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展时尚创意产业 打造国际时尚都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仁良 《科学发展》2010,(8):107-112,F0003
静安区是上海国际购物天堂的重要标志性地区和最具时尚品位的中心城区之一,以"梅、泰、恒"商圈和静安寺地区为代表的一批高品位、大容量的商业商务楼宇,集聚了众多国际知名消费品企业运营中心和高端国际品牌。但由于产业链只有单一的销售环节,静安只能称之为国际品牌的集散地和国际时尚潮流的跟随者。为适应转变发展方式和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静安区亟需突破资源瓶颈,聚焦和整合时尚产业链要素,着力推进时尚产业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商业商务运营环境,全力打造国际时尚都心,努力实现从"跟随潮流"向"引领潮流"转变,走出一条具有静安特色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2.
肖林 《科学发展》2016,(1):41-55
未来30年上海发展的总体方向,是要建设一个具有强大辐射力、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彰显中华文明的全球城市.其主要内涵,就是建设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务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中华文明特质的世界文化大都会、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治理的良好典范.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能级:能跻身全球城市的首位方阵,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在经济、文化、科技和城市治理等领域形成较强的全球影响力;在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带动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巨型城市区域;形成与纽约、伦敦等一线全球城市并肩的综合环境.  相似文献   

3.
刘俊杰 《城市》2009,(10):54-57
一、全球性城市产业发展的理论阐释 作为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空间分工的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中心.全球城市依靠其强大的经济辐射和扩散能力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弗里德曼从新国际劳动分工机制出发.确定了全球城市的几个判断标准: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国际化组织和商业服务部门数量高速增长、重要制造中心、主要交通枢纽、人口规模以及国际联系程度。弗里德曼认为.全球性城市不能仅以拥有多少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作为衡量标准.应以其所在“城市一区域”的地缘经济实力总量为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际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大多同时也是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如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鹿特丹等。"十二五"期间,上海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要求,因此,处于城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上海必须建设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上海城市的协调发展。本文结合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实际,分析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协调发展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出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并从集疏运体系和港城一体化角度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实现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上海对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需求正逐渐由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向综合性战略资源配置能力转变.上海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后,随着城市转型的发展需要,除了满足经济要素的全球配置能力外,吸引国际组织或机构,争取国际话语权也是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余文凯 《科学发展》2016,(11):102-112
上海应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建设世界级全球城市为目标导向,打造 “智能发达、创新活跃、生态宜居、和谐包容”的智慧城市:实施“网络空间强国战略”,持续提升形成全球网络与信息枢纽;深化“四个中心”建设,提升上海全球资源战略配置能力;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提升上海科技创新全球影响力与领导力;加速“互联网+”的融合与重构,激发上海产业与市场活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规划、治理、服务能级;凝练城市文化,抢占“中国文化”输出战略高地;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全球门户.  相似文献   

