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读《经野子内幕》中的一个故事让人颇感兴趣,说的是西邻家有五个儿子:一个老实,一个调皮,另外三个一瞎、一驼、一跛。对这种庸人多多、废人济济的家庭,西邻让其成才的办法是,他让老实的务农,调皮的经商,失明的按摩,背驼的搓绳,脚跛的纺线,结果全家安居乐业,生活殷实。西邻的高超之处,在于能从调皮者的身上捕捉到经商的机智灵活,从失明者的身上看到按摩的潜在特长,从脚跛者的身上发现纺织的可能。一句话,西邻的成功在于经营了五个儿子的长处。也许都有感受,在一生中,你无论怎样东奔西走,最终用来谋生的还是你的长处。因为生而为人,受体能、…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中,人们使用“庸才”概念的概率很高,特别是一些领导者,往往先人为主地在心目中将自己的属下分为“人才”和“庸才”两大类.这样一来,就有可能使一些本来有所作为的所谓“庸才”在默默无闻中被断送了大好前程。 《经野子内幕》中有个“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故事:西邻家有五个儿子,一个质朴,一个聪明,另外三个一瞎、一驼、一跛。按常理,这种庸人、废人济济的家庭,日子一定不好过。但由于西邻因人制宜,扬长避短,让质朴的务农、聪明的经商、失明的按摩、背驼的搓绳、脚跛的纺  相似文献   

3.
为君主之道莫过于知人善任。然而知人善任却行之有道。古书《径野子内篇》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西邻”的当家人,生有五个儿子。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驼背,五子破脚。在一般人看来,这当家人的日子难过,五个儿子三个残废,包袱够沉重的。但是“西邻”这位当家人善于察事识人,因人制宜。让老大农务,老二经商,老三按摩,老四挂绳,老五纺线。五个儿子各尽所能,各用所长,化弊为利,全家无一废人,日子过得非常红火。这个故事对于我n]今天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西邻”的知人…  相似文献   

4.
全国政协委员,武警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董自孝有个“五子”观,其内容是:“面对两次升官,他找领导要削官为民,当了普通教员;组织上分给他的大房子不住,却住了8年的集体宿舍;组织上配给他一辆车他不坐,却蹬自行车上班;明明可帮两个孩子上军校,他硬让孩子走自己的路;到手外快不要,始终坚持业务授课。”董自孝处  相似文献   

5.
所谓”五量”,指人的胆量、眼量、热量、含量与肚量。一个人欲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成长为有用之才,就不能不倾尽全力在“五量”的修养上下工夫。 一是要有胆量。有胆量就是敢想敢干,就是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敢于突破束缚自己手脚的种种条条框框,  相似文献   

6.
“四海之内皆兄弟”,语出《论语·颜渊》,司马牛见别人都有兄弟而自己没有,很忧愁,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对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相似文献   

7.
康熙年间,京城国子监助教之子吴生,一日至廉记书铺闲游,见一少年购《吕氏春秋》时,付钱不慎,将一枚钱掉在地上。吴生随即用脚踏住,待少年走后,俯身将钱拾走。  相似文献   

8.
文学 《人才瞭望》2013,(12):45-45
古人爱才,不吝夸奖,且用语每有新意,不落窠臼。●八斗之才三国时的曹操之子曹植,自幼聪慧过人,曾有“七步成诗”之佳话。南北朝时的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谢灵运在自负的同时,对曹植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9.
牛成 《人才瞭望》2013,(8):50-50
大学毕业证——社会大学的入学通知书。疯子——外贸系学生对历史系学生的称呼,计科系学生对哲学系学生的称呼,中文系学生对外语系学生的称呼……图书馆——一个书的殿堂,子上放了书后,旁边的椅子就不能坐人了。爱情—一种精神综合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有两个:分手和婚姻。教室——在这里,某个人的到场使他得到了满足感,而某些  相似文献   

10.
读报获悉: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副区长刘洪国利用职权多占公房,最近受到撤销行政职务,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刘某身为“人民公仆”,却不思为民服务,不择手段为己谋私。其后果是咎由自取,不足为惜。 其实,诸如刘某等人为了住房而违法乱纪的事屡见不鲜,打开报刊信手拈来。这些少数干部的错误行为在党和人民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如某县有个局长,本已拥有三上三下的洋房一幢。为了给一子一女提前落实住房“工程”,建好“安乐窝”,趁下属单位集资建房之机,以自己名义强行要求企业同意集资大套。不久,该局长工作调动到某公司任经理,恰逢公司正筹措建房事宜。自然免不了又是一个大套。干部任职三、五年间,都是要交流的,像此位局长利用职务变化,多处占房给子  相似文献   

