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侗戏是侗族文化艺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相传侗戏是在清朝道光年间(1830年前后)由贵州省黎平县腊洞寨人吴文采等在侗族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创建的。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  相似文献   

2.
侗戏丑角是一个独特的、值得关注的现象,其意义超出了戏剧本身。侗戏丑角主要有动作丑角和情节丑角两种类型,动作丑角跳出了"细脖子阳人"的特性,是为戏俗生成中的关键要素;情节丑角在完整的行动中展示了民族的个性特征,是为戏之生成的核心因素。两类型丑角都显现出生活化的去程式的共同趋向,使侗戏成为富于生活情趣的喜剧艺术形式,从中可体验一个弱小民族的文化创造路径的同时,也可体验其以戏乐生的养心智慧。  相似文献   

3.
吴庆光 《民族论坛》2011,(12):27-29
潇湘热土.历史悠久,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札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湖南少数民族充沛的创造力,体现了湖南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是湖南乃至全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民族文化”专栏,首先关注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侗魂     
陈志珍 《民族论坛》2003,(11):19-19
侗家有三宝,吊脚楼、鼓楼、风雨桥,整个建筑全用木榫铆合而成,不用一个铁钉,充分展现了侗家人精湛的手工技艺。侗家三宝不仅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卓越智慧,还演绎着侗家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吊脚楼于窗口拢一头长发,吊脚楼便春意盎然起来;携开天的斧锯,裹亘古的情思;吊脚楼———一个临水的童话。千百年的芦笙吹的是秦腔之苦,亿万年的口多耶奏的是饥辘馋兮;阿萨(侗语:老妈妈)的老木梳,阿翁(侗语:老公公)的焦烟袋传递侗家代代绵延的叹息与崛起;吊脚楼点化着一个民族世代的苦难与追旅。驻水而扎,临水而思,水中融化沧桑,水中漂白屈辱;水中庄严启…  相似文献   

5.
拉萨市旅游业在起步后的20多年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使旅游业已经成为拉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推动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拉萨市将向生态化、国际化的旅游名城迈进。  相似文献   

6.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2011年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即将召开之际,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家外交部、商务部、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家部委的有关领导,全国部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企业家,召开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共同探讨推进中阿经贸合作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侗家的烧鱼     
侗家的烧鱼,历来是侗族人民深为喜爱的一种佳肴。它虽不经厨师精细地烹调,却以鲜、嫩、香、美为特色,而且吃法也新颖别致,饶有风味。在贵州省都柳江两岸的林区侗乡,人们都有养鱼的习惯。每逢插秧以后,便把一桶桶一、两  相似文献   

8.
侗族人民素以热情好客著称,而腌鱼和重阳酒则是他们飨客的风味酒肴。侗家在腌鱼时,先把鲜鱼洗净,破腹去掉内脏,切成块块,再将糯米蒸熟晾凉后掺入,加入适量的盐、蒜、辣椒面、花椒粉等佐料,同鱼块搅拌均匀,放入腌桶腌一个月即可取出食用。重阳酒一年四季都可以酿制,但以秋收后的九、十月间酿制者居多,质量也好。酿制时,先将糯米蒸熟晾凉,加土酒曲发酵糖化成甜酒,然后再兑上自酿的40至50度的白酒泡  相似文献   

9.
侗家三朝酒     
历来有尊老爱幼美德的侗家人,不论谁家生养孩子,都有办“三朝酒”的习俗,不仅家人高兴,村寨的家家户户还会在孩子满月之前带上鸡蛋或鸡去看望婴儿母亲。孩子生养之前,娘家的母亲或嫂子会送来催生甜酒或米饭。婴儿呱呱落地后,当天就给新妈妈吃甜酒,并叫人带上鸡去外婆家报喜,生男带公鸡,生女带母鸡。外婆同样要回送一只鸡,这只鸡要养到婴儿满周岁才宰。同时,娘家开始与亲家商议办“三朝酒”的有关事宜,如准备宴请多少桌客人,购买哪些菜等。办三朝酒,一般在婴儿出生第三天,有的在第七天或第九天,也有的在第十一天。办三朝酒当天,外婆家的人会…  相似文献   

10.
聚居于湘、黔、桂交界三省坡一带的侗族同胞,每当走远路,或赶集、或上山做活路,腰间总要挂上一只精致的竹编饭盒,以兜上中午的饭菜。侗家人为竹编饭盒取了个动听的名字:“you”(音:优)。 竹编饭盒是一个四方形状的盒子,分盒体及盒盖,是用上好  相似文献   

11.
侗款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侗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所以侗款的成长变化过程没有留下详细的文字记载。自秦汉以后,侗族与汉族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侗族社会内部的一些情况,也开始在汉文古籍中得到了记载。尽管这些记载零零碎碎,有的还带有某种阶级偏见和民族偏见,但是,  相似文献   

