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赵爻 《民族论坛》2006,(1):26-26
狗年为狗正儿子没取名之前,各种叫法都有。我和妻不迭地叫“宝宝”“、崽崽”,父母和岳父岳母则每个称呼离不开狗,什么“狗狗”、“狗崽崽”、“小狗”等等,我和妻很不喜欢。本来嘛,那么可爱的宝贝疙瘩,取个“龙龙”“小虎”什么的,多大气啊,哪怕就是“小猫”,也比“狗”好听多了。狗,叫在嘴里总是感觉有些土气。老人们不这么认为,尽管我们“抗议”过多次,可他们依然“狗”长“狗”短地叫个不停。他们说,小孩要贱点才好养活,取个贱名这是自古传下来的传统。狗这东西,生命力强,生下来即使没人理它,自己扒拉着也能平安长大,给宝宝取个狗名,也…  相似文献   

2.
养狗,是在蒙古民族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习俗和文化。从内蒙阴山岩画和古代的各种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蒙古草原民族很早就有养狗和用拘捕猎其他动物或搬运东西的习俗。在草原上没有一家不养狗。人们平常以“屋外听不到狗叫声,圈内看不到一只羊”来形容家境之贫寒,因此再贫穷的家也得养一条狗。因为蒙古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养狗一是为了防止牲畜和人被其它野兽及坏人、匪徒等袭击抢劫,同时狗的叫声象征着人家香火兴盛。否则就意味着销声匿迹,或者有什么不测。俗话说:“走马是遥路之伴,好狗是兴家之星”。足见,…  相似文献   

3.
    
我从党支部书记黄国清家里出来,已经是明月当空的时候。夜,是静谧的,静得连我走路的“嚓嚓”的脚步声,都显得格外响亮。我走着,听着,而又想着,不知不觉地被这“嚓嚓”的声音带进了梦样的遐想中,眼前的这条路也渐渐地模糊起来,不再象一条公路,而变成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崎岖小路,在这条路上,也象是走着一个人,他,长着一付高眉骨、大眼睛和一个微突的倔强嘴巴……啊!我想起来了,这是十五年前的路。在瓊崖纵队打下通什镇后的一个夜  相似文献   

4.
在西藏有一条人人皆知的隐语──“打狗”。我们无法考究“打狗”一词的出处,文献中没有记载,只是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意思是指男子在夜间外出找女子的行为,有人撰文称其为“打狗的恋爱方式”。具体地说,在西藏农区养看家狗,在牧区养牧羊犬。夜晚有男子想与意中女郎约会,就要闯过牧羊犬的防线,如果没有这点胆量就休想赴约,而要闯过狗们的防线就要打狗,于是就有了“打狗”一词的说法,它象征着“幽会”。往往,晚牧过后或许是皓月当空,大地上撒满一片奶液,整个村庄进入宁静而朦胧之中。小伙子们便走出各家院落,集中到牛羊圈内准…  相似文献   

5.
2006年是农历丙戌年,俗称狗年。小编打算也凑个热闹,新年做个应景的“狗主题”。可当这个想法刚刚冒出来,另一种异样的感觉却马上让我皱了皱眉,狗这东西……也难怪,雄鸡报晓、龙马精神、羊年吉祥、猴儿机灵、虎虎生威、猪生富贵,其他的生肖也都各能寻出一些好处;而狗,当人嘴里发出这个音时,眉头本能都会皱一皱的。虽然从看家狗到牧羊犬到警犬,狗是有苦劳甚至功劳的,但作为与人关系非常密切的生肖动物之一,它的名声却真不怎么样。所以,小编打算在狗年“声讨”一回人类异样的眼光,给委屈的狗正正名了——东东与淇淇的《与狗同行》告诉我们,狗…  相似文献   

6.
东东  淇淇 《民族论坛》2006,(1):24-25
多少万年前的某个夜晚,我们的祖先在林中燃起篝火烤食着野味,这时狗的远祖——一些较为勇敢的野狼悄悄潜近,试图得到一些残羹剩饭。祖先们看见了,动了恻隐之心,随手扔给它们几块骨头,自此便揭开了“人狗共处”的序幕。人类在混沌时代总爱用一些事物来表现某种虚幻与神秘,而与我们走得最近的动物——狗,自然成为了远古神话与某种神秘力量的重要题材。希腊神话中,犬与死亡紧密联系,冥府入口处便是一只长着三个脑袋的守门犬,地狱门口也有一只守卫犬格姆(Gurm)。埃及神话中,犬象征着一种守护亡灵通往冥界的力量,因为在冥界接护亡灵的是犬阿拉毕…  相似文献   

