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是人类理性的崇高的事业,然而,我们的哲学对于理性与理性主义的探讨却是很不够的。传统教科书往往把理性范畴限定在狭义的认识论领域,只将之视作认识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加以探讨,由此忽视了理性更为丰富的内涵。同样,对于理性主义这一哲学立场或文化传统,人们也只是在它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和对比中加以把握,而未能充分展示理性主义的不同历史形态以及蕴含在这些形态中的人类理性的进步。实际上,在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并非存在绝然的、僵硬的对立。例如,古希腊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柏拉图理念论中的“善”的理念,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中作为万物运动“第一原因”的纯粹的形式,“不动的原动者”都开启了理性主义界向非理性主义神创论之路。在现代哲学中,人们习惯于  相似文献   

2.
:2 0世纪的科学哲学主要有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三大流派。这三大流派不仅在历史上依次出现 ,而且经历了逻辑经验主义的理性实证化 ,到批判理性主义所导致的理性历史化问题的产生 ,再到历史主义对理性历史化问题的初步解答三个阶段的发展。这一发展是西方科学哲学在 2 0世纪的重大历史转向 ,使得理性历史化成为 2 1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核心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传统文学艺术观念与现代派文学艺术观念分别以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丈勾其思想特征。首先对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两个概念作了规定,以是否肯定普遍确定性的存在作为它们的区别。本文还区分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类的抽象理性主义与康德、黑格尔一类的具体理性主义的区别,认为前者与模式化的古典主义文艺相一致,而后者与欧洲现实主义文艺的辉煌成就相一致。接着从本体论、实体、因果观念、时空观念、伦理观念几方面讨论了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的转变,并探讨了这些转变与现代派文艺观念的兴起之间的关系。最后将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传统文艺与现代派文艺作了概括比较,指出了它们的长处与短处。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合理性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诸派论争的焦点之一。有的流派承认科学的合理性,另外一些则反对这个观点。为了弄清题的实质,本文对坚持合理性的流派理性主义或近理性主义的思想作了一个简单的考察,结果发现:不合理性是合理性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但在具体的科学活动中,必须坚持它的合理性。理性的产物却是不合理的,这便是理性的命运。 我们先从考察理性、合理性与理性主义的概念开始。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是在全面反对以往一切哲学理论中而竖起自己的思想旗帜的,这一思潮一般分为两大哲学思潮即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两大哲学思潮主旨方面体现了时代的一种进步。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那就是反对理性主义。反对理性主义、倡导实证主义和极力推崇唯意志论、“超人”哲学等,无疑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社会背景下反对所有理性主义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逻辑上自己首先就陷入一种悖论之中。其次,理性的优于非理性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如果抛开片面地强调理性的极端作用这一错误观点的话,这种理解应该说是科学的,但西方现代哲学思潮中全面贬抑理性的观点无疑忽视了对于理性的正确理解。最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有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现代非理性主义若干基本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理性主义(Irrationalism)总是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这起源于这样一个传统的思维程式:非理性主义一反理性主义一否定理性。在古代,非理性主义确有否定理性的倾向,而现代非理性主义早已不是古代的形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重新审视一番。非理性主义,也有人很随便地把它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以来的欧陆哲学,特别是以德国观念论为代表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强调内在地把握历史,以目的论方式思辨地构造一种普遍的世界历史,致力揭示历史与理性之间的辩证结构,但因之否定了历史的时间特征和经验实证性要求,弊端显而易见。德国历史科学对以黑格尔历史哲学为代表的思辨历史观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历史不能被理解为哲学观念的纯粹表现,历史应当独立于任何先行预设的理性目的论,历史只表现自身,历史的价值也只属于历史自身。然而,德国的历史科学并没有为自己有效地证成历史的普遍基础,这迫使其不得不隐性回归黑格尔的唯心论,其对思辨历史哲学的反抗宣告失败。伽达默尔通过批判以兰克为代表的经验历史科学,将对历史理性的理解奠基在生存论现象学基础之上,超越黑格尔对历史理性的思辨构造,使理性与历史在哲学诠释学的历史性原则中最终消除彼此之间的紧张关系而达成动态协调。诠释学历史意识强调在人类有限理性前提下的审慎态度,因此实现了对历史理性真正的历史性理解。  相似文献   

8.
一、哲学与诗的冲突非理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对立的传统和哲学本身一样地久远,甚至在柏拉图那里就曾谈及过诗与哲学之间的古老冲突,但是柏拉图始终蔑视非理性知识,常常把艺术视为诡辩。在现代,关于非理性认识的思想在德国和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哲学中相当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在存在主义以及解释学  相似文献   

9.
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是在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文化、哲学、科学发展的推动下形成的。它以行为科学的研完方法为其基础,以反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两大哲学思潮为其理论根据,以逻辑实证主义作为统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工具。它引起西方政治学的巨大革新:科学化、动态化和科际化;但由于其自身缺陷形成的种种消极因素而导致后行为主义革命,使当前美国政治学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研究它的利弊所在,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快乐主义”(这里主要讨论的是昔勒尼流派)是与理性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派别。在理性主义看来,快乐是与理性无缘的,它只是在终极的意义上———理性的现实化或现实的理性化———才体现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快乐与幸福。康德说:“因为每一个人的快乐与痛苦的特定情感将决定他所追求的特定幸福,即使是同一个主体,他也会根据这种情感的变化而追求不同的需要,因而,主观必然的法则(作为自然法)客观地是一个真正的偶然的实践法则,它可能且必将根据不同的主体而完全不同,所以,它绝不能提供一个法则。”(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伦敦,…  相似文献   

