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论回族抗日斗争的特点──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斗争胜利五十周年而作周瑞海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回族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生存和解放,坚决响应中国共产党“全民族实行抗战”的伟大号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和推动下,以高度的爱国...  相似文献   

2.
水子立先生是现代著名的回族学者、教育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创办南阳回族教育,著医圣祠墓志、名贤事略,组织南阳回教抗日救国协会进行抗日、爱国爱民活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回族)在抗日救亡斗争中功不可没.他积极参与制订对日作战计划,指导原则和指导大纲;奔波于前方火线,指挥或参与策划过许多战役,有拼搏的胆识,是一位忠于职守的爱国将领;组织回族社团,发表了不少有关回族人民抗日救国、提倡爱国爱教的文章,教育回族,提高认识,纠正"争教不争国"的错误观念;抗战初期同意并支持中共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与共产党互相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4.
左宝贵     
左宝贵赵扶民,马文清编者按:今年,是左宝贵壮烈殉国100周年,本刊特发表此文,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回族抗日爱国英雄。童年时代立宝贵,字冠廷,乳名“曲盒儿”,回族。生于公元1837年(清道光七年)。祖籍山东省齐河县,乾隆年间,祖父左凤友领全家人逃难漂泊到费...  相似文献   

5.
回族抗日历史,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一部分,是回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研究回族抗日史,不仅发扬了回族人民的优良传统,还有现实的政治意义。华东回族为保卫祖国,抗击日本法西斯,前仆后继,英勇战斗,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黑伯理永远的战士文/本刊记者宏文黑伯理,回族。1918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城市贫民家庭。1936年毕业于山东聊城师范。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曾任鲁西北武装工作团政委、八路军“青海游击队”政委、鲁西北回民抗日救国会主任、临清市市长等职。1949...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期西北回汉军事集团之间围绕争夺甘督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斗争,从而引发出回汉上层之间的民族矛盾更趋激化。在关键时刻,回族军人能以民族利益为重,为了社会安定、回汉群众之间团结而放弃争夺,他们不愿因个人之间的争权夺利而引起两族矛盾。这与民国时期回族军人国家意识产生与爱国思想的逐步确立分不开。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回族提供了多种社会流动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回族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并以此逐步赢得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广大回族的支持与参加。与此同时,借助这种回族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回族也逐步改善了社会地位,进而实现了自身的社会流动。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实现政权与回族之间良性互动与互惠也仍然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回族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无疑是实现这种互动与互惠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养育之恩 报答之情——《中华回族爱国英才》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王正伟同志为其所主编的《中华回族爱国英才》一书撰写的序文。作者从对回族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审视中,概括出了一些极其宝贵的新鲜的见解,这就是回族的爱国主义。回族爱国主义是经过长期历史锤炼而形成的精神信仰;回族爱国主义是建立在高度认同中华文化基础上的民族之魂;回族爱国主义是建立在特定生产方式之上的立族之本。作者是自治区行政领导,又是回族学者,他从众多回族爱国英才的展示中总结道:中华文明养育了回族,培育了回族杰出人才,而回族的这些杰出人才的成就和贡献是对哺育他们的中华民族的回报。正如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刘延东同志所指出的: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人口众多、人才辈出、特点鲜明、分布广泛,与其他各民族一起,对祖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古代,回族的先民中涌现出清正廉洁的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海瑞,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进步的思想家李贽等著名人物。在近代,当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紧要关头,回族义士前赴后继,为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作出过突出贡献。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大批回族优秀儿女踊跃投身革命,涌现出早期优秀党员马骏、郭隆真、刘清扬等。抗日战争时期,回民支队、西北回民骑兵师驰...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回族军阀官僚阶层涉足商业活动,并以军政手段垄断商业贸易而形成回族官僚资本。西北回族官僚资本最大的特点就是从金融垄断到商业垄断。在经营手段上,军、政、商三位一体,在所有权上公私不分,以公的名义出现,最终化公为私。西北回族官僚资本少有买办性,有独立性和民族性。西北回族官僚资本有着二重性,一...  相似文献   

11.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4.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落是必然的,要做好保护工作,就要发掘其自身的生长要素,从而采取相宜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提高民众的自觉意识、实现可能的功能转换、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等几个方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要防止只做“搭台”的角色、搞“官员工程”、脱离群众、不看对象搞“一刀切”、过度开发和文化造假。  相似文献   

16.
乌兰 《民族研究》2012,(1):61-70,109
《元朝秘史》是一部重要的蒙古学文献,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领域,长期以来研究成果不计其数,涉及历史、语言、文学、宗教、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其中,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开始得最早,取得的成绩较大,受关注的程度也较高。然而《元朝秘史》文献学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继续扩展和深入的空间。例如在《元朝秘史》版本流传的考订方面,随着客观环境的逐步改善,某些方面已经有条件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前进和完善,有必要对以往的研究做些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7.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9.
辽代梁国王石鲁隐术里者是秦国太妃之夫萧和的第三子萧孝诚的第三子,汉名萧知微,其妻是惕隐司仲父房查懒瑰引宰相第四女、耶律仁先四妹涅睦衮别胥.在出土的契丹文铭文中有自阿古只以来历代子孙的详尽记载,其史料价值非常珍贵.这些墓志的出土,可将萧和一系六世子孙中之一部分厘清,对研究辽史和契丹史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核心 ,既关系中国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又决定中国民族的团结和繁荣。民族分裂主义是对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反动 ,泛突厥主义是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之根 ,西方反华势力妄图分裂中国是“西藏独立”产生之源。要在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必须在各民族中加强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教育。这一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少数人的范围里 ,应该扩大到全民的范围 ;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的层面上 ,而应该上升到政治和政策的层面 ;不能仅仅作为民间团体行为运行 ,而应该作为党和政府的行为运作。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战略思路是强化中华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