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小说家对《红楼梦》多有痴迷情结 ,而他们研究《红楼梦》时自嘲的“门外红学” ,又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昭示着《红楼梦》艺术精神对现代小说的深刻影响。现代小说对《红楼梦》的艺术仿效和艺术吸纳 ,不仅证明了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与西方小说艺术间的互在性 ,而且证明《红楼梦》艺术精神的一个基本层次是 :在我们民族文化的氛围中 ,用我们自己的艺术灵感和文学修养去进行艺术创造 ;更深层的内涵是 :将文学作为一种生命体验的外现和艺术智慧的精湛运作 ,进行极具原创性与新颖性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以其极高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咏昭君诗对清代女性诗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红楼梦》咏昭君诗的悲怨主题和批判精神为女性诗人所继承,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女性诗人也有不少歌颂昭君和亲之功的诗作,这是对《红楼梦》和历代昭君诗悲怨主题的反拨,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肯定.在诗歌的呈现形式方面,女性诗人对《红楼梦》亦有借鉴.其系列咏史诗如《红楼梦》组诗一样,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明显增强,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而诗歌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提高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清代女性诗人的咏昭君诗接受现象,是《红楼梦》广泛传播与阅读下的产物,应该纳入《红楼梦》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以其极高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咏昭君诗对清代女性诗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红楼梦》咏昭君诗的悲怨主题和批判精神为女性诗人所继承,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女性诗人也有不少歌颂昭君和亲之功的诗作,这是对《红楼梦》和历代昭君诗悲怨主题的反拨,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肯定.在诗歌的呈现形式方面,女性诗人对《红楼梦》亦有借鉴.其系列咏史诗如《红楼梦》组诗一样,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明显增强,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而诗歌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提高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清代女性诗人的咏昭君诗接受现象,是《红楼梦》广泛传播与阅读下的产物,应该纳入《红楼梦》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孙犁与《红楼梦》的关系.第一,《红楼梦》对孙犁创作思想的深刻影响;第二,孙犁在"《红楼梦》批判"运动中的独特表现;第三,孙犁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特色的独到见解;第四,孙犁作品对《红楼梦》的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
诗歌化用谚语俗话,是我国古代诗歌作品中常见的现象,很早就为文人学者所注意.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谚语“圣贤诗书采以为谈”.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的诗人词客喜引谚语俗话入诗呢?我认为除诗人有着为加强反映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而外,更重要的是俗谚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正如鲁迅说过的那样,谚语“意味深长”,“是现世相的神髓”,“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用古典,听者也觉得趣味津津”.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诗性叙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春旻 《南都学坛》2001,21(4):44-47
诗歌一直是纯粹的语言艺术,而传统小说则是文学亲近抚慰大众的通俗艺术。不过,《红楼梦》是一个例外。意象与境界的建构,象征、隐喻、复义、反讽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使《红楼梦》的叙事成为诗性叙事,因而它比一般的传统小说更具有艺术质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百二十回全璧本《红楼梦》是一个具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艺术整体,也是《红楼梦》版本史上唯一的真正的有机艺术整体。运用辩证系统思维把握《红楼梦》的系统整体属性,是目前红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关键则是首先必须正确对待后40回,真正把它作为作品的有机构成部分加以思考。鉴于探佚学的非科学性特征,它企图全盘否定后40回的观点是错误的,站不住脚的;后40回的历史命运经过长期曲折变化和辩证否定上升过程,必将得到重新肯定,而《红楼梦》也必须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重新向艺术的整体性复归。  相似文献   

8.
王熙凤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自振 《南都学坛》2002,22(5):34-39
王熙凤在《红楼梦》复杂的情节发展线索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在《红楼梦》的三重悲剧:宝、黛、钗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众女儿的悲剧,贾府衰亡的悲剧中,王熙凤都是一个起着关联作用的核心人物。研究王熙凤在《红楼梦》艺术结构中的作用,不仅能使我们看到《红楼梦》结构的复杂性和曹雪芹的艺术创新,而且能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这部伟大作品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9.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也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蒙古族的民间谚语包括多种形式。它以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精美活泼的艺术形式,在蒙古族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如果说蒙古族民间谚语是蒙古族民间文学园地里的一束艺术鲜花,那么《世界三宝》则是其中的一枝奇葩。蒙古族的三句谚语即《世界三宝》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它从自然规律到日常生活,从黄(僧)黑(俗)的封建主到普通的“阿尔达”(百姓)都进行了艺术的概括。如“群星之中月亮美,百鸟之中孔雀美,万木丛中杜杉美”。这些诗一般的语言,概括了自然界中“美之  相似文献   

10.
