲学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标志着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或新的时代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也因此而获得了坚实的思想根据。  相似文献   

8.
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缘由、根据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志山 《江汉论坛》2002,42(10):49-52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是作为“问题”被人们提出来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梳理解答:一是“问题”提出的原因,二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根据即它何以具有当代性,三是如何阐扬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即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蓬 《文史哲》2004,1(6):125-130
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哲学的二难问题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当代哲学必须面对的哲学问题;当代哲学的主题是如何走进"存在"本身或"是"本身。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是在"无之无化"和"沉默"中走进"存在"本身或"是"本身的。马克思的哲学在时间上是历史的,在意义上却是当代的,他关注着人类存在的意义;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就在于面对康德的问题,在"实践论转向"中,让我们从哲学的"言说"走进现实的"感性生活",在"社会批判"中创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意义就是"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0.
在“个体性”意义上理解的哲学个性 ,其真正根据在于人类生命的本性和本质 ,超越“抽象的人性论”的人的个性化内涵在当代被人们在主体性意义上理解为“自我”、“生命力”和“创造性”。哲学的个性极其各种哲学的个性化 ,是哲学具有的真实性和永恒价值 ,体现着哲学的生命力。我们关注哲学的个性源于对自身命运的关怀和对时代精神的探索。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大潮中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重建中国人的自我意识 ,实现中国哲学在民族性与人类性相统一中的个性化发展道路 ,必将为解决中国和世界性问题贡献独特的智慧。创造有个性的当代中国哲学 ,关键是在理解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个性化实质的基础上 ,在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独特反思中 ,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哲学自觉是指民族时代精神的自觉,是对于宇宙、社会、人生所面临的冲突和危机的自觉反思与其化解之道的求索。哲学创新,即哲学理论思维形态的转生。从哲学思潮发展史看,其内在蕴涵着“一以贯之”的逻辑思维脉络,构成了中华民族与时偕行、特色显明的理论思维形态转生的画卷。  相似文献   

12.
哲学理论及哲学学科的创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诗鹏 《学术界》2003,(2):105-114
哲学创新是理论创新的核心 ,哲学创新包含理论与学科创新两个层面。目前哲学理论创新的主要问题在于思想力的不足 ,在建立哲学学术与历史时代的批判性关联方面 ,哲学学科、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尚需要承担艰巨的任务。哲学学科创新不足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科建制方面没有跟上哲学研究以及时代的发展 ,也强化了学科间的壁垒 ,哲学人才的培养呈现单一的研究型模式 ,哲学教育在哲学人才的市场化方面缺乏作为。  相似文献   

13.
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转折,用“语言学转向”不足以概括,它事实上是一种描述论转向。语言学转向是描述论转向的语言哲学表现。描述论转向是从对对象的认识的反思转向对对象的描述的反思;从追问对象是什么转向追问我们关于对象的描述是什么。语言学转向和描述论转向所车转的是同一个方向,但是它们的具体致思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体论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体论的建立为哲学奠定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哲学的主客体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而发生出的一系列哲学范畴都离不开本体论的建立,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更是本体论的逻辑必然。各种本体论学说使哲学内涵更为丰富和深刻。本体论的深层哲学意义表现在为人类建立起了意义世界,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家园、超越本性都与本体论内在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哲学作为人学,理应关注人类生存境遇。人类生存境遇面临两大突出问题:一是长期形成的物质化、劳动化、市场化主导的生存方式依然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资本逻辑驱动的过度物化、过度劳动依然在加剧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对立;二是科技进步尤其是智能革命正加速把人从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解放或驱逐出来,闲暇时间在人类生命历程中大量增加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以人本逻辑为主导,建构精神化、休闲化的生存方式,迎接休闲时代的到来,以无愧于人类本性、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式利用闲暇和自由成为日益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时代呼唤休闲哲学出场。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已经深入到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此大环境下哲学也面临新的课题。基于此,本刊刊发“哲学与全球化”为栏目的5篇文章,这是2006年11月26日~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日本哲学会主办、浙江树人大学东亚研究所承办的题为“21世纪的哲学课题———从东西问题与视点出发”的中日哲学论坛上的交流论文。这组文章分别从“全球化的‘哲学’意义”、“全球化时代的空间论课题”、“全球化与共生思想”、“全球化与哲学的可能性”、“实践、文化与全球化———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共产党宣言》”等不同角度,探讨全球化与哲学的关系。开首篇为鹿島教授关于全球化对哲学的影响以及哲学的自我反省两个方面的论述,认为既要使哲学成为大众的哲学,也要从“哲学”的原本意义出发拓宽其内涵。这组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侧重点不同,对哲学教学与理论研究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哲学范畴的自信作为心理积淀的机制就是以能力为标志的关于自身整体的积极肯定的基本观念。自信与自爱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自尊与自信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因果。从人类历史看,成功或成功大于失败的实践活动为自信机制的形成提供了本体论基础;他人对个体的评价,对个体的自信机制的形成会产生重大影响;个体对自我能力的正确评价是自信机制形成的直接因素。一般而言,一个人对于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是与对于自己人生的自信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特殊而言,不同的主体以不同的自我期望作为现实的评价标准,通过实践活动的中介,对体现于其中的主体能力,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能赋予肯定性的评价。自卑和自负是自信心理机制扭曲和变形的两个极端,然而两极相通。自信与事业的成功和幸福感联系在一起,从而与人生意义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哲学思潮和流派中,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诠释学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的特征.他认为理解是一种具有历史性的主体间的视域融合,否定文本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客观意义;而这种非确定性也正是后现代性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伽达默尔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中,效果历史原则和问答逻辑这两个方面体现了强烈的后现代性,即非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责任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责任分为“事后责任”与“事前责任”,“事后责任”是作为对某一过去行为“负责”的责任,而“事前责任”则是作为将来关心某人某事的道德性或法律性义务的责任。说一个人在事前或事后负有责任,这要涉及到哲学中的一些老话题,这些话题包括自由意志、积极和消极的责任、团结是否原则上受个人或群体契约之限制等问题。一个社会中责任的分配,是一个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相互矛盾运动的复杂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与其所形成的一系列后果是一种文化现象,之所以发生这种问题,表面上是由于文化问题引起———人们生存的文化氛围造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所导致的错误行为所形成。然而,真正本质上的方面却不能不从之所以形成这样文化氛围的文化基础和结构中去寻求答案。这一反思使我们必然追寻人类为什么要去创造这样的文化基础和结构,这一事实的必然性的基本原因的研究使这一工作回到哲学方面,哲学观念所造成的这一文化现象的必然性使以往的哲学观念成了我们关注的重要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