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的一生,是爱国革新的一生.他生活在晚清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加紧侵略和掠夺,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年代.在广大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影响下,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梁启超和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组织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本文在介绍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梁启超的议论文体现的革故鼎新、爱国图强的核心思想,及其"融会中西"的艺术特色,最后给出其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梁启超早期的中国边疆民族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边疆危机、民族危机的历史背景下,梁启超开始了对中国边疆民族史的研究,从学理上探讨与民族史相关的问题,目的在于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精神,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梁启超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博大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爱国主义一直是个历史的概念。它始终是产生民族爱国凝聚力的原动力;始终是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支柱。它无用置疑地显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的生命力。今天,它也是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具鼓舞性的激励力量。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有这样一首七绝:“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把爱国爱民的传统的爱国精神誉为“国魂”,这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具有光荣的爱国传统。这个传统一直鼓舞着中华民族的爱国斗争,成为根植于人民心中的一种民族精神。在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斗争中,所体现的近代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不但使历史上的爱国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而且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注进了  相似文献   

5.
近代之初,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韩国爱国启蒙志士们的影响最为引人瞩目。梁启超在社会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为了摆脱国民的"愚民性"和"奴隶性",提出了"新民说"。培养"新民"同等于培养国家的势力,而培养"新民"正是当时梁启超创作文学的目的之一,梁启超的《新民说》对申采浩的《二十世纪新国民》影响甚大,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近代韩国文人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伟大民主主义革命家。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矛盾发展以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格。但孙中山通过他的革命实践,在矛盾的斗争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不断发展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他丢掉了对帝国主义某些幻想,公开高举反帝大旗,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而斗争。他坚信中国人民能够通过自己的斗争,实现民族的独立解放;也能同世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伟大的贡献。他的爱国反帝思想,至今对于我们还有许多教益。总结和研究孙中山的反帝思想,对于当前反帝、反霸斗争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就孙中山的反帝思想,粗谈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世长辞一百周年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劳动人民都在深切地怀念他。马克思的一生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一个多世纪以前,当马克思集中精力指导欧洲无产阶级运动的时候,正是中国步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年代,也是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为反对殖民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进行可歌可泣斗争的年代。马克思丝毫没有忽略东方。在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他从遥远的欧洲对苦难的中国给以极大的同情和关怀。他振臂疾呼,对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表示坚决的支持。他高瞻远嘱,对中国革命的前景寄于深切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严复一生都处在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艰难时期,他始终心系祖国的前途,具有十分鲜明的爱国情怀。他的这一爱国情怀不仅对当时的历史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一直影响到中国当代。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一个曾经被遮蔽与误读的“话题”,一个正逐渐被理解与重新解读的“话题”。通过对其“家”的特点、其家庭观,以及其一生的经历,尤其是抗战中在国外的爱国言行的了解,可以说林语堂对“家”对“国”都是一往情深的。在他旅居国外期间,一直是心忧国家前途,情系民族命运,以他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的民族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世纪初,国内民族危机空前深重,新思想广泛传播的时代背景下,梁启超最早将民族主义理论介绍到中国,并根据时代特点,提出宏扬中国民族主义,以抵制帝国主义侵略。其民族主义主张对激发近代中国各民族人民爱国主义热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代是西学东渐的时代,也是第一次全面梳理诸子百家之间的关系,对中国本土文化予以整合的时代。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上,康有为、梁启超的观点相去甚远:在对诸子百家关系的认定上,康有为宣称"百家皆孔子之学",梁启超认为老子、孔子和墨子是中国文化的"三位大圣";在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整合上,康有为以孔教称谓中国本土文化,梁启超则直接使用国学概念。这些差异反映了两人不同的文化理念和思想侧重。  相似文献   

12.
许振奇 《中华魂》2012,(3):20-22
对于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不懈奋斗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生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中国最广大人民只要一提到他,都会为其爱祖国、爱人民、无私奉献、死而后已的崇高境界所深深感动,都会不仅衷心敬佩他,而且要努力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掠夺殖民地和瓜分世界领土竞争的日益剧烈,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紧加深,中国民族危机达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这个紧急的形势对中国人民提出了迫切的救亡任务和要求。“变法”“维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对于这—形势和任务所提出的方案。这个方案既具有强烈的爱国意义,又反映了被窒息着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遂使从鸦片战争以来就孕育、滋长着的政治改良主义形成了广阔的时代思潮,蔚为近代中国知识界第一次的思想解放运动。梁启超在这一运动中起了重大作用。变法维新的思想主张,对落  相似文献   

14.
于右任一生为国家、为人民、为家乡父老做了无数功德,在文武两条战线,功高齐天,英名盖世.于右任作为早期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的先驱之一,一生坚守孙中山提倡的新民主主义思想.从于右任受关中农民朴素的民族精神的熏陶,"关学"前贤的影响,投身民主革命大潮的锻炼,对托尔斯泰思想的崇拜情怀以及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影响等,详述其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原因;揭示于右任从青少年时期早期的反清排满意识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再进而把中国人民的命运与世界人民的命运融为一体的思考;在此基础上,于右任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了具有强烈中华民族主体意识与世界人民和谐共处的民主革命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在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中,一部分具有进步倾向的爱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反侵略爱国思想,有的还亲身参加到抗英斗争的行列中去,这些士大夫的反侵略爱国思想和活动,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斗争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士大夫人数不多,影响不小,其主要代表有龚自珍、林则徐、魏源、黄爵滋、包世臣、张穆、陈庆镛等人,本文主要是介绍他们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禁烟、抵抗侵略的爱国思想。坚决反对英国的鸦片侵略,主张严历禁止鸦片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图书馆学思想及其当代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著名学者,他的思想、学说及其实践,后人多有至高的评价.梁启超的学术事业是与新民、救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图书馆学理论一以贯之地体现了救国和爱国思想;他创建的图书馆学一系列新理论和新思想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启迪着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一位重要的启蒙宣传家。二十世纪初,他自号“中国之新民”、“新民子”,创办《新民丛报》,发表《新民说》,倾注全副心思才力于新民救国,希望以人的近代化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他以“笔锋常带感情”的健笔,历诉封建专制制度,纲常名教对民族心理的摧残,以满腔热情呼唤新民德,铸造新国魂,催促国人忏悔反省,鼓舞人们振奋民族精神。以《新民说》为代表的思想启蒙工作,使梁启超风骚一阵,倾动一时。本文拟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生活和战斗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顽强拼搏、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并不断取得胜利的伟大战斗历程的一个真实而典型的缩影。他不仅为中国人民与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留下了永垂不朽的毛泽东思想,而且还留下了他终身为之奋斗的永垂不朽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毛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时刻关注韩国的政局和国情,发表了多篇关于韩国的文章。梁启超从近代韩国的"亡国"问题入手,批判韩皇、大院君,批判贵族、官吏,谴责日本对近代韩国的强权行为和亲日派的反民族行为,以及称赞爱国志士等。从中,可以看出,梁启超对近代韩国的认识以及他重视自强意识、民族自尊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站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立场,提出我国国民必须克服传统国民的劣根性,积极培养具有爱国情操、社会公德和健康体魄,敢于竞争进取的新型国民。这些论断对我国当代体育教育改善和塑造学生的体质和精神面貌,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