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相对人行政法行为是行政法学上最缺乏研究的问题之一,法律规定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在相对人面对巨大的行政主体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行为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行政法要实现的目标也无法达到。基于行政法目的的要求、真正确立行政相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需要、行政程序双方性和可接受性的要求以及民主行政与合法行政的要求,相对人行政法行为必然是行政法行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行政法学理论来看,通过对行政法学方法论发展脉络的考察,我们发现,行政法学方法论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从忽视相对人行政法行为到重视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过程。行政法学方法论发展的重要一点就在于对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重视,新的行政法学方法论为相对人行政法行为奠定了理论基础,并确立了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理论在行政法学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行政协商制度作为"和谐行政法律秩序"建构的基础模式之一,是对传统行政法理论的变革,在体现协商民主理念的同时,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吸纳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论证规范路径的可行性分析,旨在证成将行政协商制度引入行政立法与行政执法等行政程序中的合理性,由此建立起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理性交往的桥梁,实现对传统行政法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3.
纠错行政行为与信赖利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举 《中州学刊》2006,(5):87-89
我国现行的行政纠错机制允许行政主体主动撤销或者变更已经做出的行政行为,导致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常常有行政主体以有错必纠为理由改变生效行政行为,这与现代行政法推崇的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相冲突。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下,对相对人信赖利益的保护应该成为行政主体自我纠错的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4.
陈述权是行政相对人一项重要的个体权利,它在行政法治建设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然而,这一权利除了体现在我国个别行政法文件中,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理论和实践界的重视,这无疑是我国行政法治的一大缺陷.行政相对人陈述权是个体化的权利,是由公法调整的私权,是程序性和存在于特定行政法关系中的权利;行政相对人陈述权预期适用范围包括:行政申请行为、行政决策行为、行政救助行为、行政指导行为和行政制裁行为中行政相对人的陈述权.  相似文献   

5.
相对人行政法行为要在行政过程中发挥其监督、沟通等效用,最重要的是对其效力的保证.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效力具有促进行政民主、实现行政法治和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意义.相对人行政法行为效力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和行政公共性在实践中的缺失,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效力空间在于行政行为效力的有限性和阶段性.因此,其效力体系的建立应该以相对人行政法行为效力与行政行为效力的平衡作为指导思想,由启动力、沟通力、救济力、信赖力等内容构成,其中启动力是相对人介入行政过程的前提,沟通力是相对人真正地介入行政过程,相对人行政法行为行政行为相融合的表现,救济力和信赖力则是相对人介入行政过程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行政合同制度的比较、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合同是行政法的一项重要制度 ,但目前我国在立法上没有明确行政合同的地位 ,在理论上分歧也比较大 ,并且多是从行政和行政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行政法的角度进行研究。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 ,在判断标准上 ,应当从行政法律关系角度确立行政合同的实质标准 ;在形式判断标准即主体构成上 ,行政合同只能存在于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法的平等理念——概念与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莉  杨解君 《文史哲》2005,(5):151-157
行政法中的平等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①,它不仅意味着行政主体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而且还意味着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相互平等。改变行政法现状首先在于确立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相互平等的观念,具体体现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在人格、地位、法律适用以及权利义务分配方面的平等,它排斥矫情的“公仆”观念。  相似文献   

