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孔子的一个弟子向他请教:什么是智慧?孔子深有感触地答道:"知人."就是说,要善于鉴别人啊! 重视"知人",是中国的传统.在孔子以前的典籍<尚书>中,就有"知人则哲"之说,比孔子晚200多年的荀子也说:"知者知人."  相似文献   

2.
校友易中天     
余平 《人才开发》2007,(12):51-51
近日,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在武汉时,有记者点题让他谈谈"家教经",他一如既往话语"麻辣",称"最好的家教就是不教育"。他表示,在子女教育中,父母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下一代自由成长,"因为每个人只有一个人生,人生道路只有自己选择,别人替代不了"。(10月11日  相似文献   

3.
百万富翁     
甲太太:是我让我先生变成百万富翁的喔! 乙太太:哦?那他本来是做什么的? 甲太太:他原来是千万富翁。 乙太太:……  相似文献   

4.
雍正帝认为,"治天下之道惟用人,除此皆末节也"。他在选拔任用内外官员上,除首要考察是否清正廉洁公忠勤慎外,还要求官员要有干事的魄力。知县不干事坐五年大牢雍正帝指出,当官的若是不干事或干不了事,人品再好,也不过像个"木偶",是个摆设,起不到治世安民的作用。雍正曾把守国法、无过错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种是听话顺从但平庸无为之辈;另一种是有才干有主见但不免常有不同意见的人。  相似文献   

5.
张晓政 《人才瞭望》2017,(19):85-87
子产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执政郑国22 年,使郑国从内乱不息、外患不止到社会安定、道不拾遗、百姓安居乐业,特别是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展示出了高超的政治才干与智慧,也因此深受时人和后世敬仰. 历史上常把他和管仲并论,如称"《春秋》上半部得一管仲,《春秋》 下半部得一子产,都是救时之相",甚至称其为"春秋第一人","春秋卿大夫未有能及之者". 值得一提的是,与子产同时代的孔子也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他"足以为国基",乃"古之遗爱也".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找不到原版孔子孔子,永远不会远离中国人群的两千五百年前的老祖宗。中国人都知道他。但现代大陆中国人知道他,仅止于知道有这个人,孔子到底是这么回事,不知道。于是,再造一个孔子乃至再造  相似文献   

7.
孔子不但将诚信视作重要的行为规范,而且视作治国之本。在中国古代数百位帝王中,唐太宗对孔子这一理念的理解特别深刻,他既不赞成像刘邦那样杀戮功臣,又厌恶好用诈术的魏武帝曹操,他对群臣推心置腹。尤为难得的是,能  相似文献   

8.
霸者,大也。古往今来,霸者纷纷,今者尤甚。前有自考"考霸"--14年考12张文凭、高考"考霸"--38岁连考13次,现有公务员"考霸"--法学硕士毕业生辗转南北赶考公务员。然而,同为"霸"者,命运不一。自考、高考"考霸",一片叫好,公务员"考霸",誉者有之,谤者有之。人们不禁思考:莘莘学子何以对公务员情有独衷?考公务员,学子就业途径之一,"考吧",无可厚非。以大无畏的气概辗转十省市,赶考不停,成为"考霸",就让人感到吃惊。公务员考试,"罢"还是"不罢",这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霸者,大也。古往今来,霸者纷纷,今者尤甚。前有自考"考霸"--14年考12张文凭、高考"考霸"--38岁连考13次,现有公务员"考霸"--法学硕士毕业生辗转南北赶考公务员。然而,同为"霸"者,命运不一。自考、高考"考霸",一片叫好,公务员"考霸",誉者有之,谤者有之。人们不禁思考:莘莘学子何以对公务员情有独衷?考公务员,学子就业途径之一,"考吧",无可厚非。以大无畏的气概辗转十省市,赶考不停,成为"考霸",就让人感到吃惊。公务员考试,"罢"还是"不罢",这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霸者,大也。古往今来,霸者纷纷,今者尤甚。前有自考"考霸"——14年考12张文凭、高考"考霸"——38岁连考13次,现有公务员"考霸"——法学硕士毕业生辗转南北赶考公务员。然而,同为"霸"者,命运不一。自考、高考"考霸",一片叫好,公务员"考霸",誉者有之,谤者有之。人们不禁思考:莘莘学子何以对公务员情有独衷?考公务员,学子就业途径之一,"考吧",无可厚非。以大无畏的气概辗转十省市,赶考不停,成为"考霸",就让人感到吃惊。公务员考试,"罢"还是"不罢",这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霸者,大也。古往今来,霸者纷纷,今者尤甚。前有自考"考霸"--14年考12张文凭、高考"考霸"--38岁连考13次,现有公务员"考霸"--法学硕士毕业生辗转南北赶考公务员。然而,同为"霸"者,命运不一。自考、高考"考霸",一片叫好,公务员"考霸",誉者有之,谤者有之。人们不禁思考:莘莘学子何以对公务员情有独衷?考公务员,学子就业途径之一,"考吧",无可厚非。以大无畏的气概辗转十省市,赶考不停,成为"考霸",就让人感到吃惊。公务员考试,"罢"还是"不罢",这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大领导",一种是"小领导"。这里说的"大"和"小",并不以之为高低论,有的人职位高,却是"小领导",有的人职位低,却是"大领导"。大领导是"调控型"领导,小领导是"工匠型"领导。大领导应付裕如,"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小领导急不可耐,  相似文献   

13.
身勤.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就是这样,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早起"成为军营中的无声纪律,曾国藩手下的幕僚、将领无不早起练兵.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湘军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与太平军抗衡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4.
曲士 《人才瞭望》2015,(1):69-70
从古至今,如何选拔人才都是当政者的难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甚至换一个人上台就换了套标准,但这些标准却未必合理。下面就来看看古代选才取士的误区;这也值得今天的管理者借鉴。以言取人有些用人者常常被他人的花言巧语所惑而轻率地用人。孔子就很憎恶这种言论上的君子行动上的小人,他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主张在用人上既"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战国时,秦军攻打  相似文献   

15.
引进外国新技术嫁接在希望田野 古人的"食",多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粮食之意.据说,仓颉造字,造到饭字时,伤了一番脑筋,后来不知怎么灵机一动,一下造了一个千古绝字:"飯",即一个"食"加一个"反"字,成为了"饭"字.其意不言自明,有"食"大家高兴,无"食"大家造反.  相似文献   

16.
《论语》记载孔子罕言"性与天道",但孔子关于"性与天道"的思考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史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论语》中孔子的天命思想,从而论证其中具有的超越性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拜读了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的大作《教学生活得像个"人"》,为他的睿智及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魅力,是靠他的学识、能力和人品建立的。他对教育有着独特的思考,他认为语文教学最大的失误是"不读书",他呼吁"还我琅琅读书声","读书人要读书";他很有个性亦很传统,从他对课文  相似文献   

18.
先秦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诸子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个学派最为著名。儒家虽为显学之首,但不立于一尊的地位。故各家对孔子的毁誉不一。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  相似文献   

19.
记得刚进师范院校的时候,很醒目的地看到学校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先生的这八个字非常简练的概括了对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学高为师",这四个字是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说出做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求教师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为学生准备一桶水。"身正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积弊,提出了一个新的治国方略,这就是以和谐社会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来统领经济和政治的整体发展."和谐"的呼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国发展的主旋律.纵观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曲流传久远、弹奏至今的古典乐章,而奏响这首古老旋律的正是中国悠久的礼教传统和礼仪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礼仪"促"和谐",不仅铸就了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文明古国"的称号,同时,也赋予了中国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传统的礼仪文化依然呈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