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美趣     
美趣,即具有美的属性的趣,或者说是“有趣的美”。美趣的概念比“美感”要小,但比“谐趣感”要大得多。美趣的发生源在于那些富有趣味性、娱乐性、引人发笑的幽默、笑话、滑稽表演等;凡是能够直接或比较直接地使欣赏者觉得“有趣”、“有趣味”、“有趣味性”的美的事物,都可能是美趣的发生源。美趣,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即称为“趣”。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与西方美学中“审美趣味”这个概念不完全重合。作为美学名词的“审美趣味”,仿佛是一个边缘有弹性的彩罩.它把“从美的对象接受和引起的情趣、兴味”、“对美的对…  相似文献   

2.
著名文艺理论家何其芳同志在一篇文学回忆录中,记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文学和美学问题的几次谈话,其中提到,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个“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不同阶级之间也有共同美”的重要命题,肯定了共同美的存在。这个美学命题公开发表之后,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并且由此引起了关于共同美问题的争论。毫无疑问,完整、准确地揭示这个命题的科学涵义,对于美学领域中的拨乱反正,进一步批判“四人帮”的修正主义美学,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准备就共同美存在的主、客观条件和社会历史根源问题阐述一些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3.
“美学到底研究什么”,即美学科学的对象问题,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讨论很久了。归结起来,主要是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是“关于艺术的一般理论”,其基本问题是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即“关于美的科学”,基本问题是美与美感,或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美学对象问题讨论中两种基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王德军 《社科纵横》2012,27(12):111-113
杜甫的“有神”说不仅是对六朝以来文艺领域审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唐代以追求“有神”为中心的美学思潮的组成部分.概而言之,其美学内涵主要是指自然之美、风骨之美和兴会、灵感神妙之美.这是中国传统美学史上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中国传统美学由此派生出了以“神”为精髓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周义澄同志在《复旦学报》(社科版)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上发表的《论科学美》一文,提出了一个与自然美、艺术美并列的“科学美”的概念。文章的开头说:“尽管在美的本质以及美学研究对象上始终存在着不同学派的论争,但是,有一点似乎还比较一致,即人们大多认为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美的基本内容,是两种基本的美。本文想说的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自克罗齐提出艺术与语言的统一说以来,关于艺术与语言之关系的论述,就不再仅以片言只语的形式出现于美学论著中了。他的美学代表作,其书名就是:《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在其第一部分《美学原理》中,他主张艺术的科学与语言的科学、美学与语言学是一回事而不是两回事,“世间并没有一门特别的语言学。人们所孳孳寻求的语言的科学,普通语言学,就它的内容可化为哲学而言,其实就是美学。任何人研究普通语言学,或哲学的语言学,也就是研究美学的问题;研究美学的问题,也就是研究普通语言学。语言的哲学就是艺术的哲学。”①对于这个问题,朱光潜先生曾评论指出:“至于艺术与语言的统一说则是他首次提出来的,对于语言学与美学都有深刻的意义;不过关于这方面,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②  相似文献   

7.
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一书“分析论”的末尾,安排了一个“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对于这个“演绎”学术界一向不甚重视。当代德国学者沃尔夫岗·巴图沙特(WolfganBartuschat)认为康德的“演绎”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其中缺乏真正需要演绎的论题,同时又把崇高的判断排除出去,只就美的判断进行演绎,这也有损于理论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他还认为“演绎”中的论证并未超出“美的分析”中所作的说明。①在我国,著名学者宗白华、朱光潜、李泽厚等在讨论康德美学时对“演绎”部分只字未提,表明他们完全忽视其意义和价值。笔者认为,康德…  相似文献   

8.
说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美学中最重要的语词和概念之一。但是它在汉语中的初始语义却一直是一个谜。一种传统的说法是,“美,甘也。字从羊、大”。也就是说:“美”的语义似乎是从美味中引申出来的。这种说法相当权威也颇为流行,但其实却是望文生义的附会之淡·实际上,从古(?)学的角度(?)美字(?)大的合体字。其字形乃是一个头戴羽饰的人形。(见下图)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三手稿《私有制和共产主义》中有一段论述音乐美的文字:“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主张美是主客观统一的朱光潜先生在文章中引了这段话之后说:“这两句极简单的话就解决了美和美感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美是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统一的问题。上句说音乐的美感须以客观存在的音乐为先决条件,下句说音乐美也要有‘懂音乐的耳朵’这个主观条件。请想一想:(一)美只是主观的还只是客观的呢?(二)美能否离开美感而独立的存在呢!想通了这两个问题,许多美学上的问题就可“迎  相似文献   

