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物质/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与物质/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产出之间存在复杂的内生动态耦合关系。文章借助PVAR模型展开分析,结论显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产出对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的正向影响表现为拉动效应,且效应显著,体现为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不断扩张;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产出对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的正向影响表现为需求效应,但效应较弱,极易被创新引发的替代效应抵消,体现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不断收缩;拉动效应和需求效应共同抵消了替代效应,是实现“稳就业“”保就业”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当从替代效应、拉动效应和需求效应三个方面理解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特征,把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而认识社会总就业水平提升的内在机制,为实现“稳就业“”保就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 当前在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凡是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一切活动都是生产劳动。社会成员的需要包括生活、享受和发展资料。教育劳动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属于满足劳动力发展需要的发展资料,所以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教育部门是生产部门,教育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我们认为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混淆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界限,这是不符合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的。  相似文献   

3.
广义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与各种历史类型再生产的统一。本文拟从生产力的角度根据功能结构分析法考察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各种类型,由此考察社会再生产各种类型从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发展和更替,考察广义再生产的内在联系和运动及其一般的实现条件。从经常的联系和不断更新的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生产力的劳动就是各种类型的物质资料再生产,不同类型生产力的劳动所需的条件也就是各种类型物质资料再生产的条件。由于社会总产品既包含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又包括用于个人消费的生活资料。因此,我们的分析从各个阶段的社会总产品开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社会总产品经过社会扣除以后,才能“在集体中的个别生产者”之间,根据他们各自提供的“劳动量”进行分配。很明显,马克思指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者,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劳动时间的按比例分配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根本的规律。有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就存在着这个规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的出现并日趋复杂,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被分割为若干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生产部门,整个社会生产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要想获得与满足人类社会各种需要相适应的各种物质资料,就必须分别付出与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相适应的社会劳动量,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于不同生产部门。(否  相似文献   

6.
一、对“生产劳动”概念的再认识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生产劳动通常是指从事实物产品制造(即改变生产资源的物质形态),直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经济行为。以此标准去衡量,只有制造工农业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社会科学研究和其他不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被称为非生产劳动,工农业生产部门以外的部门就被称之为“非生产部门”或“纯消费部门”,拨给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经费则被称为“非生产性投资”。实际上,这种理论观点长期困扰着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被说成是靠物质生产部门养活的人,造成社会科学研究经费拮据,人员编制和机构屡屡被压缩,社会科学研究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人们更加突出物质生产的作用和自然科学的地位,这就使社会科学研究工作面临着更深刻的危机。所有这些,究其原因,都与主观上把社会科学研究视为非生产劳动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走上了恢复和发展道路,并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中国在此期间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往往偏重于以经济总量为主的观念。从“一五”到“五五”,五个五年计划都称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采用的指标是“社会总产值”,也称“社会总产品”。它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发展的总成果,通常包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五个部门总产值的总和。当时为了更明确地表示这些部门的产值,还把它限制在“国民收入”这一概念里。所谓“国民收入”,是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生产资料(物质资料)以后剩下来的新创造的价值,也叫做净产值。这些计划指标都是反映物质生产的指标,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即使在物质生活方面,仅上述指标,也不能充分反映人民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文革”惨重地破坏了发展,使社会经济面临崩溃边缘。“文革”结束后,发展重回到国家和人民的议事日程上来。“六五”计划开始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并提。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同时,也制定了包括人口、劳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内容的社会发展计划。社会发展作为五年计划的独立组成部分,表明中国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凡要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都必须具备生产的物质要素与人的要素,并使二者按一定的质和量的要求组合起来。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只有在生产要素可以流动,企业又能自主选择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按照社会需要不断重新组合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比例,使社会生产朝着供求平衡的方向发展。所以,社会总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合理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两个部类生产理论是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时提出来的。它把社会物质生产的商品总量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分并阐明它们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必须有两个部类,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两部类各自内部的和两个部类之间的产品交换,在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上都得到补偿,使社会资本再生产能持续进行和发展。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总的比例关系。两大部类生产及其交换、分配、消费的关系是社会化生产的商品经济社会都要  相似文献   

