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公民概念是公民社会的特有概念,它界定了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平等、自由的关系,揭示了公民的权利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本源性。公民社会构成了对公民个体的保护屏障,并同时对政治国家形成了有效的制约。公私法的划分对宪政具有重要的意义,私法是公民社会的基本规则。我国宪政建设应当以公民社会的建构为起点,将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相结合,并以经验理性为重点。公民社会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国家的关系而言,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主要包括私人领域、社会组织、公共领域、社会运动等。宪政主义又称立宪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种主张以宪法体系约束国家权力、规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使政治运作进入法律化理想状态。良好的制度转型需要宪政制度予以保障,而宪政制度的形成依赖于宪政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期,也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变革,还需要在全社会树立起与现代化制度相契合的公民意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进行了重要论述,说明提高公民意识已经从知识界的呼吁转变成党和国家的意愿。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身处重要岗位,负有重大责任,是主导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公民意识水平对公民文化和公民社会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也直接关系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所以,探讨转型期领导干部公民意识短板表现以及解决路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透明度日益增强的今天,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是公众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形成公共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重要工具。媒体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特点,使得它承担着引导舆论和稳定社会的职责,这些职责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方蔚  徐凌 《管理科学文摘》2013,(18):102-10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步,公民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完善社会区域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本文客观考察了区域公民社会组织的缘起及意义,深入分析我国区域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区域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更好地发挥公民社会组织在社会区域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中,社会动员成为影响管理结果的重要因素,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动员主要有政府动员和民间动员两种,以政府动员为主。这种动员模式导致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高度依赖政府整顿,成本极高,而且很难对不良信息进行管控。为了更好地发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社会动员的作用,应该呼吁非营利组织、社区组织等民间力量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易丽丽 《决策》2011,(4):60-62
壹基金落户深圳,是深圳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事件。政府"搭台"、社会成员"唱戏",深圳的经验,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企业公民理念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在国际上非常流行。在国内也已成为政府、企业、媒体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公民"目前在国际上尚无统一概念。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把企业这一组织看作是国家的公民,既有权利,也有义务;企业有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企业公民"这一概念蕴含着社会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俞可平 《领导文萃》2011,(18):27-29
公民社会在中国正茁壮成长,应当说是越来越引人注目,越来越重要了。去年我们发起的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总共有160多个民间组织申请我们的奖项,许多项目做得非常出色,对国家和公民意义都很大。对公民社会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说明不仅中国的公民社会已经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而且对公民社会的研究也形成了一种气候和力量。  相似文献   

9.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随着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社会舆情和危机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人大一百度中国社会舆情研究中心4月13日发布2012年中国社会舆情报告指出。微力量促公民步入社会舞台的中心,社会媒体平台的崛起,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来,最终民众评价与期望影响现实事件发展,呈现了网络民意对社会现实的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社会存在于国家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公共领域,中国公民社会参与公共政策的方式有制度化参与、游说参与、舆论参与等方式,既存在着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促进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必要研究这些利弊作用,并探讨其今后发展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总体逻辑可以从公民社会的角度进行考察。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方法论上开始对从单纯经济的角度来把握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在学术背景上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转向了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化社会学。这一转变,表现在公民社会问题上,就是把经典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基础的视角来理解公民社会,转换到从文化与上层建筑的视角来理解市民社会。这就是作为公共领域的公民社会。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就转变为公共领域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从葛兰西的“阵地战”到哈贝马斯的“第三条民主”道路等问题,之后形成的与卢卡奇传统不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开启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12.
公共管理的有效运作需要公民的支持与配合。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还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公共管理领域的范式转换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服务,在整个范式的变迁过程中,公民意识的成长是其最为根本的促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时期,如何规避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地进行媒体公关,正确引导和有效发挥新媒体对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正面作用,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和趋势,从聚焦基础数据能力、打造社会治理中台安全“底座”、形成业务共性及通用能力平台产品三个方面,充分结合重点人员分析预警、社区事务分类识别等典型场景应用实践,构建了“数据+平台+应用”融合模式,为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等服务能力提供了探索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尽管如此,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从公民社会概念入手,探析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意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公民社会的继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陈雪龄 《经营管理者》2013,(22):286-286
作为一种以国家权力形态为主要关注对象的理论,公民社会理论成为了西方社会中比较热门的学术话题之一,在进入中国后,引起了学者的高度重视,并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分析,找出公民社会理论在我国的理论以及实践意义。公民社会的基本主张使得我国社会治理的发展应该遵循以下三点: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纽带作用,借助公民社会完善政府社会治理,为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平感对公民纳税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公平感是决定公民纳税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政治面貌、过程不公平感、分配不公平感对公民的纳税行为有显著影响;无论收入高低,不公平感引致的消极纳税行为是一样的;约7成被调查公民认为纳税起征点应提高至1200元;约一半公民认为税收最应当用于社会保障;将近一半的公民认为应该降低税率。要消除不公平感对公民纳税行为的消极影响,就必须实现执法的公正性,平衡公民的机会公平感;发挥税收的社会效益,平衡公民的权利公平感;提高税收使用的透明度,平衡公民的过程公平感;加快税制改革的步伐,平衡公民的分配公平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力度,培育公民的自觉纳税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如果独自承担起培育公民社会的责任:由于潜利益集团的存在,必然造成相反的效果:政府越是介入社会,公民就越发依赖政府,即政府失败。听证制度及信息公开制度是促进培育公民社会发展的最具实际操作性的捷径;尽快制订和出台《听证法》和《信息公开法》,以法律的形式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成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何潇潇 《经营管理者》2009,(13):143-143
从"5.12"地震到今天,四川灾区出现了很多志愿者,仅仅有登记的志愿者就已达20余万,还有许多志愿者没有通过任何组织就直赴"前线",这是一次公民志愿服务意识在灾难面前的空前高涨,而在灾后,中国将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中国的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志愿意识逐渐觉醒。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公民文化的角度阐述转型期我国的公民参与绩效不佳的原因,从理论上探讨公民文化与公民参与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培育公民文化和深化公民参与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