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元是清初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坚决反对宋明唯心主义理学,揭露理学以理“杀人”①的本质,其批判锋芒直指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颜元对程朱理学的批判集中在人性论和认识论两个问题上,本文只涉及前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是程朱理学。但在理学中,又有官方理学与非官方理学的区别。官方理学是以明代薛瑄、胡居仁,清代熊赐履、李光地等人为代表的理学,其学与权力、利禄相结合,在理论上日渐僵化。非官方理学是以明代罗钦顺、王廷相,清代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为代表的理学,其学对程朱均有所批评,富有理论的创新性。在明清,官方理学与非官方理学都批判心学。对他们来说,心学无疑是异端之学。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封建统治阶级使程朱、陆王理学走向极端,已出现了危机。尤其王夫之、戴震对理学的有力批判,更动摇了它的统治地位。王夫之提出要砍除理学的痼疾,治国以不应循古人足迹行进,要因时制宜。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卷下说:程朱理学天天鼓吹分清天理、人欲,极力抬高天理,而把“人之饥寒号呼,男女哀怨,以至垂死冀生”,皆视为不合天理的人欲,要人们革除,使人求生不得。由此,戴震得出结论说,理学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子。颜元认为理学毁坏人才、灭绝圣学和败坏世风,而儒家思想真正学术却日趋衰竭。于是他强调教育之大务在明人伦,真正掌握仁义礼智等德性,而后要学实业。提出要以七字富天下: “垦荒、均田、兴水利”;以  相似文献   

4.
17世纪中叶,亦即通常所说的明清之际,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李颙、傅山、颜元等一大批极富批判个性的思想家。他们对中国古代后期封建宗法社会君权政治及其思想意识形态进行了总体性的批判与重构,开启了封建文化内部的自我批判与时代转型。颜元实学思想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5.
颜元迷恋于程朱理学长达8年之久,但具体内容学术界未曾提及.事实上,以"孔颜乐处"为切入点,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身体力行道德禁欲主义,是颜元受程朱理学影响的具体内容所在.颜元之所以能自成一家,创立颜学,是其敢于同以往崇信的对象决裂,并对此进行深入批判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理学在晚清虽已式微,但虔诚信仰者不乏其人.清代名臣曾国藩治学博采众长,但以理学为宗.其论理势承袭王夫之,讲究理势合一,明理因势;其论理欲追随程朱,强调存理去欲,循礼治欲;其论理气则兼收程朱、张载、王夫之思想,主张气以理宗,理因气丽.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位杰出的人物——颜元。他不仅是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和进步的教育家,而且说他是我国人才学的一位先驱者,也是当之无愧的。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省博野县人。他一生未曾出仕,长期在农村从事教书和行医,晚年应邀讲学于河北肥乡漳南书院。在主张学以致用和批判理学的态度上,他不仅比同时代的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更激进一些,而且也比 往的任何一位思想家都更为注重人才的问题。他把“举人才”列为“九字安天下”施政纲领的首要内容,并且反复强调人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人才者,政事之  相似文献   

8.
顾炎武与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针对明末政治腐败和明清易代的大变乱,他们的政治思想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性。在“君权”观念、赋役苛重、法令繁多等问题上,他们都提出了明确的主张乃至解决问题的措施。总体而言,顾炎武、王夫之都以爱国者身份出现,政治主张的进步性是一致的;具体而言,二人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方面,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主要导源于其学术理念的差异。顾炎武、王夫之都对作为封建社会后期统治思想的宋明理学进行反思,但王夫之偏重总结,从而建立起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顾炎武则偏重批判,从而体现出带有近代性质的启蒙意味。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的历史振荡,促使王夫之等人掀起对传统思想进行理论反思的潮流。而清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武力镇压汉民族反抗的同时又实行思想钳制,一方面继续尊奉程朱理学为正统,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在这一背景下,便出现了乾嘉年间致力于训诂考据的经学派别。然而,历史的回流并未能阻挡明清之际诸大家掀起的批判总结理学的思潮继续按其固有的轨道发展。戴震便是乾嘉学派中在考据形式的隐蔽下反对程朱理学的思想家。也许他  相似文献   

10.
顾炎武对理学的批判,主要是对明代及清初之“伪理学”即阳明心学及其末流的批判,其主要论点是心学为经学之害、心学清谈误国、心学“不自知堕于禅学”和“外仁、外礼、外事以言心”。这些批判也附带着一些对于程朱之学的负面评价,不过这些负面评价,主要是认为《二程语录》《朱子语类》之类的语录在客观上给脱离经典而空言性与天道的心学之兴盛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同时也认为程、朱的某些言论有涉禅之嫌和导向心学之可能,这反映出顾炎武的儒学发展思路不同于宋明理学家融合儒、释、道的儒学发展思路,而是主张在保持儒家文化的纯正性前提下来发展儒学和体现儒学的经世实用之功效,但在总体上顾炎武充分肯定了程朱理学“据经论理”的经学本性,并否认宋代理学与明代心学之间有必然联系。然而,在以“仁”为核心价值的儒家文化价值观上,顾炎武通过对儒家“性善”理念的重新诠释,又表达了其不同于以程、朱、陆、王为代表的理学家主张“存仁灭私”“存义灭利”的价值观:以“仁爱寓于私情”的观点为主要标识、反映明清之际时代要求的新仁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杰出教育思想家颜元在倡导实学教育的同时 ,对传统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矛头直指理学教育。他认为传统理学教育是“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教育 ,此种脱离实际的“习静”、“书本”教育弊害深重 ,实足以冒乱圣学、损毁人才、旷废政事、败坏风俗 ,必须彻底摧毁。颜元对传统理学教育的批判意在激发青年的民族意识 ,与清朝统治者利用理学麻痹青年的教育政策作斗争 ,虽有过激之言 ,然重实求是的思想光芒于今犹鉴。  相似文献   

