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叶芝以"变老"为主题的诗歌体现了尼采,也是叶芝崇尚的悲剧精神-"悲剧中的喜悦".诗歌中的"喜悦"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尤其突出地表现为剧烈的情感如嘲讽、愤怒、疯狂甚至邪恶.叶芝"变老"诗歌中"悲剧中的喜悦"展现了老年主人公的力量和勇气,是对"变老"这一悲剧的积极反抗."悲剧中的喜悦"使叶芝的"变老"诗歌脱离了哀伤的基调,成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叶芝通过"悲剧中的喜悦"为人们指出了一条有尊严的变老之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与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理念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的小说叙事模式,当代十七年时期的"红色传奇"小说在叙事时空体的构建方面体现了较强的传统特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在执行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时的效用,并进而决定了其当代命运.  相似文献   

3.
"灰姑娘"式成长历程是女性文学中的经典主题,而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更是这一主题的代表作品。围绕这两部小说,分析了文本的情节结构、二元对立的人物模式,以及小说中女主人公通过自身的反抗最终实现了"灰姑娘"主题的超越,旨在阐述不同时期的这两部小说在成长主题上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乡土小说根据书写场域的变换可以分为"在乡"、"进城"和"返乡"三种典型的叙事模式."在乡"叙事对乡村的封建意识和权力政治进行批判,表现出对城市现代文明的热切向往;"进城"叙事关注农民离乡进城的生存状态,城市又成为罪恶的渊薮,透露出对乡村的浪漫怀想与回归传统的强烈意识;而再次由城到乡的"返乡"叙事则揭示了市场观念冲击下乡村传统文化与道德的没落,在城市中殷殷展望的可爱家园又温情不再.当文学对象在"乡村-城市-乡村"之间发生转换后,三类叙事对城乡的想象所出现的悖论性书写,以及作家对城乡的情感向度所发生的钟摆式摇晃,反映出社会和文化心理方面的诸多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脏话"的意义--王立纯小说《甜菜进行曲》的语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王立纯的中篇小说<甜菜进行曲>所塑造的人物所说的"脏话"语句,认为"脏话"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是小人物反抗社会不合理现象的一种方式,它是人物情感的真实表露."脏话"的话语方式与正统话语方式的对立和差异实际是不同生活方式的对立.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脏话"所具有的性的含义,指出<甜菜进行曲>中的"脏话"带有较浓的男权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罗布·格里耶为例,剖析了法国“新小说”在理论和文本创作中对传统小说话语的反动、话语模式的内涵、这一话语构建过程中体现的话语秩序以及话语模式对当代人文科学主流话语的整体呼应。文中认为:“新小说”在对传统小说话语反动的同时,就致力于构建自己的文本话语,而在构建过程中,遵循了话语构建的圈内、外控制原则;根据人文科学诸学科“知识公因”的学说,“新小说”体现了当今社会中人的矛盾状况以及陷入这一状态中的无力和尴尬。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小说对意义的呈示 ,经过了从初期的粘合到后期的疏离的过程 ,并体现出从单一的观念意义到多元意义阐释的可能。小说虽然不能直接对社会生活做出评价和裁判 ,但小说永远不能放弃对“神性”意义的追求 ,并应重聚反抗生存危机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传奇"与"日常"是海派小说的两大重要主题.由于特殊的历史渊源,上海这座城市及其相伴生的文化形象一直具有相当的奇幻色彩;而另一方面,物质世界的迅速发展又造就了日益发达的日常生活世界.因而,与之相对应的"传奇"与"日常"主题各自都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但是在传统海派小说的发展中,这两大主题并未取得有机整合,而是表现出极性对立的特征.近三十年来书写上海的作家已经造就了上海日常叙事的极度繁荣,并且以日常上海为切入点,在对传奇的创作观念、模式和技法三方面的协同把握与更新中,发掘并同时创造了日常世界的"奇迹",表现出重新整合过往小说上海话语资源的某种努力.  相似文献   