8.
邢鸿飞 《江海学刊》2004,(6):118-122
行政契约与私法契约有本质区别 ,但行政契约的缔结与履行是否必然排斥私法原理或私法规则 ?如果不必然排斥 ,私法规则的适用空间又有多大 ?对这些问题 ,国内外学者观点不一。由于行政契约的主体和目的具有特殊性 ,因而不能毫无保留地适用私法契约的普通规则。那些只能适用于行政契约的专有规则 (公法或行政法规则 ) ,不能用私法规则替代 ;对行政契约领域存在的那些公法或行政法未作特殊要求的问题 ,援用私法规则并不影响行政契约的公法属性 ,因而可以有条件地适用。所以 ,行政契约的缔结应基于公权并合乎公益 ,行政主体对缔约相对人的选择应遵循公开和竞争原则 ,行政契约的履行应在强调行政主体特权的同时充分尊重缔约相对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相对人权利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上的权利属于公法权利或公权利.界定相对人公权利的标准主要有权利对应的义务主体、是否与公共利益或秩序相关、权利的载体是公法还是私法等.尽管同为公权利,但相对人公权利与行政主体公权利在受法律保留原则规制的程度、行使的自由度以及权利支配力的强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行政处罚法推动了行政法上的制度创新,一个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建立了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听证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一种有利于行政相对人和行政相关人表达意志的机制,形成相对人和相关人对行政过程更为有效的参与和监督,以实现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本文主要围绕我国《行政处罚法》听证程序的规定,结合国内外一些听证理论和实践,谈一谈目前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存在的主要的问题以及完善的方法。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修改《行政处罚法》的建议,并呼吁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国家管理民主化水平的提升和相对人权利意识的增强,相对人的抵抗权问题,日益引起我国法学界和法律界的关注.并不是所有的行政行为都是合法的,行政相对人在面对违法的行政行为特别是无效的行政行为时,有没有一种法律所支持和认可的抵抗权?如果有,这种行政相对人的抵抗权的法理基础和制度价值性何在?从这些问题出发,旨在探究行政抵抗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的西方法学中,"权利之声压倒一切",至今权利问题始终是其政治辩论和法律生活的主题.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行政法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诸多成就.在行政法主体研究领域,《行政相对方权利的语义分析》一文突破传统的行政法学研究模式,以行政相对方权利为视角,对行政相对方权利这一行政法的基本范畴进行了创造性研究,构建了行政相对方权利的理论体系,弥补了传统行政法学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论行政调查中相对人协助义务的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调查是行政机关掌握行政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牵涉到对公民权利的限制与剥夺。因此,行政调查制度不应仅偏重于授予行政机关调查权,还需兼顾对相对人协助义务设定的合理限度,确保二者之间的均衡。从促进依法行政和保护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角度而言,研究行政调查中相对人的协助义务及其限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关系着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受救济的范围与程度,关系着行政权在怎样的空间上接受司法权的监督和制约,进而体现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水平。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应该重构,除国家行为外,其余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均应接受行政诉讼法的规范和调整。  相似文献   

15.
"政务公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一大进步,是我国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也体现了依法治国、依法治政的精神实质.我国各级各类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实行"政务公开",将会对腐败现象达到最积极、最基本、最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相似文献   

16.
章礼强 《兰州学刊》2006,1(8):192-197
本文以探索民法追求作为民法本位研究的逻辑起点,透过民法的历程,梳理国外、国内民事实定法本位的流变规律,探索民法本位演变的方向。回眸民法本位观及中西民法本位理念的源起与流变,正视民法本位观在现今的争鸣,破解民法本位社会化问题,质疑民法社会本位说,提出作者的民法本位观即近现代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论。采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等多学科、多视角的方法对民法本位的种种基础进行分析。民法本位即指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本位就是民法最核心的价值,而民法原则则是民法本位价值取向的外载形式。以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观作导引,对民事实定法之物权法所有权个人本位的兴起及社会倾向进行辨剖,对债法合同自由中个人本位思想及社会化补修作些析辨,分析定式合同的主体本位自由与社会化制限的原因,结合司法实践案例,论析对于合同的社会顾虑与本位原则。对于民事立法实践,建议以带有社会顾虑的私主体权利为本位构设中国民法典体系、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17.
徐寅哲  吴晓华 《阴山学刊》2005,18(5):110-115
当下对于行政垄断的概念理解莫衷一是,由此严重阻碍了对行政垄断的深入认识,亦会影响到日后反垄断法的制定。我们理应通过行政法学的视角去准确把握行政垄断的概念。在行政法学上,行政垄断是指除中央政府之外的行政主体进行的带有局部性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的特点和劳动关系,认为现阶段私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占主体地位,居于从属地位并受国家法律的制约和控制,但是仍然具有强烈的自私性。现阶段私营企业的职工既是雇佣劳动者,又是国家的主人。私营企业主与被雇佣劳动者的关系是:政治平等的新型雇佣关系,劳资两利。其次,对私营企业主能否入党问题,文章认为(一)必须坚持党的性质、纲领和共产党员的条件;(二)必须信仰共产主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三)要严格考验;(四)私营企业主入党审批时要避免干扰。最后,在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权利和党的依靠方针上,文章提出在国家政权组织机构中应增加工商联人数和重视工商联团体的作用,并且必须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营企业主中的优秀分子可以入党。私营企业主阶层是一个具有社会进步性的利益群体 ,对建设社会主义伟业和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具有重要作用 ;私营企业主入党不会改变党的性质 ,要摈弃对其关门主义的态度 ;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行政检察监督因受“重刑事、轻行政”观念的束缚,对行政检察监督的理论问题研究不够,行政检察监督制度供给不足,司法实践又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严重制约了行政检察监督职能的发挥。借鉴外国立法经验,结合我国行政检察监督实践,须重塑司法理念,改革检察体制,保证刑、民、行检察监督均衡发展,完善行政抗诉机制,赋予检察机关有权提起或参与行政公益诉讼,明确规定检察建议为法定检察监督方式,赋予检察机关在行政检察监督中相应的职权,重构行政检察监督制度,推进行政检察监督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