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本文从“战时东南文艺”视角,评说王西彦在抗战时期的文学成就。王西彦作为战时东南文艺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与组织者,他在建构“区自为战”的独立文艺运动中作出了重要建树,而更为突出的则是他作为战时东南地区最重要的小说家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卓异成就。其战时乡土系列和知识分子系列,努力挖掘并表现战时境遇中的民族灵魂与性格,用心思索我们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在战时小说中独标高格,不但在东南小说中显示出高品位,即使在我国整体的战时文学中也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抗战文学的范畴内,东南作家群体的存在无疑是不容忽视的。这曾是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作家队伍的集结,它稳稳地扎根于战时东南文坛,为我国抗战文学大厦的建构添加过厚重的基石。然而,时至今日,对这一曾在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群体的描述与评估却仍付阙如,恰如许杰先生指出的:“抗战时期的中国东南地区,在文艺上并不是一片空白。东南也有文艺,也有文艺运动。因为没有开发与整理,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块空白尚待‘填补’”。由是,“开发与整理”战时东南文艺,研究这一段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3.
历时八年之久的战时东南文艺,就其本质属性说,是民族解放要求规范下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质的反帝爱国主义文艺。因而审察战时东南文艺思潮的某些特质,不能不注意到:它受制于特定历史时代的文艺使命要求,势必鲜明地烙印着这一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其中作家创作精神的趋求.便是无可置疑的确立现实主义主流地位。又是现实主义!这个在中国文坛已风行了几十年的“老牌”创作方法在战时重被检起,且被确认为文艺创作主潮,在一些人看来总觉得不可思议。然而茅盾的回答是断然的:“还是现实主义”!他写道,今天我们全民族都在流血,我们的战士忠勇奋发,视死如归,“历史上最杰出的写实主义作家的健笔也不能把我们今日壮烈的  相似文献   

4.
文艺座谈会是现代中国文学生产中的重要现象。全面抗战以来的文艺座谈会可将重要性作为量度进行阶段划分,各阶段的起承转合与政治话语的介入密切关联。大后方文艺座谈会的阶段性形态伴随着文艺通俗化运动的起落、旧文艺与新文艺的此消彼长,体现出介入现实、参与抗战、改造文艺的雄心和魄力。大后方文艺座谈会立足于战时国家层面发出文艺之声,其鲜明的议题意识体现出左右文艺进程的倾向,某些议题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奏,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大后方文艺座谈会依托文化团体及其刊物召开,具有一定的文学派性倾向,会期的不确定性和气氛的民主性为文学话语生产提供了较为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一、“四人帮”一笔抹煞三十年代文艺的伟大成就,是一个政治大阴谋。 所谓三十年代文艺,是指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到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这一历史时期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艺,也称十年内战时期或“左联”时期的文艺。  相似文献   

6.
抗战初期,武汉一度成为战时文化运动的中心。一九三八年三月和四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先后在汉成立。从此,两军奋起,并肩战斗,在中共长江局及周恩来等同志的领导下,文艺界结成了空前、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中成长的武汉抗战文艺理论建设,也呈现出崭新、活跃的战斗局面。尽管它落后于当时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但文艺界对一些文艺理论问题的探讨和论争,对抗战文艺的推进、发展起过不容抹杀的历史作用。它始终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战旗,沿着新文艺民族化、大众化的方向前进,具有承先启后的深远意义。本文仅就“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和文艺的大众化与通俗化两个问题,作历史的回顾和概略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不管是从祖国各地返回贵州的黔籍作家,还是一直在本土的文学青年,他们都纷纷投入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用各自的聪明才智,拿起手中的笔,组织各种文艺社团,创办各种文艺报刊,积极进行文学创作,为贵州战时的文艺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个性主义是“五四”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具有反封建的作用。但当社会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人们就看到它的不足之处。不过,个性主义在文学中又是不可缺少的,后来由于不断地批判个性主义,导致文学缺乏独立意识,并影响到社会生活,蔑视了人格尊严,后果非常严重。本文即从我国现代文艺思潮中个性主义的盛衰历程,来探讨其中的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9.
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集中体现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至今已60多年了。《讲话》是延安时期战时文艺的精神指导,也是新中国文艺方针政策制定的根本依据。对《讲话》的科学研究经历了许多曲折。延安时期的研究,多从战时需要出发,而较少考虑文艺的特性;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延续了战时的指导思想,而较多强调文艺的"服务"、"工具"功能;文革时期《讲话》精神被"极左"政治势力歪曲,致使文艺走入畸形;"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邓小平同志对《讲话》精神作了新的阐释,标志着对《讲话》的研究真正步入科学。一大批具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的出现,真正体现了毛泽东文艺"双百"方针的本意,同时也是对《讲话》文艺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就我国未来文艺与审美发展走向与格局、市场竞争制约下文艺潮流运动的趋向与特点以及应建设怎样的美学与文艺等问题作学术展望,探究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談会上发表講話的十七周年,又正值五四运动的四十周年。这兩个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尤其是中国革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偉大事件逅脑硕V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新的紀元,在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四二年的廿三年当中,这个革命文艺运动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献。到了一九四二年,由于在中国共产党領导下的人民革命事业的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扩大,由于革命实踐的需要和文艺实踐本身所提供的条件,在革命文艺运动上发生了又一次更深刻,規模更大的革命,  相似文献   

