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 《人才瞭望》2014,(6):89-90
76岁的吴先福老人颤巍巍地拿起电话,只按了一个键,电话那头就有了热情的回应。这份热情来自清华园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老人要一桶桶装水,15分钟后,水站的送水工就出现在老人家里,帮老人安装好水桶之后离开。  相似文献   

2.
许向农 《人才开发》2003,(11):28-28
近日,某报载文谈王洛宾老人说职称。老人说:我没有职称,但我走到哪里,大家都冲着我说:在那遥远的地方,祝您一路顺风。老人说:这就是职称。有一次老人在饭店就餐,服务员特意多上了几道菜,老人诧异问是否弄错了,答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23日,王永学,一位67岁的农村老人,因为奥运,在他的人生中,又多了一份精彩。200米的火炬传递,让这个当地的传奇老人更显得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4.
余玮 《人才开发》2011,(2):35-39
2011年1月14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皓首老者缓步走上主席台,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证书授予这位老人时,现场热烈掌声经久不息。在全场目光和镜头的聚焦下,这位91岁的老人笑得平静而坦然。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在老龄化迅速发展的同时,痴呆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成为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受西欧思想的影响,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创立了专门以接收痴呆老人为对象的集体之家(Group Home)。可以说痴呆老人集体之家的创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成员的护理负担,同时又因其小规模且接近于家庭生活的良好氛围而让老人们感到安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病情的缓解。中国目前也有专门接收患有痴呆症的老人的老年公寓,不过少之又少,还尚在起步阶段,依然有很多患有痴呆症的老年人面临着求养无门的尴尬局面。本文通过对日本痴呆老人集体之家的考察,为我国今后的痴呆老人的养老模式构建提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不少老人本来享受医疗保险,一旦退休,去外地投奔子女,看病吃药就都不能报销了;一些出差的人。在外地生了病,医药费就都得自己掏。日前,全国政协委员解生瑞对这些现象提出质疑:医保是国家规定的一项保障措施,为什么不能像银行卡那样可以在全国通存通兑?难道医保卡只能充当"本地粮票"?  相似文献   

7.
微小说     
夕阳,老人满足地坐在轮椅上跟他讲着自己年轻时的故事,他安静地听着。老人说完,笑笑问他,儿子,你工作忙吗。他也笑笑,不忙。嘿嘿,还是忙好。他起身送老人回去,老人不舍得地松开了手。医师办公室,主任,明天排班到小李给他当儿子了,这是他明天的药。  相似文献   

8.
“人人都会变老,家家都有老人,关注老人就是关注整个人类。我们希望尽最大的努力把健康管理技术推广开来,让病人活到老,让国人老得起,让世界共分享。这是全体易特科人共同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2001年7月20日下午1点30分,一架银色的波音757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位儒雅的老人刚刚走出机场大厅,等候已久的人们就热情地迎上去,给老人戴上了一个硕大的花环,激动地对老人说:"我们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您老人家!您能在百忙之中回国讲学,是成都学子们的荣幸……"  相似文献   

10.
一群活力四射的老年人,一位和蔼可亲的外教,每周四上午10点,他们就会聚集在北京朝阳图书馆,开始一周一次学习英语的聚会。这位义务教学的老外,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只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人生,一群老人走到了一起,一起欢笑,一起认识外面的世界,一起走向外面的世界。她是来自加拿大的克里斯蒂娜(Cristina),学员们更愿意亲切地称她为"柯老师",并将这个课堂称为"爱心英语班"。她和她的学生们,是师生、是朋友、更是一家人。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月28日上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位精神矍铄的德国老人带着简单的行李就要登机回国了。专程前来送他的江苏东强公司董事长王子纯在候机大厅里相伴着他。惜别之情充盈着他和这位德国老人的内心。他们相识整整6年了。6年来,德国老人4度飞赴东强进行技术指导,王子纯3次去德国登门求教,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飞往法兰克福的飞机昂首冲向蓝天。遥望着渐高渐远的银翅,王子纯的心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2.
心雨 《人才开发》2011,(5):31-33
已经"退隐"的著名旅法钢琴家周勤丽女士在4月23日晚再度于浦江之畔弹奏起了她心爱的钢琴。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音乐会,而是这位老人在中国公益事业的一个新的起步。在经历了归国初期的迷茫后,这位一生投身公益事业的著名音乐家,终于在国内找到了相同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才智.人事人才》2020,(5):236-237
在老龄化背景下,为了了解福利院入住老人的养老意愿以及其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帮助福利院老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本文以X市社会福利院的入住老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三角测量的研究方法,主要以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收集到的资料为依据,对福利院入住老人的养老意愿以及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福利院老人的养老意愿在入住前后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化的养老方式逐渐受到入住老人认可,但传统的居家养老意愿仍然存在。研究结果验证了老人养老意愿发生变化的理论假设,并且得出福利院入住老人的养老意愿受到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养老机构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存玲 《人才瞭望》2011,(11):52-52
日前走进宁夏中宁县新堡镇的"农民文化"大院,只见老人们有的在花园里散步聊天,有的在学唱"红歌",有的在娱乐室里练习书法、绘画、下棋、打牌,还有的在排练文艺节目,大院里到处都洋溢着幸福祥和的气氛。"有了养老金,不愁吃喝穿,生活比过去好多了!这都是党和政府给我们的实惠。"一位名叫杨  相似文献   