11.
《幼学琼林》中有这么一个故事:皇甫家有五个儿子,除一个老实巴交、一个聪明善辩外,其余三个分别为一跛、一驼、一瞎,但老皇甫并没被家中多残疾而吓倒,而是因人制宜,让老实的种田养猪,聪明的经商开店,失明的按摩,背驼的搓绳、脚跛的纺线,全家各得其所,安居乐业,衣食不忧。老皇甫这种用人之巧,对于现今的我们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乡镇党委书记为政“五要”□孟庆德乡、镇党委书记是基层政权负责人,职责重大,任务繁重。如何在千头万绪中处于主动,游刃有余,当事者自然各有妙方。这里介绍的为政“五要”,即是一种提纲契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乡镇党委书记,职责重大,任务繁重。那么,怎...  相似文献   

13.
2月1日,正当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刻,一位年过五旬的老人选择"逆行"至兰州。他戴着口罩,独自带着五个硕大的、沉甸甸的行囊,不远万里踏上了从迈阿密到兰州的旅途。这是他第一次踏上来中国的旅途,来赴一个和兰州大学的"约会"。五个行囊中有三个是自费从美国购买的专业医疗护具,包括捐赠给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42个0725防护面具、10个N100口罩、175个N95口罩、20多副眼镜、300副手套等。此外,还有他打算赠予同事和朋友的数十个防护面具和口罩。  相似文献   

14.
《论语·尧曰第二十》里记载: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日:“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扰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这段话里,孔子的意思是尊崇五美,屏除四恶,就可以从政了。所谓五美,是指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贪图  相似文献   

15.
儿子缠着要求买一台中英文电脑学习机,我答应下月发工资给他买。可发工资时,工资已被七扣八扣所剩无几了。于是决定暂时不买,儿 子听后,感到十分失望。妻子诚恳地对我说,答应孩子的事就要做到,不能给孩子打“白条”。 “不能给孩子打‘白条’”,仔细想想,这话颇有一定道理。我国古代就注重“言行相符”的教育作用。“言  相似文献   

16.
"每事问"出自《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意思是说,孔子一进太庙,就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他都问到了。"每事问"就这样被后人继承下来,指凡遇到不懂的事,就向别人请教。"每事问"用得最好的当数刘邦。刘邦是"每事问"的高手。他的口头禅就是"为之奈何"。论学问、论武艺,刘邦都远远不及项羽,然项羽最终败给了刘邦,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为之奈何"上,刘邦会问,而项羽不会问。  相似文献   

17.
宝义 《人才瞭望》2014,(2):24-24
"大放厥词"这个成语,指夸夸其谈,大发谬论,是个贬义词。不过,这个成语最早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褒义词,出自韩愈所写的《祭柳子厚文》。柳子厚即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的散文丰富多彩,是公认的散文大家。他死后第二年,韩愈为他写了这篇祭文,其中有这样两句:"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相似文献   

18.
杜甫炼句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的《复活》创作延续了十年之久,其开头部分就有二十种稿本,而这些写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修改。  相似文献   

19.
复印机是永远没有创新能力的。孩子5岁时,我们家移民到美国,我把他送到附近一所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学习。可谁也想不到, 儿子才去了五次就不想去了。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都不教!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让我们自己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也不管。画完了就知道一个劲地说‘Good,Good’好什么好!那些美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各地人才市场已初步形成,各种形式的招聘广告也随处可见。但仔细审视一下,招聘单位对招聘对象的要求未免过于死板,除性别、年龄、学历、专业等条件外,大多数单位都提出了应聘人员需具有三至五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这种要求本身并无不妥,工作三至五年,年富力强,驾轻就熟,求之不得。可这只是招聘单位的一廂情愿,事实上,许多单位连续到人才市场摆摊设点,连续刊登招聘启事,可达成协议的并不多。 笔者认为,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符合条件的招聘对象不多。前些年我国教改步子迈得不大,学科结构不甚合理,热门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这些人目前虽基本具备应聘条件,但僧多粥少,不能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