12.
穿行烽烟:战时东南报告文学散论叶志良1当社会处于急剧动荡、风云变幻之际,那些在现实事变中发生的真实的人和事,往往以其自身激动人心的力量直接攫住作家的视线,并驱遣他们去寻找一种能够迅速、及时、真实、敏锐地反映现实事变的文学体裁。“作家们不能不采取短小轻...  相似文献   

13.
“四十年磨一剑”──读唐湜《新意度集》潘颂德四十年代中后期,东南抗战文艺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九叶”派诗人唐是在辛勤从事新诗创作的同时,写下了一篇篇立论精湛而又风格独特的诗论与诗评论,和袁可嘉一起,成为体现“九叶”诗派诗歌美学主张的诗论家。1948年1...  相似文献   

14.
文艺是民族解放事业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充分发挥文艺动员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周恩来同志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尽管任务繁重,但他自始至终关心着文艺,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国统区文艺运动,为发展抗战文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恩来同志对国统区文艺工作的领导,贯穿于抗战文艺运动的全过程和它的各个方面。系统地学习、研究周恩来同志有关国统区文艺工作的意见、指示,对深入了解国统区抗战文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仅就我们学习的一点体会,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鸳鸯蝴蝶派与消闲文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鸳鸯蝴蝶派与消闲文艺吴中杰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巨大影响,促使新文艺的蓬勃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旧文艺会自行消亡。只要旧的社会基础还存在,只要具有旧情趣的读者群尚未消失,旧文艺总会延续下来,而且在某些时候,生命力还相当旺盛。五四以后,鸳鸯蝴蝶派文艺的长期存...  相似文献   

16.
在武汉抗战文艺的编年史上,镌写着老舍、郭沫若、田汉、阳翰笙、冯乃超、茅盾、赵清阁、艾青、田间、肖红、肖军等一长串令人骄傲的著名作家的姓名。诗人穆木天也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武汉成为战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作家云集,期刊荟萃,社团如林,抗日救亡的文艺运动如长江怒潮,波澜壮阔。穆木天和广大爱国作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流行的"战时新闻学"与战时新闻政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战时新闻学为战时新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学理依据;另一方面,战时新闻政策反过来又为战时新闻学提供了"法理"支持和政治导向。随着战争的进程,国内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对自由民主的诉求开始复苏,由战争初期的"服从统制"到积极进行反统制的斗争。这种阶段性流变的特点必然反映到新闻与文化传播活动中来。这一变化趋势,与整个大后方思想文化运动的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争论,古已有之。在近代,如果从“五四”运动算起,也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古且不论,就近代文艺运动而言,这种论争,不论属于人民内部的讨论,还是与敌对阶级之间的论战,都是有益的,有利于推动无产阶级文艺事业的发展。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正确地处理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党的文艺事业就蓬勃发展,发挥着革命文艺的战斗作用。反之,党的文艺事业就遭受挫折,党的文艺队伍就蒙受摧残。  相似文献   

19.
“左联”刊物作为一种现代印刷业的产物,不仅实现了文学传播的现代化,还主动引导乃至制造着读者的阅读趣味、审美格调。借助《大众文艺》《北斗》等刊物的媒介力量,“左联”参与和组织了三次文艺大众化讨论,努力推行了大众文艺运动。“左联”厘清了推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必要性、问题维度和基本方略;辨析了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本质、目的、任务和实现路径;明确了大众文艺的创作内容和形式问题。“左联”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和倡行大众文艺具有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以浙、闽、赣为中心的东南地区,聚集着一批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新老诗人和在战火中诞生的本土青年诗人,他们建立诗歌团体,创作诗歌作品,掀起了声势颇大的战时东南诗歌运动。文章对活跃于这一时空的诗人和他们的诗歌活动作一较为具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