15.
哪里是天堂     
侯松 《人才瞭望》2010,(1):80-81
一位老人和他的狗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老人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突然,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回忆起临死时的情景,也想起身旁的这只狗早在几年前就死了。他不知道这条路将把他们引向何方.只是茫然地朝前走着。  相似文献   

16.
老人离去时走得很潇洒,一生积累的千万家产没有给自己留下一分一厘,而是慷慨地赠与了世界上的贫困人群。老人的离去已凝固成记忆,长久地留在内蒙古茫茫大漠,留在她后半生时时牵挂的中国贫困农民中间。这位老人就是德国富商赫尔玛。如今老人美丽的理想之花和未竟的事业正在中国大地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7.
人性暗处     
人性如同树枝,它也会有.断裂的可能。这就是人性中的暗处。这是一起发生在内地H市的真实案例。一个暴雨夜,一辆小货车撞倒了一位老人,老人生命垂危,所幸司机没有逃逸,而是将老人送到了医院。司机是个外地人,是替货车主人开车的,见闯了大祸,在将老人送到医院后悄悄地“逃”走了,从此杳无音信。  相似文献   

18.
去年秋天,笔者有幸来到沿海某县。一日,漫步该县街头。突然,一堆叽叽喳喳的孩子吸引了笔者。笔者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民间艺人在捏面人,那五彩缤纷、活灵活现的各色面人把孩子们给吸引住了,然而,令笔者吃惊的并不是这些彩色面人,而是捏面人的民间艺人。在笔者的记忆中,民间艺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如今,出现在笔者面前的民间艺人竟然是一位西装革履、相貌英俊的小伙子,他那灵巧的双手熟练地把各色面泥组装成一只只各式各样的彩色面人。笔者好奇地上前去攀谈,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小伙子很健谈,知道我的来意之后,象老朋友似的,向我娓娓道来:嗨!哥儿们,对咱捏面人你一定感到很惊奇,对吧!告诉你吧!咱这活儿又轻松又自在,每天想干了,就出来转转,不干了,干脆回家睡觉,绝对无人  相似文献   

19.
楼下的大车库住着一位老人,因为平时工作忙,我们很少交流,至多是见面点个头。 每天早上,我在书房工作.就看见他一个人拄着拐杖,弓着身子,以很慢的速度在路上来回走着。即使这样,那速度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运动。  相似文献   

20.
在三百多万忙碌的打工深圳人中,有一支华发队伍颇引人注意,他们就是已经退休的白领人士。这些老人虽然已经退休,但刀枪不入库,战马不放山,精神抖擞,重返“沙场”,活跃在特区经济建设的各个角落,在发挥余热上大显着身手,同时也为自己大“淘”其“金”,创造和聚敛着财富。 宠大的“淘金”别动队 据统计,深圳当地退休老年人中,仅白领人员就多达一万余。这些人一部分由于身体状况不佳或子女“啃老”、“拖老”问题的牵制,赋闲在家;一部分在家呆不住,也并不缺钱花的人,时而或频繁地去参加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