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英 《天府新论》2007,(5):121-122
不同的文化会对词语的内涵意义,尤其是习语的内涵意义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准确地理解和翻译原语语言的内涵意义,译者首先要精通原语和译语的文化。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保留形象、移植形象、转换形象等策略,以便译出原语的形象、喻意、修辞,及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2.
翻译语言的文化性、审美性和翻译语言的情感化、性格化取决于译者的语言素质。要到达到一定的翻译水准 ,掌握语言“活”的灵魂至关重要。在译文中一方面要正确地理解原作 ,另一方面要恰当地表现原作 ,既不可太过 ,也不能不及。译者要较好地完成“文化桥梁”任务 ,必须要有深厚的母语功底 ,具备相当丰富的有关两种文化的修养 ,既要有准确感受原语文化、语言的领悟力 ,又要有得体反映其在译语文化中的可接受性和自由驾驭译语的表达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视野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是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cross-cultural)、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随着国际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归化”与“异化”是缓和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方法,也是处理跨文化交际的两种不同手段。译文归化能打破原文形式上的禁锢,是对原文的一种“再创造”;译文异化忠于原作,保存异域情趣,拓宽读者视野,是文化融合交流的需要。一、语言和文化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影响1.翻译与跨文化翻译。讨论如何翻译之前,我们首先最好了解翻译和跨文化…  相似文献   

4.
辞格的翻译是译者与文本在进行对话。译者与辞格文本的对话 ,应该有自己的原则 :1)源语所用的修辞格 ,应该尽量在译语中表现出来 ;2 )源语用的修辞格在译语中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方式 ,译语可以用别的修辞格来弥补 ;3)即使源语未用修辞格 ,但为了把源语的意义更好地传达给译语读者 ,译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5.
试论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作为语言的转换手段,不仅要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源语内容,而且还要实现源语与译语文化的互译。不同民族因其各异的发展,促使其文化在不同层面上存在差异,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活动的障碍和难题。本文在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归纳了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结合实际文本类型探讨了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因素,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翻译方案。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隐喻在话语中大量存在,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但隐喻的翻译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图式与隐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性,译者在处置隐喻的翻译时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对源语中的隐喻先进行释喻,然后通过对隐喻在译语中的移植、转换或其他手段,最大程度地保留隐喻在译语中的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   

7.
释意理论揭示了译者从源语输入到译语产出的认知过程,开启了翻译动态研究的理论先河。该理论重视意义,排斥(源语)词语。认为译者翻译的是意义,不是词语;主张以语篇为翻译单位,反对逐词翻译;也追求"忠实"、"等值","等值"是在语篇层面上的意义等值;在翻译策略上,提倡归化法;对译员素质也提出了要求。今天看来,该理论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在此对其"意义出壳"假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8.
语域是指由用途区分的语言变体,它由语场、语旨和语式三变量构成。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为公示语的翻译提供了一个等值尺度。在公示语汉英翻译过程中,为了实现语域等值,译者应根据源语所要达到的功能分析源语的语域,在译语中寻找对等语域,然后在译语中再现这一语域,从而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翻译的异质性指 :通过异化翻译策略 ,再现源语文本的语言特点和文化意象等异域文化特征。其目的是 :在全球化背景下 ,充分考虑和尊重外来文化 ,以使语言和文化进行平等交流 ,从而避免语言和文化的霸权主义。一方面 ,它介绍引进了新的文化概念 ,丰富了目的语语言 ,赋予了目的语文化的异质性 ,表现了目的语语言和文化对异域文化异质性的包容。另一方面 ,它积极塑造了外来文化的独特的文化身份。翻译所面对的是外来文本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而异化翻译有效地使这种差异在目的语文化中得以保存下来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源语语言文化特…  相似文献   

