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就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是对立统一规律,有的认为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他们都只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和范畴中去探讨唯物辩证的核心,而没有从唯物辩证法的全部内容中去把握,从而把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等等重要内容,置于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所要考察的范围之外。他们各执一端,各圆其说,都带有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纪念凯恩斯诞生一百周年,我们邀请了四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经济学家撰写关于凯恩斯的文章,以评价他对经济学的贡献以及他的思想在实践中运用的状况。这四位作者是米尔顿·弗里德曼教授、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教授、约翰·希克斯教授和保罗·萨缪尔森教授。对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他们的态度虽有亲疏之分,但其中没有一个人对它的重要性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3.
普遍联系的准确含义是什么?为什么普遍联系是辩证法的总特征?树立普遍联系观点的意义是什么?本文就上述问题,谈谈浅见。 普遍联系的准确含义 普遍联系的准确含义是什么?长期来许多教科书和论文说法极为混乱。例如,一种说法说:“普遍联系或联系的普遍性”。这种把普遍联系这一基本观点等同于联系的普遍性,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联系的普遍性指的是某种联系对同类事物来说具有共同性、或者  相似文献   

4.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需要破旧立新,全面改革。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要搞四个现代化,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改革要贯穿四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胡耀邦同志指出:“我们改革的总目标,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总方针应当是从实际出发,全面而系统地改,坚决而有秩序地改,有领导有步骤地改。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远见卓识,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5.
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是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相区别的一个基本特征。正如恩格斯所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但是十多年来,一些同志只强调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矛盾的规律,其它的规律都很少被提到了。至于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更遭到贬低,因为据说这个原理没有揭示事物发展的任何规律。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分歧和争论,意见不完全一致。我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因为这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和《资本论》写作的整个过程。我们知道,马克思首先在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派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建立了唯物辩证法的哲学体系。然后,又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对政治  相似文献   

7.
一一百四十年前,人类智慧、认识能力的发展历史开始达到了一个伟大的界限,这是愚昧、盲目、偏见与科学的分界线,转折点。这一分界线的界碑,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诞  相似文献   

8.
当前,语言学界和其他学术界都在探索如何使研究工作适应四化要求,有所突破,并且对方法论问题十分关注。但就笔者视野所及,尚没有系统论述辩证语言观问题的文章。我们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一切学科总的方法论原则,它对语言学研究也同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应该提醒人们给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自产生和形成以来,就遭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多方面的攻击和批判。远的不说,只要就近指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胡克,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加拿大科学哲学家邦格就足够了。他们不惜花大量篇幅对唯物辩证法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国内,金观涛可算是照抄西方哲学家而公开否定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典型。对他们的种种论点加以全面澄清,不是本文的任务,本文要着重指出的是:唯物辩证法是理性的深层思考与睿智的表征.而绝不是“理性的毁灭”。为了说清楚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还是首先看看唯物辩证法的批判家们是怎样论述问题的,提出了哪些主要论据。  相似文献   

10.
系统科学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建立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目前,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兴趣和重视。本文试图就系统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唯物辩证法自产生和形成以来,就遭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多方面的攻击和批判。远的不说,只要就近指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胡克,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加拿大科学哲学家邦格就足够了。他们不惜花大量篇幅对唯物辩证法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国内,金观涛可算是照抄西方哲学家而公开否定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典型。对他们的种种论点加以全面澄清,不是本文的任务,本文要着重指出的是:唯物辩证法是理性的深层思考与睿智的表征,而绝不是“理性的毁灭”。为了说清楚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还是首先看看唯物辩证法的批判家们是怎样论述问题的,提出了哪些主要论据。胡克写道:“辩证法的一切规律的基本前提是:相信矛盾是客观地存在于事物和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2.
卡尔·马克思早年是攻读法律专业的,对法学有着精湛研究,就象在其它科学领域一样,他在法学方面也作出了宝贵的、巨大的贡献。他和他的战友恩格斯有关法学的论著,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因此,认真学习马克思的法学理论,对开展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如果说,对立统一即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看来多数同志是会同意的。如果说,唯物瓣证法的基本观点应当是否定观点,看来多数同志难以接受,但这却是当前一些同志所持的肯定见解。笔者以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并不只是矛盾的观点,更不是否定的观点。遵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者们的整个论述,经过当代社会实践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检验,作为与形而上学世界观、方法论相对立的唯物辨证法,在它博大精湛的理论体系中,  相似文献   

14.
通观人类全部思想史,任何一种新的学说的创立,都是以已有的思想材料作为自己的出发地。离开前人的思想成果,新思想的产生是不可能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基础的哲学,同样也是以已有的思想材料为出发点,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优秀哲学思想,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和社会历史斗争的丰富经验而创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清楚的表明马克思恩格斯是从黑格尔哲学出发,中间通过费尔巴哈哲学的桥梁,完成自己世界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生态辩证法和“普遍联系”、“普遍价值”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传统生态观中集体"无意识”的重要原因;生态辩证法主张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普遍联系和普遍价值”是生态辩证法的核心范畴;生态辩证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当今的人类迫切需要提高包括生态辩证法在内的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训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哲学界流行着一个这样的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对物质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并认为只有承认它,才是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否则,就是形而上学,就是机械唯物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世界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属性和机能,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我们具体考察意识能否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物质起决定作用时,自然也不能背离这个基本前提。主张意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物质起决定作用的同志(以下简称“物质意识互相决定论”者),所持的一个主要论据是:根据辩证法的一般原理,物质和意识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互为前  相似文献   

17.
矛盾双方决定与被决定的地位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否能相互转化?学术界对此素有涉及,特别是牵涉到一些唯物主义的命题时,争论尤为激烈,难齐一是。我以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论是唯心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还是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都有过较为明确的论述,只要我们认真分析,结论是不难得出的。恩格斯曾指出:“相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我们看到一系列的运动形式,……都是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的,在这里是原因,在那是就是结果,因此,自然科学证实了黑格尔曾经说过的话(在什么地方?)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而且在这里不断更替的运动就显现出来,一个为原因,另一个为结果。”(《自  相似文献   

18.
运用普遍联系的原则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李靖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各种事物无不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事物正是在普遍联系中运动和发展的。运用这一原理,研究大学生工作中的各种联系,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对认识思维中的精确性非常重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式逻辑学可以说就是对这种精确的逻辑思维规律的描述。然而,对认识思维中的模糊性却长期被忽视,甚至被做为贬意的理解。随着模糊数学和模糊信息论的出现,对模糊性的研究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实际上,认识思维中的模糊性比精确性更基本、更具有普遍性。模糊性和精确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模糊性与精确性应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基  相似文献   

20.
“四人帮”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反革命阴谋集团,也是一伙披着马列主义外衣的政治骗子。他们从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出发,把概念的灵活性加以主观应用,玩弄诡辩术,篡改唯物辩证法,为其篡党夺权大造反革命舆论。对他们在这些方面制造的混乱,必须予以澄清。混淆、颠倒新旧事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