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如何弘扬传承该民族优秀的文化,是一个备受关注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借鉴近年来的双语学理论,根据对柯尔克孜族语言使用现状的调查材料,对如何搞好该民族双语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构建和谐的双语教学模式,既有利于促进柯尔克孜族双语教学的发展,又有益于该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古代柯尔克孜人的文化生态是指柯尔克孜民族及其游牧先民们更多的是依赖对生活的模仿,包括再现狩猎、游牧、采集、劳动、战争、婚嫁等生活场景与自然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生态和舞蹈艺术,柯尔克孜族舞蹈既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有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柯尔克孜族舞蹈体现了柯尔克孜民族的民俗文化、风情习俗、思想观念和审美心理,本文主要在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与生态环境、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播、柯尔克孜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柯尔克孜族在历史上有多次迁徙,因此,迁徙对柯尔克孜族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信仰、习俗等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黑龙江柯尔克孜族与新疆柯尔克孜族是同源同族,但宗教信仰不同,黑龙江柯尔克孜族信仰的是萨满教和藏传佛教,保留着祭祀祖神、蛇神、马神等习俗.黑龙江柯尔克孜族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和一些原生态文化的遗存,加之...  相似文献   

4.
1 东北柯尔克孜族是18世纪中叶从西北迁入东北的,居住于乌裕尔河流域。自来东北之日起直至解放初期,他们一直将渔猎生产作为自己的主要谋生手段之一,并因此创造了较高的渔猎经济和渔猎文化。 渔猎生产是一种原始的生产活动,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起,人类就从事渔猎生产。柯  相似文献   

5.
宗教认同是民族文化认同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民族间宗教认同的相似度越高,其民族的同源性就越强.通过比较古越民族与台湾原住民族在传说、典籍中所反映的宗教信仰,发现他们的宗教信仰非常相似,都表现为洪水神话、蛇生始祖的民族起源说和鸟神崇拜,可见古越民族与台湾原住民族在民族文化认同的根源上具有一脉相承性.  相似文献   

6.
迈步礼仪是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的一种礼仪,是两个民族人生中每一个孩子都给过的一种重要的礼仪之一。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柯尔克孜族人的迈步礼仪(tushamesh keyuu)及其进行过程、礼仪中的一些细节、文化和民俗,分析了柯尔克孜族人迈步礼仪(tushamesh keyuu)的意义、礼仪的育人作用和社会交际意义。本人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后写出了本论文。  相似文献   

7.
<正> 任何一种完善的宗教必然包括信仰体系、宗教社团和宗教仪轨三大组成部分。宗教的传播取决于构建宗教三大组成部分的社会条件是否完备。宗教要实现跨族传播,必然要面对非同质文化的客观现实,而民族文化又是该民族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系,因而宗教进行异族传播时,直接的制约因素必然是相关民族的文化差异。若两个民族文化接近,则构建宗教三大组成部分的社会条件必然相似,宗教传播则易于实现;若两个民族文牝差异甚远,受制于文化的社会生活条件必然差异很大,宗教跨族传播必然会遇到困难。就这个意义上说,宗教跨族传播的制约因素之一,核心在于有关民族的文化异同。本文拟综合比较我国宗教跨族传播的既成事实,探讨民族文化制约宗教跨族传播的原因、机制和结果,以供预测我国宗教跨族传播参考之需。  相似文献   