9.
陈景韩主编的<新新小说>以"新新不已"为追求目标,不赞成梁启超的改良立宪模式,而要利用小说的社会作用建立一种"侠主义"."侠主义"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为设立一种无视当时政府的权力系统,第二层次是介绍外国的革命精神、反抗侵略与压迫的精神,第三个层次是传统的"劫富济贫".1909年10月,陈景韩与包天笑共同主编的<小说时报>创刊号的首篇是陈景韩的<催醒术>,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比虽然有很大差距,但这篇小说表明了陈景韩的思想站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的"狂人世家"是有一个发展谱系的,同时应该认识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早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就开始了,陈景韩的作品可以为证.从<新新小说>到<小说时报>,陈景韩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金庸小说第三次修改:从"流行经典"到"历史经典"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金庸小说第三版修改已经完成,学者们各有其说.汤哲声认为,金庸小说既然已经定型成为经典,就不应再随意改动.卢敦基认为,金庸修改小说是他个人权利之内的事,再次修改金庸小说,给作品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韩云波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体现了他从"流行经典"走向"历史经典"的努力.马睿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并未对武侠文体做出新贡献,这只是一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后新时期小说对个体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思考主要表现为对历史力量、个体命运与个体生命精神之间关系的探索和表达:不确定的历史力量常常导致莫测的个体命运并生发出历史暴力,历史暴力给生命个体造成难以逃脱的生命苦难,而生命个体应当以诗性生命精神超越历史苦难,或以坚韧质朴的个体生命精神应对历史苦难。  相似文献   

12.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鬼、兽之间的挣扎过程。21世纪开端,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红色经典”的出现,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发展,也给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新的课题。网络游戏和动漫,这些通过数码技术创造出来的新艺术形式中有许多可以渗透包含英雄主义价值观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不断重复着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技术发展怪圈。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 ,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单靠孤立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已经不能跟上科技创新的发展步伐。提出了加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 ,促进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治理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抓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意义的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为新时代城市治理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紧密把握中国城市发展现实,不断创新发展了城市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范式。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是揭示现代城市形成发展和治理深层机理的理论,以此为视角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范式,不仅有助于深化把握城市治理的核心议题、现实挑战和实践进路,而且有助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现实创新发展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从核心议题层面看,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提供了全球化、城市化和生态化议题。全球化是洞悉中国城市治理本质的历史境遇,城市化是把握城市治理机理的现实进程,生态化是城市治理的战略议题,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范式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实现了与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的理论关联。从现实挑战层面看,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面临...  相似文献   

15.
"娜拉"在"五四"启蒙话语中的显赫位置,与其最初的传播载体《新青年》杂志是绝对分不开的。该文将回到《新青年》现场,论述女性解放话语在《新青年》所创造的舆论空间中的展开情况。女子问题与对于家庭—宗法制度的全面批判,有着密切关系,这构成了中国女性解放话语兴起的特殊背景。女性解放话语在酝酿、延展的同时,被愈益引向知识分子启蒙规划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紫色》象征意义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紫色》是一部优秀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作。艾丽丝·沃克在这部小说中,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视角出发,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及生活境遇,展现了其对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整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本文试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角度出发,全面解读与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力求深入理解《紫色》这部长篇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研究生与导师新型关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问题,笔者从目前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提出新时期的研究生和导师关系应该是一种以导学关系为核心的团队协作伙伴关系,同时分析了这一关系的特点及构建这一关系要重点把握的几个内容。  相似文献   

18.
电视作为图像时代的代表性传媒,以其无与伦比的接受覆盖率证实着当下时代的图像特点,并且以自己的声像综合形式实现着这一特点。图像时代又被称为直觉时代,直觉无论在哲学中、美学艺术论中,以及在生活中都经常提到与用到。直觉是人们生存、生活、认识与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甚至有人提出直觉即生存。那么,该如何从电视声像接受的角度理解直觉,电视声像直觉又有何特点呢?本论文将对此予以探索。  相似文献   

19.
商业大众类知青小说在后新时期知青小说中占据着压倒性的数量优势,池莉、叶辛、晓剑等许多作家都是这类小说的创作者.它主要重视性、寻宝、谋杀、侦破、奇风异俗等常规性猎奇要素,偶尔也会运用狂欢要素和三角恋等古老原型,表现出了强烈的娱乐性和刺激性.这种特征也渗透到政治权威类和纯文学类知青小说中,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此类小说的后果是将历史娱乐化、肤浅化,使历史真实被享乐性需求所覆盖,也造就了主体的自欺态度,它同时使作家被物质欲望所俘获而无法超越时代,使文学成为刺激品,进而也使读者失去精神的深度而碎片化.  相似文献   

20.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作为知识与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服务,作为为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学生学习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如何为学习型社会营造环境,如何为不同的读者提供不同的深层次服务,做好信息导读工作,正是本文探讨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