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投资类人才落户门槛过高是各地来沪企业反映集中的问题之一,而投资类人才是企业的主心骨,也是引进内资的关键。有政协委员建议———近年,各地来沪投资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各地来沪投资总量和增量与外商投资相比,已经实现"双超"。各地来沪企业对上海财政贡献也很大,约占上海总税收(去掉海关代征税)的1/5强。另外,各地来沪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大、数量多,对上海就业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2.
《人才瞭望》2004,(5):62-63
上海"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势头良好上海市启动"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到目前为止,共推出1612个岗位,收到简历910份,有1600余名海外留学人才来沪工作。为了吸引更多的留学人才来上海工作与创业,上海市人事局通过调研,寻找阻碍"集聚工程"的"瓶颈",制作了聘用合同样本、操作流程说明、政策问答手册等,努力做到为来沪留学人才提供"一条龙"服务;加强与求职留学人才沟通,了解留学人才来沪工作或服务的意愿;主动上门,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搭建信息平台,建立海外留学人才信息库;创新服务手段,实行"一对一"跟踪推荐制度。(费予清)天津出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上海人才总量和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提升,人才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上海人才资源总量近400万人。在沪"两院院士"161人,已有42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其中13人入选"外专千人计划";31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上海"千人计划";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已超过10万人,留学人员在沪创办企业4500余家。常住上海的外国专家约8.5万余人。上海市连续两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4.
解放前,在上海常住的外国人最多时有15万人。但自五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后期,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原因,大批外国人离境回国,来沪外国人的数量也很少。到七十年代末,常住在沪的外国人仅剩下700余人。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上海鼓励外国人前来投资、考察、旅行,并在居留、放行、出入境等方面给予诸多便利,外国来沪投资、经商、设立常驻机构、交流访问者才逐年增多。因此,来沪外国人的数量成了反映对外开放政策的最显著、也最直观的坐标。在这个坐标系中,作为国外智力资源被引进的“洋专家”们,正…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贯彻科教兴市主战略,积极落实《上海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行动纲要》的有关工作部署,加快集聚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四个中心”建设紧缺急需的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近日,上海市人事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启动了“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该计划每年将投入4000万元人民币作为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创业的政府专项资助。据悉,浦江计划主要资助新近回国来沪工作和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及团队,主要资助对象为:应聘来上海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工作的留学人员及团队;在上海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及团队;来上海讲学或进行咨询的留学人…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跨地区人才交流正呈现出日益良好的势头。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和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加快浦东开发开放的步伐,上海正以其敞开的胸襟吸引着国内外人才来沪施展才干,同时上海也已成为外省市竞相逐鹿、争夺人才的大舞台.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上半年,仅通过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来沪设摊招聘的外省市企业就有100余家,登报招聘的也有50家左右。在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的高级人才信  相似文献   

7.
去年底,上海推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新办法,沪籍学子几十年来头一次被政府告知:在上海就业将不再独享“血统”特权,外地籍毕业生具有同等机会。今年6月,上海再一次推出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来沪工作实施办法,明文规定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35岁以下等5类国内优秀人才,均可在沪自主择业,用人单位同意录用或聘用的,由用人单位申请引进。一时间,来自全国几乎所有省市的各路才俊纷纷涌进上海的各个人才交流市场、人才招聘会。但上海需要的毕竟是最优秀的紧缺人才。当一批人留下而更多满怀希望的求职者最终铩羽而归时,一场有关“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使上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后,为适应经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上海市2003年以来成功实施“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已经有8万多名留学人才来沪工作和创业,近8万名外国专家在沪工作。  相似文献   

