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授权行为有效性的评价是任意诉讼担当容许性分析的核心。授权行为有效,则任意诉讼担当应被允许。被担当人的授权资格取决于被担当人的身份和关系。如果被担当人是同一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则任意诉讼担当授权必须由全体被担当人作出决议;反之,被担当人可独立决定是否授权。授权内容不同,授权行为的性质和效力评价标准也不相同。如果被担当人授予的是实体管理权,则授权行为是私法行为,该行为的有效性可按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评价;如果授予的是诉讼实施权,则授权行为是诉讼行为,该行为以“担当人对诉讼具有法律上利益”为生效条件。在法院的裁判对担当人的法律地位有事实上的影响力时,担当人对诉讼具有法律上利益。  相似文献   

2.
出于公益维护的目的,最高人民法院在起草《证券诉讼规定》时,为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添加了许多公益色彩。“公益目标”和“私益内核”的双重影响,使得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的性质不明,不仅导致投保机构的诉讼地位和权利界限不清,还导致特别代表人诉讼和普通代表人诉讼的关系紧张。以民事诉讼学界对“公共利益”“私益诉讼维护公益”的研究为依据,可论证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的性质是私益诉讼。在此基础上,一方面,结合任意诉讼担当理论,可准确界定特别代表人诉讼中法院、投保机构和投资者的关系,厘清投保机构的诉讼地位和权利界限,并重新解释《证券诉讼规定》第21条和第22条。另一方面,结合普通共同诉讼理论,可重新界定并消除特别代表人诉讼和普通代表人诉讼的紧张关系,并重新解释《证券诉讼规定》第32条。  相似文献   

3.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一直是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新《民事诉讼法》明确排除了公民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能性。在中国,环保组织并不强大,环保行政机关受到各方利益的牵制,因而检察机关应当是最适格的原告。另外,由检察机关担当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在现有诉讼程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就可以适用于环境公益诉讼的需要,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事诉讼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及判决对世效力,人事诉讼中若仍墨守我国传统当事人适格理论,将导致第三人和社会公益濒临纸面化的危险,人事诉讼中有必要嬗变当事人的适格要件,让检察官参与其中.诉讼担当理论的创设缓和了当事人适格理论,为检察官作为职务上的当事人参与人事诉讼提供了理论根据.本文主要就检察机关参与人事诉讼的法理、参与方式和范围、法律地位以及我国导入这种制度所面临的困惑等问题进行探讨.检察官提起人事诉讼,从公益的层面认可了检察官对身份法律关系的实体干涉权,而检察官作为被告参与诉讼是为满足诉讼对审结构的需要.检察官参与人事诉讼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理论储备颇为丰富,通过对域外相关理论制度的比较研究,或许能对构建我国检察官参与人事诉讼制度带来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5.
公益诉讼是当前盛行于我国诉讼法学界的热点问题。围绕如何对这一“舶来”制度进行法律移植,使之结合中国的宪政体制和司法实际,在理论设计和制度设计层面,学界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对于“公益诉讼”的界定这一基础性问题,学界存在较大分歧,系统研究尚嫌不足。本文以此为着眼点,在考察其语源和归纳分析国内学界几种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采取由外而内的逻辑顺序,首先对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公益诉讼与国家利益诉讼进行辨析,然后从概念内部入手,以目的、主体、体系三个视角对公益诉讼的内涵进行分析,以期得出较为适当的界定。  相似文献   

6.
诉讼观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诉讼理念,从诉讼理念出发研究诉讼制度直追诉讼的本质。在不同的诉讼观下,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这一制度有着不同的适用价值和意义。以自由主义诉讼观和社会诉讼观的视角论析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有利于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理论。  相似文献   

