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北与宕昌相邻,东南与武都为界,西南与迭部接壤。“舟曲”系藏语的音译,意为“龙江”,即“白龙江”之意相似,因江而得名,并其统治辖区称为舟曲县。舟曲藏族主要分布在白龙江上游两岸和拱坝河(白龙江一支流)两岸。舟曲县境内除东山两个乡纯属汉族,大部分乡均以藏族村庄居多;少数汉、藏杂居村庄两族居民也是截然异居,泾渭分明。一般藏、汉两族不同一村居住,也不互相通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笔者在白龙江流域一个藏族聚居村落新坪所展开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从家庭生活模式和传统观念两个层次上,对现代化语境下藏族家庭生活变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并对影响其家庭生活变迁的动因进行了探索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情况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北与宕昌相邻,东南与武都为界,西南与迭部接壤。“舟曲”系藏语,意为“龙江”,即“白龙江”之意相似,因江而得名。舟曲藏族主要分布在白龙江上游两岸和拱坝河(白龙江-支流)两岸。  相似文献   

4.
初冬,在昆明仍然是树翠花红。但是,当我坐汽车往滇西北行驶三天之后,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塞风怒吼,白雪如银。就在这被人们称为“风雪高原”的地方,我访问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一个藏族连队。这个连队是1953年成立的,干部和战士都是摆脱奴隶生活后成长起来的藏族新的一代。他们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继承和发扬了“老八路”的传统,许多人成了“五好干部”和“五好战士”,不少人光荣  相似文献   

5.
藏族农民工是藏族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和文化事像,他们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打破了流出地社会的封闭性,加速了流出地社会的变迁,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本文以白龙江流域一个藏族聚居社区新坪社区为视角,依靠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充分用运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藏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孤儿所占人口比例较高,在一些偏远牧区,情况更为严重,“事实孤儿”较多,加大了孤儿救助工作的难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是我国藏族地区孤儿救助的主要力量,一些民间力量也参与到孤儿救助工作中来,成为重要的补充.在社会转型期,藏族地区的孤儿救助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与新情况.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要应对得当,就会化不利为有利,进而更好地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孤儿救助工作,既减轻了政府负担,又提升了孤儿的福利水平,这不仅可以有效维护我国藏族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底线公平”,也能推动藏族地区社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7.
藏族     
藏族藏族人口约460万,主要分布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名山大川纵横排列,长江,黄河发源于此。藏族自称“博巴”。历史上人们曾对藏族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唐宋称“吐蕃”,元代称“吐蕃”,“西蕃”,明代称“西蕃”,清初称“图伯特”、“唐古特”等。...  相似文献   

8.
民主改革前藏族惩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对犯罪(或过错)者实行处罚,存在于许多民族中,藏族亦不例外。新中国成立之前,处罚不仅是藏族社会惩治犯罪的主要方式,而且也是统治阶级欺压民众、维护自己统治利益的重要手段。勿庸讳言,藏族社会惩罚制度在维护藏区社会秩序、调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民主改革前藏族惩罚的形式、内涵及特点等作一探讨,旨在使人们对藏族社会旧法律制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一、藏族惩罚的形式民主改革前藏族惩罚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诸如:罚款、罚物、罚劳役、抄家、驱逐、流放、剃阴阳头…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的藏族小山寨莫斯卡,位于断山脉峡谷地带的金龙大雪山下,是一个海拔4300米的高原牧场。“莫斯卡”的藏语意思为“祥瑞平坦的地方”。它被三座神山环抱,集雪山、森林、草原、冰河、海子(湖泊)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一藏族人民居住在雪山环绕的青藏高原,冰峰雪岭,高耸入云,既雄伟壮阔,又苍茫荒凉;既富饶美丽,又贫穷落后。这里平均海拔在4千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藏族人民把这片土地称之为“雪域之邦”。这是与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同的特殊的疆域,其面积为2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长江、黄河,就发源于此。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用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向来就有动物崇拜的习俗。牛也不例外,曾被不少少数民族的先民视为氏族图腾而加以崇信。据《山海经》载,作为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就是“人身牛首”形象,古羌人中的一支被称为“牦牛先”,嘉戒藏族所崇拜的祖先“额尔冬爷爷”,也为“牛首人身”,这些都是明显的例证。北方的契丹人和蒙古人,也以牛为氏族图腾。南方的傈僳族、黎族、壮族、傣族、彝族、布依族、怒族等少数民族,都还保留着牛崇拜的习俗。可见中华民族有关牛崇拜的文化现象,不仅历史渊源很深,而且涉及的地缘范围也很广。藏族的先民自古以来就…  相似文献   