蔡义江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期红学研究最突出的特征是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红楼梦》研究名家的成果以及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更是令人瞩目,其中新版《蔡义江新评红楼梦》是持论公正、用情最深、力图遵从原著的《红楼梦》评注本。蔡义江的红学观点和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新版《蔡义江新评红楼梦》中,包括对曹雪芹的思想与《红楼梦》的主题、《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红楼梦》续书的成与败等方面深刻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红楼梦》与佛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红楼梦》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到最末一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从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到贾宝玉出家做和尚.都有一个佛学思想问题的影子在背后.看《红楼梦》的人被这部古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吸引住了,不一定会去注意这一事实.但为了更好地评价和研究《红楼梦》,谈谈这个问题,不是没有意义的.在全面评价《红楼梦》时,首先应高度肯定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是主要的一面;同时也必须看到作者曹雪芹(还有续著作者高鹗)在世界观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作为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古代小说,表现出多种艺术风格.本文从其艺术风格中选取含蓄这一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分析《红楼梦》含蓄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着重从时代和作家的身世经历以及作者深受传统文化的哺育这两个方面入手,谈《红楼梦》含蓄风格形成的必然性.接着,本文阐述了《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具体表现.最后,本文指出了《红楼梦》含蓄风格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理论体系的一大特色,就是《红楼梦》文化文献集成和学理建树的相结合。另一个特色是对《红楼梦》文化范畴的张力与文学的关系的系统全面的研究。依据对范畴性质的意义的认知,从历史文化语境、文化思维意识和传统文化艺术三个的角度概括文化张力对文学影响的差异。《论稿》中关于《红楼梦》文化范畴对文学的叙事功能的多方面阐释,构成了《论稿》理论体系最重要的内容。该书的文化子范畴,涉及到了历史、习俗、意识、艺术、园林、服饰的方方面面。其囊括的文化范畴之广、之全,不仅是目前《红楼梦》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而且更重要是作者着眼于文化范畴的多样性,去涵盖《红楼梦》文化的个性。胡先生的研究成果对实现《红楼梦》研究第三次转型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的艺术美,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我这里仅就这部作品的艺术构思及其悲剧美,谈点粗浅的看法,提供参考,并请批评、指正。(一) 艺术上成熟的长篇叙事作品,都有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这个形象体系既体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也体现作者的艺术构思和美学理想。《红楼梦》里所出现的刘姥姥是一个社会地位极其卑微的小人物,但在作者的艺术构思中却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在描绘作品形象体系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红楼梦》有没有一个“纲”?近年来,红学界曾经很热闹地议论过一阵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里诸多人名以双关语谐音是书中一绝。它不仅是含蓄诙谐的修辞手法,而且是体现《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和结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殊艺术方法,也是彻底打开《红楼梦》艺术迷宫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有许多吴方言,已为大家承认,这是《红楼梦》语言研究的一个新成就,对于《红楼梦》本身的研究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红楼梦》作者的研究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但《红楼梦》中的吴方言研究还不够,这里我就《红楼梦》中的吴方言词语作一些补充,以助大家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中运用的民间谚语多达二百余条。它们象一颗颗发光的珠子,巧妙地镶嵌在这部近百万字的古典长篇巨著之中,为之增色添彩。在这些闪光的民间语言中,最耀目的莫过于那些作者用来刻画人物的民间谚语了。鲁迅曾说过:“《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在由说话看出人来的。”“由说话看出人来”,小说中民间谚语的运用是起了一定作用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反映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8.
2 0世纪 ,红学家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的各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和总结。鲁迅先生是对《红楼梦》思想艺术作出准确评价的第一人。《红楼梦》在悲剧结局、爱情模式、语言运用、塑造人物和叙述方式等方面的突破 ,充分表现了它在艺术上的独创性。《红楼梦》的艺术风格、高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就、独特的艺术结构和美学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研究的目光。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红学三十年可谓成就斐然,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红楼梦》研究名家的成果更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譬如吕启祥的红学观点和红学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红楼梦开卷录》、《红楼梦会心录》、《红楼梦寻味录》等研红著作,荟萃于《红楼梦寻——吕启祥论红楼梦》之中。吕启祥的《红楼梦》研究以人物形象和艺术美研究为主,尤重体悟而能精微洞达。她对作品的体验、思辨和分析始终围绕着一个终极目的,即寻求艺术的真谛、人生的真味、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语谓固人,词多彻性”“托言寓意”的手法特点是通过它的故事情节描写特别是它的诗词曲赋表现出来的。如果没有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二百四十余首诗词曲赋,《红楼够》上述这些特点就不会得到充分的表现,《红楼梦》的艺术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红楼梦》也许就不会成其为《红楼梦》了。因此我们说,评论《红楼梦》中诗词赋的好坏优劣,不能脱离开整个《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和成就,而孤立的进行评论。红诗是整部《红楼梦》的有机构成部分,在《红楼梦》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是我们探讨评价红诗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否则就难免陷入主观片面盲目的泥潭里去,而不能正确地评价红诗的好坏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