7.
日韩及我国台湾地区就主观预备合并诉讼已有丰富的适用实践。通过对其适用的典型案例所反映出的颇具争议的问题,如适用价值、被告地位不安定、诉讼系属及当事人诉讼地位等问题进行充分理论检视后,可发现,相关理论已能较好地消解学界对被告地位不安定等问题的疑虑,虽然在复杂上诉审情形下被告诉讼地位及其裁判问题还有较大争议,但这并不足以否认该制度设立趣旨。这些实践经验总结及理论争鸣,为我国大陆地区将来构建主观预备合并诉讼提供了有益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终审裁判文书买卖合同,有违既判力主观范围效力原理,欲使终审裁判文书既判力主观范围以外的主体成为执行程序中的适格当事人,并且其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种漫无边际扩张既判力主观范围的企图,为法不许。裁判文书买卖合同与诉讼担当、诉讼信托皆有本质区别,既不能将之归入任意的诉讼担当制度,也不能归入诉讼信托范畴,且诉讼信托,亦为法所不许。裁判文书买卖合同对象之强制执行请求权,它不具有金融资产本身所应具有的很强的流通性、人为的可分性、名义价值不变性等特性,不属于金融资产转让合同。债权凭证转让合同的标的,一改裁判文书买卖合同标的之人身性、公法性而具有流动性、财产性,属于合法的资产交易对象,债权凭证转让合同应当合法、有效。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这也让行政诉讼法的修订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的确立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实际上,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不仅理论基础深厚:其一,当事人适格扩张理论;其二,公益信托理论;其三,诉讼担当理论等,而且,在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早已形成成熟的制度。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中,检察机关往往充当三种角色:其一,法定公共利益代表人;其二,法律监督者;其三,诉讼当事人。因此,在将来新的行政诉讼法中赋予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不仅有助于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有助于检察职能的发挥和行政诉讼法功能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诉讼主体说是17、18世纪为适应资产阶级政治上夺取政权和司法上反对封建纠问主义诉讼的斗争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学说。现今世界不少国家的诉讼理论中均坚持此说。但它是否适用于我国刑事诉讼,对此学术界存在着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作者一贯力主否定说,并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民事主体与诉讼主体相统一是民事诉讼的理想格局,但新的民事主体和实体权利随社会发展不断产生,使两者之间的分离成为普遍现象。诉讼担当既保护了既有实体权利,又为新的实体权利的生成乃至最终为立法所确认奠定了条件。但是,诉讼担当双重功能的发挥存在环境制约因素,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就因运行环境不佳导致在解决群体纠纷时的作用有限。强化群体纠纷替代解决方式的建设是我们的现实选择,同时也不能忽视代表人诉讼运行的环境建设,对法治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而言两者都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2.
自由心证制度以证据的自由评价模式为核心,同时包括所有规制自由评价的规则和制度.两大法系近代证据制度都以证据的自由评价模式为核心,采用的都是自由心证制度,但是由于事实裁判者、诉讼机制、审理形式以及法律传统等诸方面的差异,两者在规制自由评价的措施上迥然有异,形成自由心证制度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按照行政权理论,房屋拆迁行政裁量权从性质上属于侵益性行为,法律应当将其设计为羁束行为,或者是羁束裁量行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其设计为自由裁量行为,将房屋拆迁个别案件的判断和处理授权给行政部门,期待行政主体以其自身的责任进行政策性应对或自由判断,其局限性与危险性在于其容易被滥用。应当从立法上确立拆迁权行使的正当性标准,并将其纳入司法审查领域。  相似文献   

14.
行政自由裁量行为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也是管理现代社会事务的必然要求 ,但是缺乏对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的有效控制将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以及权力运用的低效 ,从而最终导致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不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巩固。所以应该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法律体系来调控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5.
自由心证原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纳的证据规则,本文在对自由心证原则进行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法官自由心证的范围以及在心证客观化趋势下对自由心证的种种限制,并对在我国民事诉讼领域确立自由心证制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与我国有相似国情和历史背景的越南,不仅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法制建设领域尤其是经济法制建设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其经济诉讼法律制度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而且有利于促进中越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自由心证是证据评价方面的原则 ,是现代法制文明的标志之一。新中国传统法学上为何排斥自由心证 ,当前中国是否有引入自由心证的必要 ,如果引入 ,如何构建适合中国的自由心证的法律体系 ,是笔者力图阐明的论题。  相似文献   

18.
透明度监督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透明度监管的前提是要理清影响公司透明度的因素。文章结合中国制度背景,对2005年12月31日前在沪深上市的跨国公司从2006年-2008年收益透明度进行系统分析,并理出了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出口比重越高,公司信息越不透明;跨国公司的外资法人股比例越高,公司信息越透明。跨国公司公司流通股比例、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水平和国有股比例均与不透明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滥用职权被认为只能发生在裁量行政行为的领域当中,其原因在于:只有裁量行政行为当中存在行政机关的主观意志,在羁束行政行为当中行政机关的主观意志被予以排除,没有权力滥用的可能。但是由于受法律文本表达所限和行政任务的日趋复杂,对于某些羁束行政行为来说,从事实认定到最终作出行政行为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中存在着行政机关的主观意志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行政机关以羁束行政行为已经排除其主观意志为由,从而过度或者胡乱使用职权,将会造成行政职权实质上的滥用。因此,对于羁束行政领域中的滥用职权,同样需要采取相应的规制措施,如提升行政机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等,以避免相对人合法权益遭到侵害。  相似文献   

20.
当前企业法人注册资金不实的情况十分突出,危害颇为严重,应予高度关注。文章揭示了企业法人注册资金不实的基本内涵,列举了具体表现形式,剖析了主要形成原因,探讨了注册资金不实企业的法人资格认定、诉讼主体确立和民事责任承担诸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