10.
翻译在改变语言外壳、保持源语思想内容时,为了既忠实于源语,也为了使译文顺畅而不会造成交流方面的障碍、损失或干扰,要不断地对源语和译入语从词汇、语法、文体及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方可能做到译语在形式和内容上与源语最大限度的对等。《毛泽东选集》与毛泽东诗词中之战斗性语言不仅措辞严谨、条理分明,而且具有鲜明的词汇、语法、文体及文化特色。因此,很值得深入地对比该语言及其英译在这些特色上的异同点,以期在后继研究中对其中所采取的翻译技巧与翻译策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化差异与翻译——源语文化因素在目的语中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既有共性,亦有差异。差异通常反映民族文化个性,形成所属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一种语言反映其所属文化独特性的概念、词汇和其它表达方式,在其它语言中往往无完全对等的成分。在翻译它们的过程中,如何在目的语中忠实再现源语异域文化因素,是学术界一直在争论的问题。对于源语文化成分在目的语中再现时的取向与依归,不宜采取绝对化的态度。“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都不失为实现原文作者、译者目的的手段,二者并非始终相互对立与排斥,各有其长处与不足,在许多情况下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从根本上讲是在原语和译语间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选择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作文本类型、译者的语言水平、译者的翻译目的、译作读者水平、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强弱等。多数情况下,归化论者和异化论者都努力保持一种平衡以避免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公示语翻译中译者的读者意识,译者应熟练掌握译语的的表达习惯,熟悉译语与源语的文化差异,照顾译文读者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谚语是反映民族文化特点的语言单位。在翻译内嵌形象的谚语时,要充分尊重语言的民族文化特点,采取适当的翻译技巧处理不同的形象。要忠实于原文、忠实于现实、忠实于读者,使译文读者得到的概念和感受等于原文读者得到的概念和感受,尽可能地缩小两种语言读者在理解上的差距;进而指出对英语谚语及其翻译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词语翻译的要点,就是时时刻刻结合语境选字用词。可是,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简单地照搬辞典往往会问题百出,因为辞典只是一种简单的概括和总结,它不可能对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引申、转用、演变等做出详尽的解释。可见,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贵在探索和创新。那么,翻译通常怎样选择语境?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呢?一、思维与联想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不同的语言镶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翻译时必须把握其民族某个时代的文化历史特征和民族特征。如果原文的遣词造句、笔调韵味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是译语读者所不熟悉的,那么译文…  相似文献   

16.
语言本身作为一个功能体系,它的基本功能用于交际。由于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研究语言一定要与人们交际的具体语言环境、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在进行翻译时,译者对于所要翻译的材料及环境应该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只有对源语语言有一个深刻的认知才能充分地理解源语的含义,有助于翻译的进行。在此对英国学者罗杰.贝尔的认知翻译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此说明在认知模式下的翻译是一种以对源语进行再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滋生的土壤.语言中的文化信息是通过语词体现出来的.文化词语的翻译方法有意译、直译、直译加注法和套用译语成语或习语.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译者则是两者之间的桥梁,作为桥梁的译者不可避免地受到主体文化的影响,进而对源语进行处理以达到被目的语读者接受的目的。本文以Francis Baring致两广总督的信件翻译为案例来说明主体文化对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胡月增 《中州学刊》2006,(4):250-252
翻译作为文学文本生成的一种形式,不是对原作的刻意模仿或严格再现,而是一种无意识的变形和异化。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译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也是一种翻译诗学的潮流,它对译者及其译语都有很大的影响。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度。译语优化的过程,是译者在原作句子结构的束缚之下,因难见巧,在信与美、神与形、化与讹的对立中寻求和谐的过程。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新的潮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流动、科技发展和全球化,一国之内的自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跨越语言与文化边界的叙事及其翻译日益频繁,于是,源语到译语、源语文化到译语文化的二元体系随之面临挑战,而常用的cross-cultural、multicultural、intercultural等概念都未能克服传统单一文化观的局限,无法有效分析上述叙事及翻译。本文旨在引入更接近现当代文化及其翻译原貌的“转文化性”(transculturality)概念及理论,为上述问题提供可能的解决路径。本文认为,文化间性(interculturality)和转文化性分别指向翻译参与文化交融过程的两个阶段,并基于此对转文化英语叙事及其中文翻译尝试全新分类。理论层面,转文化观尝试超越民族国家边界,不聚焦文化差异,而是关注文化交融过程和文化共通之处,为转文化叙事及其翻译提供一种更为适用的文化观和研究方法。现实层面,转文化观有助于在促进文化互通互鉴,探索并激发潜在的语言和文化活力,与延续文化认同和传承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