7.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续利用被视作上海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带动上海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转型,迈向全球城市的关键节点,一直受到有关各方高度重视。围绕世博园区后续利用展开的各类研究深入而广泛,对这些研究报告进行认真梳理,比较分析,优劣评价,总结提炼,为上海世博园区后续利用最终行动方案的出台奠定基础,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央活动区:现代CBD的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智  李英杰  王伟 《科学发展》2011,(4):107-112
在当前国际大都市中,以商务活动为主的传统中央商务区(CBD)正在向包括商务、商业、文化、休闲、旅游活动在内的、具有复合功能的中央活动区(CAZ)发展,一些高能级的中央活动区(CAZ)已经成为各国际大都市最重要的核心功能区和战略区域。这一发展趋势对于上海未来商务区发展、城市规划,特别是世博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后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海提高土地经济密度应以创新土地管控手段为方向,以产业能级提升为目标,以盘活存量土地为发力点,全面推进上海中心城区和郊区土地资源管理模式转变,尤其要以郊区新城经济密度提升为主要工作方向。要注重培育与上海“五个中心”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龙头地位”相适应的产业,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让上海的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冯春晓 《科学发展》2023,(12):66-72
提升专业服务业质效能级,强化城市对全球资源更高效率、更广范围的配置功能,是打造“五个中心”升级版、持续增强“四大功能”的重要抓手。着眼于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要以品牌集聚提升为突破,以促联动、强赋能为方向,以综合性支持为依托,构建高水准、具有区域和国际竞争力的专业服务业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服务于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11.
朱桦 《科学发展》2010,(11):42-51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城市和商业中心城市,国际贸易和商业批发零售贸易均十分发达。通过对上海服装、皮具、钟表、珠宝、化妆品五类13个进口高端消费品牌的详尽调研,研究进口高端消费品牌在上海的发展现状、背景、意义、主要趋势及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而说明发展进口高端消费品牌,对提升上海城市的综合实力,提高上海商业的发展水平,使上海成为与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等并肩的国际大都市和商业中心,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国平 《科学发展》2010,(3):107-112
东京丸之内中央商务区是承担日本经济中枢的商务区,在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速成长后,已成为日本的“形象”。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背景下,丸之内中央商务区积极应对挑战,开始着手对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建筑物进行第三次大规模的再开发,并将其作为实现“东京都危机突破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对丸之内再开发战略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现代CBD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对上海陆家嘴CBD建设加以思考,提出改进和突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2014,(3):66-71
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是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其中,票据业务创新发展可增强票据业务金融服务功能。从发展前景看,票据便利有利于满足自贸试验区内结算需求的增长,实现跨境人民币便捷支付以及改善金融机构融资需求。为完善票据业务发展和服务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建议修改完善票据业务法规制度,加快纸质票据电子化和电子票据业务发展,推动境外人民币参加银行运用电子商业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先行先试融资性票据业务,试点电子票据交易平台建设并逐步在全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2014,(8):93-103
城市基因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特质与未来发展潜力,在制定城市战略、城市规划及相应的公共政策过程中,必须顺应城市基因的特质,才能在推动城市发展过程中塑造与众不同的城市品牌.同时,城市战略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也反过来不断优化城市的基因.上海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城市,一个沿江靠海的港口城市,一个全球性的移民城市,一个世界级的商业城市,是新中国的工业重镇,也是迄今最为现代化的城市.正因如此,所以才形成了上海人、上海城市与众不同的特点,如全球交汇、多元融合、创新争先、理性明达.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商业地产拥有无限商机。结合上海商业地产的发展及上海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上海商业地产发展现状,特别是上海商业地产整体规模现状;以上海经济人口承载力为基础,运用预测模型测算上海商业地产的市场容量,以推算最佳规模,结合商业地产市场规模发展现状分析判断其规模的合理性,为上海商业地产持续有序发展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 neo-Gramscian perspective can provide useful explanatory insights into the recent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Internet. Governments, notably in the USA and Europe, have taken action to shape and smooth this transition in response to the desire of business to exploit a new commercial opportunity. A series of measures has been enacted in relatively new international fora whose general aim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rade. There is evidence of concerted efforts aimed at designing an interconnected regulatory framework within which global electronic commerce might evolve. Governmental interests have attempted to promote the ethos of a new liberalized, self-regulatory system that prioritizes commercial and trademark interests of business.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history of the ‘actor-customer’ and his/her place in the functioning of organizations and markets. Big business first ‘invented’ the customer in order to better control a global marketplace where fluctuation was too strong; lawmakers then created a rights-endowed consumer to protect citizens from potential abuses by commercial enterprise. This hybridization of business and law was quickly followed by standardization, which, working to reconcile the interests of business, the state, and consumers, ended up giving final customers a ‘consumerist’ voice. The new requirements pertaining to product ‘quality’ and ‘traceability’ have had the effect of subordinating the industrial customer to the consumer customer, and they are transforming relations between organization and marketplace.  相似文献   

18.
樊星 《科学发展》2013,(12):38-48
新型贸易业态如电子商务贸易商、贸易中间商、供应链管理商等的发展与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能够提高上海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层次与能级。当前,新型贸易业态发展还存在不少瓶颈,如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不适应刚性的政府行业管理体制,与其他相关行业(如物流、金融等)的对接还不够顺畅等。上海发展新型贸易业态,要完善制度环境,推进与贸易便利化相关的税收、市场准入、监管、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健全管理体制,按照新型贸易业态发展的趋势,打破部门分割的局面,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管理框架;抓好与金融、物流等产业的对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重点产业,分析研究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现状、产业链构成和主要商业模式,并以上海为例,深入研究物联网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旨在提出物联网发展应采取的商业模式,更进一步给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