12.
李方桂在他的第一篇关于侗水语中最保守的语言——水语的论文中指出,由这种语言的声调来看,有可能复原一套现在已读作清音的浊塞音(如在台语、汉语中一样)。同时,他又证明实际上存在着一套浊(塞)音,这使他很惊异。“我们可以进一步谈一谈水语中的声母 b-,d-的问题。这两个声母只出现在1、3、5调(的音节中),很少例外,而这几个声调本来是清声母(音节出现)的声调。和各种台语一比较,看起来,浊的 b-,d-本不是浊来源的。例如:da~1‘眼  相似文献   

13.
侗族学者陆中午、吴炳升主编的《中国·湖南·通道侗族文化遗产集成丛书》第二辑(上)之《侗戏大观》,2006年10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侗戏史略、侗戏剧目、侗戏音乐、侗戏剧本、侗戏表演、戏台、戏联、大事年表、人物表等九章,给侗戏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侗款制试探     
一、侗款制度侗款是侗族社会的基本制度,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部落议事会”。侗族的村落基本上是一姓一寨或数寨一姓,即是不同姓也是有婚姻纽带联接在一起。因此,侗款也就是一寨或数寨氏族的联盟。若干个小款又可以结成一个大  相似文献   

15.
山里人流传山里的大新闻,揭根兰家六个妹仔,穷得只差没出门讨饭,如今却造林致富成了状元。揭根兰是偏远山区——贵州省锦屏县同古公社马台大队一位女社员,今年二十一岁,她是锦屏县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去年十二月被批准入了党,今年正月初二又和姐妹们上山整土造林,人们曾预言要断香火的一窝妹仔,如今却走上了经济振兴之路。 1958年,回乡务农的知识青年揭光清双喜临门:第一,被聘请当了大队民办教师;第二,妻子给他生下了第一个妹仔。可是喜会变忧,妻子生的第二个仔仍旧是女的。揭光清不服气,坚持还要生,结果一共生了六个妹仔,好不让人犯难!一下子,民办教师要养活八口之家,可不是吹糠见米的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侗家人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侗家千百年来形成的尊师习俗,沿袭至今。侗语称老师为“木禄”,把它放在姓氏前边,以示尊敬。如张老师,称为“木禄张”。若是同宗,则不带姓氏,直乎“木禄”。学生在路上遇见老师,要先问候,恭立道旁,让老师先过去;如果同行,要让老师先行。逢年过节,学生一般都要接老师到家里吃饭。有时家里来了尊贵客人,还要特意去请老师来陪客,因为侗家人认为老师是德才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榕江县“七十二寨”侗家姑娘盛装,工艺精巧且色彩浓重、艳丽,堪称侗族民间工艺一绝。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元音分长短和有-m、-n、-η、-p、-t、-k等辅音韵尾是侗傣语族的特征之一。伺语属侗傣语族、侗水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虽然其大部分地区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上述特征,但是也有许多地区尤其是北部方言区已发生程度不同的演变。地处湖南省新晃侗旅自治县的李树(ti~4ju~1)侗语不仅元音已无长短之别,而且其辅音尾的发展进程可算是侗语方言土语中最快的,它的鼻音尾-m、塞音尾-p、-t、-k已全部脱落。  相似文献   

19.
<正> 侗族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款组织?人们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五种说法:(1)侗款制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2)侗款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的晚期。持这种看法的人较多,只是在表述时略有差异罢了,如有的说它是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氏族公社解体以后出现的,有的说它可能是原始社会末期,血缘氏族公社瓦解之后,逐步形成以地缘关系所组成的农村公社的残存形式,有的说它产生于侗族农村公社形成之后;(3)侗族社会的款组织应当产生于唐代以前;(4)它来源于羁縻州峒制度;(5)款的雏型已早在侗族初民的氏族社会存在,到宋代已有发展,并出现较高一级形式的款组织。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湖南新晃侗族群众中,有一项独特的娱乐活动,养画眉赶坳相斗。画眉叫声幽雅动听,而天性却好斗。其战术多端而气概骁勇。闻其鸣,目其斗,妙趣横生。养画眉赶坳相斗,半月一次。坳场,经画眉的主人们精心选择,设在交通方便,丛林密布,夏极阴,冬避风的空地。为了便于观看,人们将坳场整理成圆圈,四周修成台阶。每逢赶坳时,养画眉的人们从四面八方,三五成群结队而来。当成百的画眉被提到坳场,它们便以不同的音调和旋律,唱着清脆悦耳、幽雅动听的歌,仿佛在举行鸟的音乐会。之后,鸟的主人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