9.
黄颖 《人才开发》2009,(12):50-5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海归自身趋向的多弹性,来沪工作和创业发展的海归曰益增多。近期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目前在沪工作和创业的归国留学人员总量已经达到了7.5万人,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07,(2):62-62
2007年1月10日晚,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谊会、上海市人事局和上海市外国专家局在上海大剧院联合举行“上海市慰问留学人员和在沪外国专家迎新文艺晚会”。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国勤,部分在沪外国专家和留学人员代表,上海市协调海外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领导等共1600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同志到会致辞,他向外国专家和留学人员介绍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感谢他们为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热烈欢迎和期待有更多的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加入到上海的建设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1.
今年外省市各高等院校共有上海生源毕业生1350人,按政策规定他们将返沪求职。在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已见到他们的身影。 每年外省市高校都要来沪招收上海学生,以全国各地的优势专业为上海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同时也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交流与嫁接,是有利于促进教育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的。这些上海儿女学成返沪,带回全国各地的科学技术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为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引进高层人才不受户口限制上海市为加快步伐构筑人才高地,将采用一些新的举措,吸引更多海内外高级人才来沪工作。上海今后主要吸引海内外高级人才,尤其要吸引学有所成、顶尖的留学人员,为上海重大项目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服务。拟用一些新措施:一是放宽海内外高...  相似文献   

13.
各位校长、各位乡亲、各位同志:在上海共青团希望学校培训中心牵头,沪皖经济文化技术促进会和上海慈善基金会等单位支持操办下,你们到上海来参加培训,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筹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下边我谈一点对基础教育、小学教育重要性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留德人员回国考察团·,于1995年5月17日访问上海,考察团是访问了北京、青岛之后来大海考察访向的。在沪期间,考察团参观访问证券交易所、宝钢、浦东新区,游览市容,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辛流.莽访问苏州.(丙刚)中国留德人员回国考察团访问上海@丙刚  相似文献   

15.
来沪投资创业型人才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从事于贸易,因此投资创业型人才与贸易人才两者的联系密不可分。从"十二五"规划开始,上海在调结构转方式、加快"四个中心"建设步伐的过程中,需要集聚更多的投资创业型人才,增强中小型企业的孵化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升上海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加快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自2003年8月31日开始,上海市人事局启动实施了“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集聚万名海外留学人才来沪工作和创业。2003年8月31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本市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新闻发布会以来,截止今年6月20日,上海市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办公室累计动态发布岗位数3301个,网页点击率达72174人次,收到电邮5685件,已成功集聚2700名海外留学人才来沪工作和创业。从去年9~12月和今年一二季度三个阶段的集聚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17.
“上海的发展速度好快”马丁·波斯特博士,专程从德国飞到上海来参加授奖仪式。这次他到上海,行色匆匆。授奖仪式一结束。便向远在德国的夫人打了国际长途。他激动地告诉其夫人:“这次授奖是莫大的光荣,黄菊市长亲自颁奖,还同我们一起合影。”而他夫人、孩子在电话中对他表示热烈上海市从3000多名在沪工作的外国专家中评选出9位突出贡献者,并授予“白玉兰荣誉奖”。上海人民将永远记得他们。  相似文献   

18.
年薪38万:一个“洋打工”顶17个上海人据报道,2004年,上海职工年平均工资22164元人民币,比较“洋打工”约38万元的人均年收入,两者相差17倍。联系到近期中国地方政府海外揽才所抛出的“高薪”绣球,不难推断,在中国的国际化人才身价正在暴涨。高收入源自高学历和高职位。资料显示,来沪外国人士绝大部分选择在外  相似文献   

19.
在高层次人才配置及消费的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以后,沪上究竟有没有“星级”才市? 日前,由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主办的“’2000上海高级人才面试会”在新亚汤臣大酒店的圆满落幕,无疑,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当今沪上最高层次的有形人才市场已悄然引入“星级”概念。 据悉,把高级人才交流活动搬进五星级宾馆举办,作为中国上海人才市场的首创,自从1997年首次在上海华亭宾馆举办以来,今年已经是第四届了。它本身表明主办者在对知名企业和高层  相似文献   

20.
“毕业后我想留在上海,这里的机会大得让人无法想象。”就读于上海金融学院的俄罗斯学生Evgeny说,虽然今年自己才大学二年级,但自从得知上海将开放外国毕业生留沪就业政策后,就决定要留在上海找工作,尤其想在上海自贸区开启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