7.
<正> 在湘西土家族的村村寨寨,有一个土家族民间歌手的名字家喻户晓,他,就是田茂忠。湘西的山山水水,到处都荡漾流淌着他动人的山歌,正如保靖山歌所唱:“酉水河,茂忠歌,白云山下两条河,两条河流水不断,喝到嘴里都解渴。”  相似文献   

8.
远方的客人,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都想买几斤枸祀带回去,供亲朋享用。枸杞是一种药材,向以珍贵名扬中外。由于吃了它可以滋补提神,增强体质,有人称作“却老子”;还因它能治疗眼疾,有人叫“明目子”;也有人誉名“雪压珊瑚”,因为那玲珑秀丽的姿态,很象一株迎风婷立的珊瑚树;河南有人还叫它“红耳坠”,的确,如果拣几颗形状大小适宜的鲜红枸杞戴起来,一定会使真正的玉坠失色。现在所以叫作枸杞,是因为它的剌象棘枸的剌,茎象杞的条而得名。枸杞依树性分,有软条茨,硬条茨两种;依叶色分,有大黑叶,小黑叶;依果形分,有长圆形,圆形、两头尖三种。其中以软条茨、大黑叶、长圆形的为最佳。枸祀在医疗上,可以润肺、清肝,对于治糖尿病、眼病和贫血症等都  相似文献   

9.
两条狗冲进红色擂台,一场恶斗即将开始。由于场面过于血腥,业界及观众一直对斗狗颇有争议,但竞技娱乐似乎是人类的天性:西班牙的斗牛、俄罗斯的斗鹅、印度的斗羊、香港的跑马、泰国的斗鱼,动物竞技已成为一种文化。在开封清明上河园西北角,“狗官”胡志方和他的一百单八将复活了“斗狗”这种源自宋朝的古老娱乐。  相似文献   

10.
疾风知劲草     
“十年动乱”时期,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曾流传着一个贺龙手杖的故事。那是1965年10月,当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0周年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参加了庆祝活动后到南疆和田县烽火公社访问了维吾尔族百岁农民买买提木沙阿洪。贺老总见这位老农腿脚不好,便把随身携带的一根手杖送给了他。谁料到,在“文化大革命”中这根手杖成了买买提木沙阿洪同所谓“大军阀”有“黑关系”的证据。木沙老人任凭造反派如何严厉的审问和追查,他都把这条手杖珍藏着。造反派见老人“顽固不化”,就  相似文献   

11.
在河南开封市顺河区,有一条回民聚居的街,叫清平南北街,世居着189户老回民。若问这里的情况怎么样?得从“两个出名”说起。一是穷得出名:据调查,解放前这条街回民卖儿卖女、妻离子散的32户,逃荒要饭、流离失所,下落不明的54人,死于贫困冻馁的24人;二是做小生意出名:解放前这条街的穷回回从没有大名,他们的称呼都和每人做的生意相联,什么“烧鸡胡”、“粘馍常”、“烧饼马”、“羊蹄丁”等。  相似文献   

12.
当战士时,他把每月21元的津贴费分为三份:8元钱用于资助红瑶女童,8元钱寄给妹妹作学费,剩下5元钱自己买日用品。提升干部后,他也同样把每月工资分为三份使用。入伍六年,他没有买过一次零食,他没有买过一套便服一双鞋子##D白云,那是个遥远的地方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白云、大浪、滚贝等偏僻山乡,散居着瑶族的一支,这就是红瑶.他们大多生活在高寒山区,思想观念极为落后,素有“狗不耕田;女不读书”之说。因此,红瑶女童入学率到1988年上半年也仅为3%。为改变这一现状,1988年秋,县里筹集资金,采取每天只收1…  相似文献   

13.
关于糖粥京家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中特别喜爱糖粥,这不仅因为糯米糖粥甜蜜可口,更重要的是它寄予着京家人的向往和追求.京族男女定婚,男方向女方送去的定婚礼品中,其它礼品可以不拘,但决不能缺少象征着“甜蜜、幸福、绵长”的两斤黄糖和数斤糯米.春节的第一天早餐一定要吃糖粥;每年中秋节合家吃“团圆饭”时,首先吃的也是糖粥;一年一度的歌节祭仪中,重要的供品首先就是糖粥……京族有一条古老的谚语:“家积万金,不如高朋满座”.我们京家人认为有客是最荣幸的事,无论是旧友还是新交到来,我们都把自己所喜爱的糯米糖粥敬上.  相似文献   