12.
戴震哲学思想之天地虽不若王船山、颜元宏阔 ,其理论成就也较王、颜为逊色 ,但他在对宋明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批判 ,以及在这种批判中所提出的一些颇赋近代意义的新观念和新思想 ,奠定了戴震作为一位 18世纪的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颜元哲学是一个有着内在理路的思想体系。这个内在理路始于“辩学”对问题的提出与辩驳,经由“明道”之论证,最后落实于“致用”。其中,“辩学”是颜元循着“东林”以来理学批判的余绪,在“经世致用”时代精神的导引下,反思晚明以来“反王尊朱”的学术趋向而根本否定理学,倡导复兴周、孔“习行六艺”之学、教,从而展开其全部学术批判与建构的逻辑起点,这是其哲学思想体系构建的内在理路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钱谦益既是经学倡导者,又是异端思潮鼓吹者。他反对理学,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入批判理学思潮的发起开辟道路,显示出一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的清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是一个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在封建社会后期,代表着进步的社会力量,向变种的孔学——程朱理学,展开了批判,在儒法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北宋以后,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向后期过渡,反动的孔学逐步演变为一套极端唯心论的理学。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时期顽固坚持反动立场,恶毒攻击王安石变法的程氏兄弟(程颢、程颐),而集其大成者则是那个口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的朱熹。在封建社会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朱熹适应大地主阶级维护反动统治的需要,继承其祖师爷孔老二的天命论,并加以梳妆打扮,精雕细刻,建立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朱熹讲理学玄而又  相似文献   

16.
颜元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颜李学派的开创者。颜元对程朱理学的态度是一个变动的过程:从崇奉到怀疑,从怀疑到批判。这是颜元对中国传统学术抉择的过程,也是学术和社会互动的结果。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扬弃,颜元构建了自己的学术体系,并最终形成了一个在中国学术史上广具影响的颜李学派。  相似文献   

17.
费密(1625—1701),字此度,号燕峰,四川新繁县人。费密承其家学,毕生研究经、史,著有《弘道书》、《尚书说》、《史记补笺》等。晚年定居泰州,与万斯同、万斯大、阎若璩、钱谦益等往来,“纵横经史”,学问圈内的人皆“推服其经术文章”。然而他的著述大部分“湮晦罕传”,终致“三百年来几乎没人知道”,诚为可惜。 费密生活于明末清初,其时统治了中国思想界六、七百年的宋明理学已江河日下,成为思想界众矢之的。王夫之从哲学思维的高度,批判、改造了理学诸多范畴和命题,建造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从而终结了理学;黄宗羲等人侧重政治问题,痛斥了理学所维护、所美化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等人则以宏扬汉学、倡导训诂考据,来否定理学“发明义理”的治经路数,挽救理学“空谈义理”所造成的巨大的社会危机。费密推崇汉学与顾炎武接近,然他的特色在于集中全力攻击理学的所谓“道统”论。  相似文献   

18.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号习斋,河北博野人。他对宋明唯心主义理学作了尖锐地批判,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唯物论者、进步思想家。颜元的政治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早期著作《存治编》中。在《存治编》里,颜元提出了“井田、封建、学校,皆斟酌复之”的三大政治纲领。他在“复古”的旗号下,表示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满和批判。梁启超曾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特点为“以复古为解放”(《清代学术概论》1954年中华书局版第6页),这是很对的。这一特点,在颜元的政治思想中表现尤为突出。前几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把历史上凡主张“复井田”、“复封建”的政治见解,一概斥之为复古倒退。那种不作具体分析的历史唯心论的方法,是要不得的。 一  相似文献   

19.
如何看待“理”、“欲”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内容。王夫之从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出发,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所阐述的“理寓于欲中”、“理欲合一”和“天理与人欲均衡发展”等观点,不仅开创了理欲学说的新范畴和新境界,而且对于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杜国庠在《玄虚不是中国哲学的精神》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我们认为中国哲学的精神,不是‘经虚涉旷’,而是‘实事求是’。”这一见解,抓住了中国哲学的实质和核心。他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也坚持和发扬了这一优良的中国哲学的思想传统。对明清之交的哲学思想,杜国庠非常重视。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和颜元的“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作了高度的评价,对他们的民主主义等进步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