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余江 《科学咨询》2009,(24):4-4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指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为此,校长加强学校的校本管理,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引领,其工作的切入点,应当是建立相关的教学研究制度。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关于课改实验要求的<通知>指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强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成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是时代的呼唤,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切实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欠缺日益凸显,校本教研被期待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充分发挥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迫切需要。浙江温州灵溪一中2005年参与温州市教研院牵头的省教研课题《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策略研冤》,致力于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和行动推进,探索适应新课改的基于校本的文化营建和学生、教师、学校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研”)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最终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育人的质量。校本教研过去一直有,现在来认识它,应该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但重在发展和创新。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设置,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教研已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老师成长的必然要求。我们北碚实验区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重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价他的校长。”由此可见校长在学校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实施校本教研的学校里,“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第一负责人,校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定校本教研的制度制定合理的校本教研规章制度,能够使教学研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它使得教学研究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听课制度、说课制度、评课制度等制度体系的形成,能够使教师对教学研究产生更加深刻、具体、直观的认识,不再将教学研究看成是有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能够主动根据制度来安排自己的行为。二…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乃至课堂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  相似文献   

7.
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乃至课堂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意解决实际问题,又注意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是保证新课程实施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简称,以校为本的教研,是一种"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教学研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教研制度,就是把学校建成为有活力的学习化组织,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本文从四方面阐述关于校本教研的思考,即:提供支持,营造浓厚教研氛围;改变方式,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建立机制,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搭设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扎实开展互动式、反思式、引领式、共享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既丰富了校本教研的内涵,又满足了广大教师的内在需要,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也取得了大量富有使用价值的优秀科研成果,加快了新课程的实施步伐,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强化校本教研 推进新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教研作为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制度建设,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为了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一、校本教研的认识校本的教学研究,是指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  相似文献   

10.
一、深化认识:提高校本教研质量的重要前提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木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开展校本教研,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浅谈校本教研 寻求教学管理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教研是以本学校师生情况,所教教材,结合新课标,新教参,分学科、分年级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也是一所学校熏陶教学理念,构建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转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校本教研制度是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机制系统,它包括教学研究活动的导向机制、活动机制、保障机制.同时又是振兴学校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中职化学的课改中,理念、教师的素养、课程教学必备的设施、新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与课改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应大力加强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强化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革人才培养制度,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从而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实现和谐、平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校本教学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的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要在学校真正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社会日益重视的一个问题.教学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研与网络相结合,充分利用了网站、UC视频、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博客、网络论坛等多种渠道,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互帮互助、专业引领,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将成为信息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关于课改实验要求的《通知》指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是强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 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 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  相似文献   

16.
伍天禄 《科学咨询》2010,(12):68-69
在中职化学的课改中,理念、教师的素养、课程教学必备的设施、新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与课改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应大力加强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强化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革人才培养制度,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从而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实现和谐、平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校本教研是以本学校师生情况,所教教材,结合新课标,新教参,分学科、分年级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也是一所学校熏陶教学理念,构建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转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校本教研制度是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机制系统,它包括教学研究活动的导向机制、活动机制、保障机制。同时又是振兴学校的一条重要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是指教师把自我的教育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评价,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校本教研中最普遍的形式和最基本的途径.实施校本教研,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在教学设备、师资、生源及科研课题立项等方面与城市学校有明显差距,而教育反思则不受这些条件的局限,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具有同等的教学研究机会.故我们应当抓住校本教研的精神实质和关键,积极开展教育反思活动,有针对性地实施校本教研,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9.
以校为本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与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逐步深入到我们的课堂中,面对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师们应增强教研意识,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并最终成为校本教学研究的积极实践者呢?我在近三年的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教师的素质.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认为,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办学条件是基础,转变观念是前提,改革课程教材、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核心,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作为一个好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学校能否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教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