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黄土高原之中心地带——西吉从前,西吉县黄土裸露,水土流失,沟壑纵横,穷山恶水,人心悲凉! 现在,林草生长旺盛,葱茏一片。养牛、养羊、养兔,人心浮出苦海。从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渗出绿来,这是天意,地意,更是人意。这儿占地3100多平方公里,33万多人口(回族占半数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2.6%!每年每亩耕地约有4.5立米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河州脚户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脚户”是旧时西北地区以驮队形式从事贩运的一个行当。在甘肃河州历史上 ,脚户在民族构成上主要以回族为主。他们往来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 ,为两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依据田野调查的资料 ,对甘肃河州脚户的情况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并将其与云南回族马帮进行了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南阳市涉及汉族与维吾尔族深度互动的玉石贸易,经历了由秩序混乱到统一管理、由非制度化到制度化、由私人关系到集体关系的变迁。此过程由政府、社区、个人共同推动,并从市场规范、社区服务、文化交融等多方面显现出来。南阳地区在玉石贸易中呈现的族际互动关系,为研究中东部散杂居地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分析视角。以玉为载体通过商贸活动的发展而促进维吾尔族与汉族间的和谐互动,实现了族际之间良好的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4.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17,8(2):62-70,116-118
武陵民族区概念的学术命名,是李绍明先生五十年西南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统一",运用历史方法的重要基础理论成果之一.重提《李绍明民族学文选》、解读"巴文化研究与地域文化"学理认识涉及到的历史方法学术关联.参考"武陵民族区"概念学术命名的价值取向,从武陵地域文化的民族学/人类学问题研究切入,可能寻找到创新问题原点;而"武陵民族区"作为一个特定的民族学/人类学概念学术命名的,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打开新世纪巴文化学术研究的新局面可能更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5.
河洛地区古民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是重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呈现出三方面的区域文化特色,即土及土神崇拜、以礼为中心的等级伦理秩序、以中庸为中心的家训文化。这些文化特色与河洛地区位居天下之中的地理区位,黄土高原延伸区的土壤环境,起源较早的河洛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龙母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厚。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回顾梳理这些成果,作者认为对龙母文化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冷到热、由文本研究到田野调查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既成的研究成果质和量的分析,考虑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因素,特将龙母文化研究划分为探索期、发展期和争鸣期等三个时间段,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有助于龙母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开拓与深化。  相似文献   

7.
发展战略研究在我国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受到普遍重视的。自1981年2月我国第一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座谈会开始,讨论问题逐渐深入,由全国经济社会的战略目标到实施方案的设计,都有了很大的成效,近年,又逐步推移到各个地区和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即在进行全国大系统的总战略研究的同时,已开始进入各子系统的分战略研究,在区域经济的计划设计上取得不少初步的成果。在全国发展战略多层次的研究中,1983年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问题讨论会”,对我国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聚集一堂,从发展战略上来设计、思考我  相似文献   

8.
2000年初春,“民艺中国行”到了河南省三门峡市,我的老师刘恪山,专门从北京致电给三门峡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员更厚先生,请他给予考察方面的帮助。次日,员馆长丢下手中一切事务,亲自陪我前往张庄村,去拍摄那里独特民居———“地坑院”(也称“天井院”、“地阴坑”、“地窑”等)。张庄村座落在距三门峡市西南21公里处的陕县境内,属黄土高原典型的“塬”地貌特征,即因长年流水冲刷而形成的台状高地,四边陡,顶上平。随着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每年塬的面积,都在以惊人的速度缩小。张庄塬上的人口约3万,分布成4个大的自然村。张庄塬“地坑院”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宗族研究区域由南向北转移是当前宗族研究的一个新趋势.北方宗族问题历来被学界视为非典型而未引起应有的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宗族这一概念的理解已经从实体性功能组织到注重宗族的系谱性原则和归属感,再到将宗族视为一种文化、礼仪和制度.伴随着宗族概念的厘清,从事宗族社会史的研究者需要从文献和实践结合的层面重新审视北方的宗族问题.在此背景下,位于黄土高原的山西已经成为研究者开展宗族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新区域.  相似文献   