8.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音乐相当发达,乐器种类颇多,其中库木孜琴是他们最喜欢弹拨的乐器之一。千百年来,库木孜琴不仅流传在柯尔克孜族人民之间,还流传到其它民族地区以至国外。唐代(公元618—907年),柯尔克孜人把库木孜琴作为贡品献给唐王朝,后来唐朝廷又将库木孜琴作为大唐乐器转赠给日本,据日本的一些书籍记载,库木孜琴在他们那里至今尚可觅得。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七年七月下旬,黑龙江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齐齐哈尔市举行,历时五天.这次会演是继一九八三年全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一九八四年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之后,各族文化艺术交流的又一次盛会.各代表队通过丰富多彩而独具风格的表现形式,展现了我省少数民族各项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呈现了各少数民族经济繁荣发展,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景象.在这次会演中,有14个地、市代表队演出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歌舞,展现了我省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锡伯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他们当中有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农民,有来自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10.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其所拥有的传承文化是具有明显民族特征和古文化特征的。因此归属于柯尔克孜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具有绝对的价值属性。文章以研究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为主要目标,以国内柯尔克孜族的发展现状为准,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交流体系进行了详细探究。希望文章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可为相关少数民族文化维护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宗教问题主要是由超世的以信仰为核心的宗教差异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它外化并辐射至与信仰体系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诸多方面,从而构成不同宗教、教派、宗教与社会公共生活、民族、国家之间以及国际问的矛盾.宗教热点问题,究其实质就是具有宗教因素的各种社会关系在不同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不同思想文化交汇点上的冲撞.从国际层面如何有效调控和处理宗教热点问题,始终是关乎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大事.本文仅撷取2009年世界宗教热点问题中的十例加以评析,旨在探讨宗教热点问题发生的机制和规律,正确把握宗教问题与国际政治生态的涵化关系、国际政治与宗教问题的交织关系,以期能为更多的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并通过共同参与和群策群力的方式来化解宗教纷争,进而推动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团结进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资料梳理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青海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场域的空间表达与社会秩序的当代建构为主题,探析了新时期青海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多样性、区域文化的互动性、民族文化在区域利益层面的博弈性等多重社会文化样态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民族地区多元民族文化并存共生、良性互动与包容共享,是建构国家利益、区域利益、民族利益和谐共生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决定民族特征和文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宗教冲突实际上是文化冲突.宗教问题虽然主要由超世的信仰为核心的宗教差异引发,但其实质是具有宗教因素的各种社会关系在不同经济利益、政治权利和文化权益上的深刻反映.在何种视阈下解读宗教问题,关乎从国际和国家两个层面有效调控和处理宗教热点问题的政策的价值取向,从而关系到人类社会自身的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清代黑龙江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名称、身份、社会地位等问题,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柯尔克孜族历史文化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几乎都与民族、宗教问题相关联。宗教问题涉入民族问题当中并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国际政治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一种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将对社会稳定、国际关系发挥长期的影响作用,各国应该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强宗教文化的交流,促进宗教间的平等对话,使宗教发挥其社会功能的良性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在我国北方各民族的信仰世界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满族、蒙古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等民族的民俗生活中至今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萨满教信仰活动。改革开放后,各地萨满活动和祭祀仪式明显增多。萨满文化对当代人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表现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的继续发展,对于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都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但在开发利用萨满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保护萨满文化的本真性,注重真实,浓缩精华,强调知识性和观赏性,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正确区分萨满祭祀风俗和封建迷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方各民族,包括东北和西北的阿尔泰语系各民族,自古以来一直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尽管一些民族后来信仰了现代宗教,如伊斯兰教、藏传佛教,但萨满教的痕迹还在,依然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与习俗。本文从北方古代民族的萨满教信仰论起,直到现代民族的萨满教传承与遗存,对北方民族与萨满教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宗教对发展民族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面了解宗教的社会联结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心理调适功能和社会调节功能;必须正确认识宗教的二重性特点、长期性特点、群众性特点和复杂性特点;必须通过强化思想教育、处理好多种关系、实施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弘扬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等路径,依法管理宗教...  相似文献   

19.
<正> 民族和宗教是两个不同概念、不同性质的问题,然而民族的分布与宗教的传布之间,往往又呈现出某种复杂的关系,以至人们时而对民族和宗教之间的联系产生疑惑及误解。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阐述,民族通常是指一定的历史阶段所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宗教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普遍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人们头脑中对外部世界的虚幻的反映,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所以,民族和宗教之间,原本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它们既不是同时产生的,又各有自己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不过,民族和宗教在地理条件的作用下,也产生了某种  相似文献   

20.
印度人移民菲律宾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他们主要是来自旁遮普地区信奉锡克教的锡克人和来自英属印度信德省信奉印度教的信德人。在与印度宗教文化、习俗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里,菲律宾印度人进行了一定的文化调适,在自觉或不自觉中逐渐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缩小与菲律宾主体民族之间的社会、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