10.
论文学生产与消费关系中的作家、作品、读者二重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范畴来考察文学,既是作为文学社会学的一种研究方式,也是由文学本身的社会经济属性所决定。文学创作属于社会的非物质生产劳动,即精神生产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肯定的。在生产劳动中,生产物质产品或者商品的劳动,是生产劳动中的主要部分,但是不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这种劳动,虽然不把对象物化在物质上,然而其产品同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社会需要,同样能被消费。如果用它作为商品交换,也同样有价值。①因此,文学社会学言说文学,不仅仅是指涉具有抽象美学意义的文学自身,而是要面对处于…  相似文献   

11.
谈精神生产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与精神作为一对对立统一的范畴存在于人类历史的自始至终。与此相应,在人类发展的每一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其社会文明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不同的只是两个文明的发展水平和相互关联方式。所以,任何社会的生产活动都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辩证统一。尤其是随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以及社会分工体系的扩大,精神生产逐渐从只是物质生产从属部门的地位,发展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领域)。精神生产实质上是附着在一定物质形式上的意识形态(心理观念、情感文化等)的生产,与物质生产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因此也有着独特的社…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投资是指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所需设施、资料和人员的投资,教育文化投资是指教育文化活动及其所需设施、资料和人员的投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是把学校、保健设施等的支出,作为社会消费基金来分配的。因为,这些部门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但一样需要消费物质产品,这种需要只能由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满足。在现实生活中,用于科学、教育等部门的投资,又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用于它们的基本建设,这是属于非生产性积累;另一部分是用于它们的日常开支,这是属于社会集体消费。社会集体消费基金,来源于消费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来自积累基金。这两部分投资虽然来源不同,但都是非生产投资,因为它们都不是扩大再生产基金。用于科学技术、教育的基本建设基金,虽然其物质形态也是建筑物、设备等,但它在本质上仍然只是固定消费基金,与工农业生产部门的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一样。它虽然也是必要的,但比重不能过大,以免影响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从而影响扩大再生产。  相似文献   

13.
<正>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抛开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形式,即抛开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就只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物质变换的能力就叫生产力,它是生产的自然关系。而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又总是由人们的具体劳动引起、调整和控制,并通过人们的具体劳动实现的。所以,生产力就是劳动生产力,也就是人们通过具体劳动改变自然物使之采取适合人们需要的形态即产品形态的能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①,“在同一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产品”,就意味着“劳动的生产能力更大”。劳动生产力,按其产生的本源和途径,可分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劳动的技术生产力和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指的是由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即协作所产生的生产力。马克思说: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和可靠的保障.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细胞,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要部门和物质文化的创造者,担负着为社会公众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责任.我们应根据和谐社会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联系,完善包括政府推进、法律规制、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等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精神生产是同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物质生产是指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物质产品的过程,精神生产是脑力劳动者通过自己的智慧,运用一定的手段,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这两种生产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例如,二者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都要借助于一定资料和物质条件,都要遵循生产过程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然而,精神生产有许多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点,研究精神生产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搞好精神生产的科学管理,这是四化建设给我们提出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一) 农业是最悠久最基本的国民经济部门,又是以自然的再生产过程和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为基本特征的物质生产部门。因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是具有生命活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以农业生产的基本内容,是创造最优条件使生物与自然环境互相适应,以便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生产出日益丰富的植物性产品和动物性产品,来满足人类不断增  相似文献   

17.
一工业和商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商业是连接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执行商品分配和交换的职能。因此,工业与商业的关系也就是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实践,我们国家在财政经济方面逐步总结出了一条经验,叫做财政、信贷、物资必须综合平衡。这三者能否综合平衡,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因此,它是一个很值得我们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财政、信贷、物资为什么必须综合平衡呢?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叫做总产品。总产品以货币形式表现,就是总产值。总产品扣掉了物质消耗部分即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工资形式和实物形式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从文化总体的角度看,人的一切活动是社会提供的一定文化背景、文化环境、文化条件下进行,并且归根结底又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来提供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生活资料。服务于人本身的生存、享受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一 信息产业体系——外向型经济运行的“传动机”何谓信息产业,现还在探讨中.我认为,信息产业是指信息产品及其相应的物质技术手段的生产部门的总称,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信息产品生产业,包括状态类信息产品的生产业,如情报、资料、新闻、统计、测绘、审计等部门;结构功能类信息产品的研究业,如各学科的研究与应用、设计、工程技术等;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系统关系的生活文化信息生产业,如艺术、体育、文物等部门.二是信息的(传播)流通服务业,如教育(亦兼有前类)、邮电通讯业、咨询服务业、书报发行销售业、信息技术设备的保养维修及其他的信息服务业.三是信息产品的生产设备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