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二语习得中,语言学能是学习者个体差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语言学能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分析了语言学能研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并对语言学能与教学环境进行交互研究,最终探索出与语言学能的个体差异相适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能是语言习得研究中个体差异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应用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对语言学能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探讨了语言学能研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检索近10年国内外核心期刊上有关语言学能的文章,得到相关文献共67篇。结果显示,近10年国内有关语言学能的论文数量不多,并以实证研究为主。研究方法主要沿用传统的测试等行为学方法,且多为横断研究。此外,语言学能研究可以根据研究主题分为3类:(1)语言学能与二语习得情况的关系;(2)语言学能及其组成部分与其他学习者个人因素的关系;(3)语言学能测试。国内前两类研究对受试者的界定不够系统与细致,研究内容较为局限,第三类研究则大多基于MLAT与PLAB,针对汉语的特点开发新的测试。本文对国内未来的语言学能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其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基于对语言学能国内外研究介绍的基础上,对西北民族大学蒙英双语学生的语言学能中的语法敏感性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被试的语言学能的语法敏感性有一定的稳定性,多语言的学习并未对学生的语言学能产生显著影响,也没有造成和普通班学生语言学能的显著差距.实验结果对于英班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重点都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自主设计的语言学能测试(MLAT)结果分析了语言学习者的语能倾向类型,探讨了如何更大程度地开发学习者的语言学能倾向,并对未来的语能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使得二语习得研究还停留在对语言习得现象的描述层面.认知神经语言学能够在行为学、心理学、生理学三个层面开展实证研究,将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外在表现、心理模型和内在神经机制整合到一个研究体系中,为语言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保障.文章系统探讨了双语者认知神经语言学的研究重点和争议问题,并从神经生理层面对二语习得热点问题进行了粗浅讨论,从而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实践唯物主义视角看语言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语言哲学观,分析了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语法等语言学理论在解释语言习得现象上所面临的困境,指出其根本原因是它们所遵循的语言哲学观背离了实践唯物主义思想。相反,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遵循了实践的语言哲学观,因而不仅能更好地定义语言知识的构成,描述语言使用,解释语言习得机制,而且也能更好地指导应用语言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证明了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对语言学研究及其应用的宏观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二语习得并提出各自的理论.基于大脑神经系统科学事实的神经认知语言学通过构拟语言理论模式来研究学习者语言的认知和操作过程,给人们提供了语言习得的新视角.本文从神经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二语习得代表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影响二语习得的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之一,语言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预测学习者的成就及指导课堂教学。通过语能测试有助于教师分析学习者的语能倾向类型,进而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指导教师的中介作用。语言学能倾向是影响一个外语学习者学习成效的重要素质因素,教师可有效利用中介者的身份来引导学生认知自身语能优势,自主探寻语言学习的成功出路。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本质有着自身独特的认知理论观点,相应的语言习得观也就存在着自身的特点。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的语言习得理论展开了研究:首先对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观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其次在综述三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分析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习得三个假设问题的解释;最后总结这一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1.
语言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时空属性。语言的社会性可反映出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语言的工具性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而语言的时空属性突出表现为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概括性或简约化已经成为当今语言使用的一大特点。结合对语言的属性分析,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这些属性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语言教学必须以交流活动为主,教学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多地重视高科技给语言传播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属性合理利用、适度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论语言功能和语言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结构、交际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功能构成了相互依存的互动功能系统.从语言结构的价值观看,人类语言只有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没有"发达"与"原始"、"复杂"和"简单"之分,更没有"优秀"与"低劣"之别.从语言社会文化价值观看,人类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以及不同的文化和文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只有通过渐进的、和谐共处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把人类的社会文明不断推向前进.从语言研究的价值观看,各种语言变体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的不同价值取向,会影响语料获取的路径以及对语言事实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语言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时空属性.语言的社会性可反映出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语言的工具性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而语言的时空属性突出表现为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概括性或简约化已经成为当今语言使用的一大特点.结合对语言的属性分析,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这些属性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语言教学必须以交流活动为主,教学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多地重视高科技给语言传播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属性合理利用、适度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语言教学交际法涉及的基本概念“usage”和“use”的阐述,力图证实语言教学交际法的科学性和有助性,以期推动它的深入普及。  相似文献   

15.
语言嫉妒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世界语言系统中,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国际地位低的语言对国际地位高的语言的嫉妒、本土语言对殖民语言的嫉妒、民间(土著)语言对官方语言的嫉妒等。语言人的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操弱势语言的人对操强势语言的人的语言嫉妒、单语单言人对双语双言人或多语多言人的语言嫉妒、语用能力差的人对语用能力强的人的语言嫉妒等。语言嫉妒的产生跟语言地位和语言人的地位、语言矛盾和社会矛盾及民族矛盾、语言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得当等有关。提倡语言平等、反对语言歧视;注意兼收并蓄、化解语言矛盾;调整语言政策、完善语言规划;增强语言习得、适应语用环境等,是消解语言嫉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语言间既存在个性特征,也存在共性特征,语言的共性是形成中介语的基础之一。语言共性源于语言产生的基础,这种共性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际日益频繁。人类交际带来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加剧了语言竞争,导致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语言的本质、社会价值和语言态度促使语言权利的产生,语言权利促使语言维护。国际社会濒危语言维护的措施与经验对中国汉语国际传播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们自身在自觉不自觉中形成的语言偏见或语言歧视,使得语言的使用者给语言穿上了身份高低等非语言因素的外衣。通过对一些自发的语言事实利用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历史语言学家徐通锵和人类语言学家萨皮尔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得出语言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即语言平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ICM和语言研究的ICM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多语言现象都具概率性、或然性和模糊性 ,因此不可能用逻辑性很强的语言学理论来分析研究。本文认为语言研究涉及的最为现实的模型 ,应该是人感知世界时产生的含有诸多因素的ICM(理想化认知模型 )方式。以客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语言学理论 ,虽给人以对真实世界客观模拟的假象 ,但在解释模糊性质的语言结构或语言使用状态时 ,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以体验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带有人的因素的ICM ,则能更现实地揭示语言使用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