14.
“五族共和”思想蕴含着“中华及其‘各族’”的观念,呈现出“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二重面相”。由五族共和的二重面相引发了民国初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两条进路,即合国内诸族为一人的“民族融合进路”与国内各族当一视同仁的“各族平等结合进路”。同时,“两条构建进路”在民国初创阶段相互交织、相互依存。之后,国共两党的路线分殊及其民族观念、国家观念的分歧在客观上导致了相互依存的两条构建进路的分离。而五族共和开启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两条进路的互动依存,以及两条进路分野之后的结果及影响,对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启示:一是要辩证的看待国族整合与民族平等的关系,意即整合中实现着平等,平等中孕育着整合;二是应在“各族平等结合进路”延续下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路径(民族团结政策机制等)之外,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国家民族机制、国民化机制等;三是要从国家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中国崛起阶段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从国家认同的视角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涵。  相似文献   

15.
阿穆尔下游和萨哈林岛各民族的交通工具同其它民族一样,是其整个生活方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冬季,为了从事主要的渔业活动,不管渔场离他们的家庭远近,他们都需要使用手制动雪橇.他们用雪橇运输鱼网、冰、绳子及其它各种工具.如果在房子附近捕鱼,渔民们自己拉雪橇;如果需要到1—3公里的地方去捕鱼,渔民们要用2—3只狗来帮助主人运货.冬季手制动雪橇是各村村民拉柴火、运水等的必要交通工具.有时猎人们带着狗拉着雪橇,滑雪去狩猎,因为在铺满雪地的原始森林里,不滑雪是无法通过的.如果自然条件允许,有些猎人就乘几条狗拉的雪橇去作业场地(如乌耳奇族人从阿穆尔河左岸到鞑靼海峡河岸约有100公里).  相似文献   

16.
<正>风和日丽、草长莺飞的二月天。河岸边、田埂下、山坡上,铆足了劲儿的白蒿噌噌地拔节,每一片鲜嫩的叶子都滚动着晶亮的露珠、跳跃着春阳的绚烂、弥散着沁人的芬芳。妇女们已经忙碌起来。她们挎着竹篮提着布袋,采撷鲜嫩的白蒿茎叶,筹备等待了一年的“蒿子饭”。“蒿子饭”,又名为社饭,是土家族、苗族、侗族聚居区最走心的美食。社饭,“社”字在《说文解字》释义为“社,地主也”,最初特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场所,可见,社饭最初是用来祭祀社稷,祈求年景顺利、五谷丰登的。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是“魔鬼”还是“天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扬 《民族论坛》2008,(7):14-15
<正>坛主发言"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络曾经是某些人洋洋自得的隐身屏障;如今,"你被‘人肉'了吗"、"你‘肉人'了吗",网络背后的人开始担心自己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行为瞬间被传播得"地球人都知道"——变化的肇始者便是"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18.
红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大多居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深山老林。长期受“狗不耕田,女不读书”旧习影响,重男轻女,思想保守。足不出户的红瑶女,从小被束缚在自家木楼的小小天地里,挑花织布,早嫁早育,从来不进学堂读书,代代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1988年,一股清新暖人的春风,吹进了这块“世袭领地”,在一位香港慈善人士倡导、帮助下,广西融水县白云乡中心小学开设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红瑶女童班”。如今,“红瑶女童班”已  相似文献   

19.
小短文     
“中国话怎么了?”近年来, 一种在中文里不加注释地夹杂英文的“语言夹花现象”, 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激烈批评。例如放着翻译好的“首席执行官”不说, 偏要说 CEO; 放着翻好的“中央商务区”不说, 偏要说 CBD; 放着翻译好的“世界贸易组织”不说, 偏要WTO, 如此等等, 于是在某些媒体上就出现了诸如《一张 VIP看两场动物秀》、《众CEO看好CBD》之类半中半洋的标题。许多消费者还对一些医疗、药品、家用电器说书通篇都是外文却不加中文翻译的做法深恶痛绝, 这让不懂外文的人感到很不方便, 也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摘自2004年8月…  相似文献   

20.
“跳菜”,是云南大理州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家人举行婚宴时必不可少的一项隆重仪式。它是彝家人一种粗犷、原始的舞蹈艺术,也是彝家人底蕴深厚的一种饮食文化。婚宴那天,宾客云集,婚宴场上一片熙攘。按习俗,不论来客有多少,都只摆十桌席,所有的来宾都在这十张席桌上轮流入座,故称“流水席”。十张席桌坐满宾客后,未入席的人便把婚宴场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眼巴巴地盼着“跳菜”开始。午时刚到,鼓乐齐鸣,在嘹亮欢快的乐曲声中,上菜(即表演“跳菜”)的大师傅率众师兄弟一起登场亮相。他们双手拱揖,先拜“三界”神仙,后拜“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