10.
广西全面系统的民族学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迄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起步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的停滞阶段、80年代上半期的恢复阶段和80年代中期以后的全面发展阶段.广西的民族学研究从一开始就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联系在一起,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广西壮族白治区成立50年来,民族学研究虽然经历了由折的发展历程,但仍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石碑湾生产队地处干旱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地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水平一直很低,且不稳定。但是这两年来,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和社员们经过社会主义教育后阶级觉悟提高,努力生产,因而连续获得了丰收。特别是去年的产量达到了我队历史最高水平。因此,有的人认为,今年能保持这个水平就差不多,再增产就有困难  相似文献   

12.
清朝时期所修建与应用的避暑山庄占地面积非常大,建筑风格恢宏大气,以其所营造的秀丽清新的景色而为世人所称奇。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该山庄共由平原区、湖区、宫殿区、以及山区四个部分所构成,各个部分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自成系统。避暑山庄的存在可以说完整地见证了清朝时期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其自身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作为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避暑山庄除具有皇家避暑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处理政务的功能,体现出了深刻的历史发展以及文化内涵。文章即就清朝时期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详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的时期,广西提出"发展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先进文化省区"与"民族文化强区"等文化战略,极大地推动了广西文化的发展,把广西当代文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广西文化叙事不仅从民族性中融入了更多的个性精神,而且也逐渐融入了更多的现代文化精神,时代色彩更为浓郁,广西文化发展已逐渐由民间文艺为主体过渡到以现代精神为核心的多元发展的局面,广西文化的总体文化形象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4.
清朝时期所修建与应用的避暑山庄占地面积非常大,建筑风格恢宏大气,以其所营造的秀丽清新的景色而为世人所称奇。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该山庄共由平原区、湖区、宫殿区、以及山区四个部分所构成,各个部分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自成系统。避暑山庄的存在可以说完整地见证了清朝时期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其自身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作为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避暑山庄除具有皇家避暑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处理政务的功能,体现出了深刻的历史发展以及文化内涵。文章即就清朝时期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详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石硕 《西藏研究》2006,(3):91-96
文章对近年学术界提出的“康巴学”这一新的学术概念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康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特点作了分析讨论,认为“康巴学”的提出有深刻的学术与现实背景,是藏学研究不断深入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既是以康巴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为依据和基础,也反映了人们对康巴研究价值的认同度的提高及当前康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文章认为,“康巴学”的提出富于启示性和建设性,它不但不会削弱藏学,反而会丰富和扩展藏学研究的领域与层次。故有关“康巴学”概念及相关问题,值得学术界进一步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全球性课题。在民族研究领域,有不少学科专业涉及到民族的发展问题。譬如民族理论、民族学、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世界民族等。近年来,有一些现代发展理论的观点被引入到这些研究领域之中,它们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各自学科的发展。因此,原有的民族发展理论与现代发展研究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形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关于明清时期安多、康区历史研究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时期是安多、康区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关于安多、康区的历史研究主要集中在明清这一时期。以统计的方法量化分析明清安多、康区历史研究现状,对于学界研究安多、康区历史研究所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提供科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达哇 《中国藏学》2008,(1):171-180
定义与被定义理论是藏传因明的重要逻辑内容,历代藏族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它的研究。经过历代藏族学者的不断努力和发展,这一逻辑理论到现在已经达到了全面、系统、臻熟的地步。藏传因明对"定义"理论的研究,不仅是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同时对"定义"理论的各细节性和终极性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究和总结。因此,本文以现代文论的形式,对其"定义与被定义""非定义与非被定义"理论作了较深刻的分析研究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9.
牵动人心的话题文/马忠旭读《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发展与问题研究》关于少数民族人口问题,过去许多专家学者曾做过不少的调查和研究,有关的论述和文章也不少。然而,单就某一个民族地区特别是省级以上地区的民族人口问题的专项研究论著,还不是很多。严天华、陈秀英等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徐伍达  久毛措 《西藏研究》2023,(6):114-127+156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经济社会经历“稳定发展到休养生息、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长足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的五个维度构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1年的高质量发展状况可知,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应从发展格局、产业体系、乡村振兴、民生福祉、发展动力等维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