12.
藏文史籍记载,相传在今西藏山南的泽当地区,神猴与罗刹结合而生出六只猴雏,而逐渐繁衍出藏族。由其中的四猴雏发展为藏族远古四氏族,即色、穆、东、董。藏族史上称这四大氏族为“原始的四大氏族”这四大氏族也是藏族的四大姓氏。此四姓又产生了扎(R牙)、智K目O、董嗲)、噶(可)、韦K、。’)、达问2)六大氏族。藏族历史上称为“古代六大氏族。(纯’习S。’否司’尸。藏族从氏族发展为部族的大致线索是:“原始四大氏族——古代六大氏族——玛桑九兄弟——十二小邦——二十五小帮——四十个小帮。。一、原初四大氏族据藏史《柱间…  相似文献   

13.
涂妍  鄢杰 《民族论坛》2003,(10):51-52
嘉绒藏族属于藏民族的一支,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嘉绒”是“东方嘉尔木察哇绒”的简称,意为藏区东部与汉区的结合部,世居此地的藏族被称为嘉绒藏族。嘉绒藏族世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的15个乡镇,总共有5万多人,长期以来与汉族、回族和羌族等民族杂居,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最近在藏民族地区的实地考察发现,嘉绒藏民族利用其特有的民居建筑———碉式藏寨———这一独特的人文资源,发展“民居接待”的特色旅游业。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增收方式的一次重大创新,是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民居接待产业化”发展模式值得推…  相似文献   

14.
藏族为什么能生活在世界“第三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为什么能生活在世界“第三极”文/徐鸿伟梁娟图/游踪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世居于此的藏族同胞为何能长期保持强壮的体魄、较低的高原病患病率?这曾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关注。最近,这个谜底已被我国医学专家揭开。这项课题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5.
白龙江流域因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的独特,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族建筑风格。这些建筑因其雄伟的外形、明朗的空间、古朴的风格、多样的造型及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建筑中别具一格,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有人把藏族文学称为“僧侣文学”,虽说有些偏颇,但由此可见藏族文学同宗教的密切关系。解读藏族古典文学,可以为我们展开一幅藏族先民们的生活画面,让我们体会到原始宗教──苯教对藏族人的生活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海藏族丧葬文化青海藏族以天葬为主,多种葬式(如火葬、土葬、水葬及塔菲等)并存。分述如次:天葬又称“鸟葬”、“野葬”、“风葬”。这是青海藏族特别是牧区藏族最常见的葬式。当病人弥留咽气后,趁其尸尚未完全僵硬之前,脱去所有衣服,用其腰带(或白布条或绳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世界汉藏语言研究的中心,新中国成立的半个世纪以来,各民族学者对藏族的语言文字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本文分现代藏语研究、古代藏语研究、藏文文字学研究、新世纪的藏族语言文字研究等四个部分,介绍和评述中国各民族学者有关藏族语言文字研究的贡献和得失,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以期弘扬藏学和推动中国藏族语言文字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藏族姓名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姓名探微旦正加藏族姓名文化是藏族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内容。研究藏族姓名文化现象,探求其一般及特殊规律,并加以总结、概括,使更多的人对其有所了解,从而加深对藏民族的认识,显然是有益的。一、藏族的姓藏族自远古就有姓。许多藏、汉文史料中不乏“四大氏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量的情歌材料证明:藏传佛教影响到藏族“拉伊”的思想内涵、歌词结构、局部特色、创作过程,影响到“拉伊”创造者的世俗行为和心理活动。藏族人民酷爱宗教与追求爱情并不矛盾,当代藏族歌曲创作应该从藏传佛教入手,探究藏族人民真正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