10.
温克尔曼通过对拉奥孔雕塑的分析,提出了希腊的美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一观点奠定了德国新古典主义的美学基础.希尔特则认为拉奥孔雕塑不是为了表达“美”,而是为了表现人物濒临死亡时所感受到的剧烈痛苦这样一种“特征”.希尔特的“特征论”由此引发魏玛古典主义与德国其他文化流派之间一系列的美学论争.歌德认为,希尔特的特征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他只注重现实的真实性,而忽视从艺术真实的角度去理解人物所遭遇的痛苦可以被崇高和优美所软化这一艺术规律;拉奥孔是一曲悲剧的田园诗.歌德关于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辩证分析,不仅解决了希尔特的疑难,并且为德国新古典主义打下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朱光潜(1897—1986)前期美学思想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了朱光潜关于美感经验是人们主观心理的审美活动,美是审美主体情趣的表现的思想;其次说明朱光潜用西方美学理论分析研究“境界说”,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艺术的境界必须是情趣与意象相契合,发展了境界理论;再次评述了朱光潜超功利的艺术观,强调艺术必须表现人的情感,以达至静穆、恬静,是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表现的思想。此外文章还指出朱光潜的美学渊源主要来自尼采、克罗齐的美学理论,同时吸取了我国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强调中和之美和超脱出世。文章指出朱光潜美学理论虽属主观唯心主义范畴,但却含有不少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周江 《社科纵横》2010,25(3):80-81,87
从美学层面阐释柏拉图"正义"概念的论著并不多见。正义这一颇具秩序性和理性内涵的概念其实更接近柏拉图美学的基本精神。以正义为核心的城邦之美是一种理性秩序之美。这种美在于城邦各阶层秉持自己的美德,各司其职,实现城邦的完善。城邦完善的根本在于正义,它是各种美德的协调有序。于是城邦秩序便是城邦正义,城邦秩序之美就是正义之美。而正义及其协调的各种美德均是理性美德,所以以正义为根本的秩序之美是一种理性之美。  相似文献   

13.
康德先验美学中的纯粹美与依存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艳山 《浙江学刊》2000,(3):95-100
纯粹美与依存美是康德美学中的一对矛盾,这是不争的事实,纯粹美与依存美有互相区别对立的一面,也有互相联系的一面,二者能共存于同一对象并且存在着共同的规定根据。本文在康德先验哲学的整体框架之下,从先验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阐释了纯粹美的存在形态,探讨了纯粹美与依存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美同功利的关系问题,首先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社会实践意义的艺术同生活的关系问题.研究艺术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的条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面临的中心任务之一.而美学理论在解决这个课题上还存在重重困难.许多论文、综述、评论都证明它们还不能摆正艺术现象同生活的关系.其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我们的美学在解决某些具体理论问题上的落后状态,其中包括美同功利的关系问题.美同功利的关系问题没有解决,最明显地表现在对美的现象在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评价上.科学史上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互相排斥的理论观点.一种观点是:美的范围涉及人们的重要利益,因此对社会的发挥功能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就这个意义来说,审美过程可能被看  相似文献   

15.
《求是学刊》2015,(2):11-19
美学相对主义是有问题的,美不仅是存在的,而且能客观表达与度量。任何事物都同时处于两种区间之中:第一种区间以纯粹的同一性和纯粹的多样性为两端;第二种区间以最肤浅的美学表象与最深刻的美学本质为两端。而美就是这两种区间的某一个中间值。  相似文献   

16.
《东西南北》2011,(24):13-13
艺术品价值的不确定性,打破了传统礼尚往来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这让它成为更加意味深长的人情润滑剂,甚至为“雅贿”提供了媒介。也有人认为,这也是艺术品最大的美,可以将其中情感的成分无限扩大。  相似文献   

17.
孙斌 《浙江学刊》2000,(3):101-107
维特根斯坦在其早期哲学思想中,把伦理和美学划入神秘不可说的领域,并认为“伦理和美学是同一个东西”。伦理和美学的另外两重联系是用永恒的观点和幸福。这主要表现为维特根斯坦的这样两个论题一、“艺术品是用永恒的观点看到的对象,善的人生是用永恒的观点看到的世界”。二、“美正是使人幸福的东西”。本文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用永恒的观点在维特根斯坦那里所具有的意味,并考察了维特根斯坦的超验/先验幸福及其较强和较弱的立场。在此同时,对伦理和美学的差异也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询。  相似文献   

18.
从美学意义上讲 ,形象思维是一种美的思维。早在 2 0 0多年前 ,被后人称为美学之父的鲍姆嘉登在他的美学专著中就提出了“以美的方式去思维”①的观点 ,他所创立的“美学”即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理论”② 。后来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也发表了类似的见解。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形象思维是有美学价值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的过程与审美的过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作家、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评价必然会渗透到形象思维的整个过程中去。因此 ,作为形象思维结晶的艺术品 ,具有无可争辩的审美价值 ,能给人以美…  相似文献   

19.
一 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人类自己给自已提出的司芬克斯之谜。且不说两千五百年了,仅就从鲍姆加通为美学命名以来的两个半世纪,试着寻找答案和自以为猜到了谜底的著作、文章,可算是汗牛充栋了。列出一些观点来唱对台戏,这不是本文旨意所在,这里试从历史的角度,从历史对美的回答中,看能否有所发现。学术上许多观点,常是在真正了解了它的发展史之时,解答的途径也就在其中了。历史的回顾。有全人类的,有东方或西方的等等,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这里仅就几个关键人物的观点,看看美指的应是什么。二 本文所讨论的美,是专指艺术活动这一意义而言的。…  相似文献   

20.
“古雅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中最具理论色彩和美学价值的学说。《古雅之在美学上的位置》一文的发表,比英国克莱夫·贝尔的《艺术》的出版早六年。贝尔提出:“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本文认为:他们的美学观点从本质上都在说明艺术的形式为什么有“意味”,但他们的角度与侧重点却不相同,一个走向形式主义,一个走向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