11.
穆勒是19世纪英国的经验论哲学家。在哲学发展史上他首次将经验原则运用于数学领域,从而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一统天下,使经验主义在沉寂了一个世纪之后再度崛起,为现代经验论的产生开了思想先河。 一、数学观的哲学意义 现代经验论的鼻祖罗索曾说过:“在哲学方面,自从毕达哥拉斯的时代以来,在其思想主要受数学启发的那些人和更多受经验科学影响的那些人之间就存在着对立。柏拉图、托马斯·阿奎那、斯宾诺莎和康德属于可称作数学派的那一派;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和自洛克以来的现代经验主义者属于相反的一派。在我们的时代已兴起一个哲学学派,…  相似文献   

12.
张建华 《学习与探索》2008,1(1):232-236
19世纪以来、尤其在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之后,俄国不得不在同时面对强势西方和袁势东方的背景之下,小心翼翼地寻找着自己的国家定位和发展方向.在文化寻根和历史反思过程中,俄国知识阶层对东方文化基本上采取了彻底否定的态度.在俄国知识阶层的视野中,东方与西方是截然对立的两种文化和两条道路,并且最终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和归宿.缘此出发点,他们不仅在谈到俄国落后的原因时,而且在谈到俄国未来命运时,要么是将落后原因归结于东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恶劣影响,要么是把东方和中国列为"野蛮的"、"落后的"、"污秽的"、"黑暗的"、"没有前途的"代名词,从而具有强烈的"东方罪恶意识"和"反东方情结".因此,在19世纪乃至20世纪初的俄国思想文化界中,"东方罪恶意识"和"反东方情结"较为流行.它不仅表现在持极端立场的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思想之中,也表现在持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立场的一些学者的思想之中.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精深认识实属罕见,并彰显其弥足珍贵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明后期至清中叶诗坛上,性灵派与神韵派的主张似乎比较接近。两派都反对模拟,倡 写性情,在强大的复古潮流中别树旗帜,另开法门,所以人们往往较多地注意两家与格调 诸派的对立而忽视了彼此的真正差别。还有认为两家具血缘关系的:“神韵之说,原是从性 灵说转变得来的。”①这实在是一个误会,其实它们之间的差距并不亚于各自与格调派的 对立。为了搞清楚这一点,有必要将性灵与神韵作一番比较,以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两 家的创作主旨,进一步理清明清诗歌发展的脉络与流向。 一、两种主观真实 性灵派的所有主张都建立在求真的基础上,真实观是性灵…  相似文献   

14.
非理性主义哲学历史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理性不等于非理性主义。非理性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而非理性主义只是在19世纪中叶才凸显。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出现,既是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回应和反思,又是对新时代的呼唤和预言,同时它也改变了西方哲学以理性为中心的单一发展模式,开创了新的哲学思维方式,为西方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正确认识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历史演进有助于我们很好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5.
试论禅宗的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作为华竺之音的禅宗思想拔新领异,表现为一种相当隽熟的东方色彩的非理性主义,在中国思想史及宗教史上具有独到的研究价值。作者将禅宗的非理性主义构成分为机锋与逻辑的对立、般若与二法的对立、顿悟与渐悟的对立三个部分,并从这三方面探索了这一非理性主义的由来与得失,及它在佛教史、认识论、心理学方面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10年代,南浔地方权力格局先后出现绅商第一世代、第二世代反体制群体、地方守土派三类权力主体,引起了地方社会与国家权力关系的三次调整。清末民初南浔绅商群体的政治参与,展现了地方社会与国家之间互动的具体模式,揭示了两者之间关系调适的内在逻辑及关联因素。  相似文献   

17.
尚杰 《浙江学刊》2008,(3):28-37
"悖谬"的思想属于一直被哲学所排斥的另类,在古希腊哲学中被称作"诡辩".但是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在欧洲思想界反形而上学浪潮中,"悖谬"的微妙精神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启蒙理性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悖谬"不属于"矛盾辩证法"的精神层次,它延伸到哲学所能理解的界限之外,像是"他者的智慧"."悖谬"试图以更为开放的问题置换或消解围绕being的封闭式哲学提问方式,解放了一种哲学之外的智慧,这种智慧模糊了理性与非理性、精神与心情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王楠 《社会》2014,34(6):140-164
面对现代社会中理性与非理性、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之间的紧张,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力图在对立双方之间搭建起关联并在研究中往复运动,借助包含价值的历史个体和理想类型,通过超越主客观对立的价值阐释,说明历史、文化与社会的各种独特现象,发现各民族和时代中人们的价值理想,理解先辈如何去坚持和实践它们,进而指导现代人在今天继承和实现这些价值。历史和社会科学,既要用理性的方法培养学人清明的理智,也要使人看到超越理性的价值信念,从而帮助人在高度抽象的现代社会中,以理性的态度去守护和坚持各种文明的价值核心,避免走向僵死的理性和狂热的非理性两个极端。  相似文献   

19.
谢林神话学说一直或隐或现地渗透在当代思想家关于艺术与生存的讨论中,它强调神话是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是人生的一种建构力量.是超越现实生活、为人的生活设立价值观念的活动.谢林神话学说打破了哲学与神话的对立,克服了理性主义设定的界限,重建了感性与理性、人性与神性的统一,引发了对现代性问题更全面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20.
段秀芳  李宁 《探求》2013,(3):33-39,45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奠基人,提出了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逻各斯”.他在认识问题上持着理性主义的立场,同时又认为必须肯定感性世界、依赖感性,并且因其晦涩、神秘的表达方式,受到后世理性主义哲学家的质疑和批评,被排除在理性和科学之外.其实,赫拉克利特的理性是与科学理性不同的传达体验的辩证理性,其“逻各斯”传达的是人对世界的体验,实现了有限的部分的个体对世界与生命的无限性和整体性的回复,是潜在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