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试图以毛姆小说中的故事情结为切入点,分析毛姆小说的特质。毛姆以“讲故事”这一古老而传统的形式,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开掘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层隐秘,追求精神家园的重建和完满。  相似文献   

2.
老舍在他的中短篇小说中构造了一系列第一人称叙述人形象.按其主体特征,老舍的此类小说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采用较为简单的叙述方式,叙述人只是单纯的旁观者,性格简单明晰;后期叙述人表露出强烈的主体意识,身兼故事的讲述者与参与者,具有复态情感.老舍借鉴了英伦作家如康拉德、狄更斯等人的叙述技巧,但同时又坚持了民族的文学传统, 并以现实主义立场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革新.  相似文献   

3.
对于现实主义,毛姆的看法很独特:他批判同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歪曲自己的人物”,表明了自己的操守和原则。然而,在表现主义思潮盛行之时,毛姆的扛鼎之作《刀锋》问世,却在读者和评论家中引起很大争议:徘徊在表现主义时代,毛姆还在多大程度上信守现实主义的原则? 《刀锋》的问世是否表明毛姆已经有了放弃现实主义的冲动? 如果不是,那么毛姆试图在突破什么? 现代主义是否已成为毛姆的又一方向? 更深的疑问是,毛姆是在什么背景下有了如此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与毛姆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对毛姆小说创作有着深刻影响,表现在思维方法、形象塑造、性恶论、情欲描写、叙述风格等多个方面,研究基督教对毛姆小说的影响,可以加深对毛姆创作思想与艺术技巧的认识,对于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毛姆小说提供崭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毛姆出生于法国巴黎,后来又到了德国海德堡大学读书。其自身的生活思想经历以及当时欧洲流行哲学思潮的影响,为毛姆往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基础,并且也奠定了影响毛姆一生的生活哲学观。此外,毛姆还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整个西方世界弥漫着凝重的迷茫感、陌生感、痛苦感、孤独感、荒诞感、悖谬感等。两次大战使得毛姆开始质疑西方近代文明,因此,在毛姆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淋漓尽致地渗透着毛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逃离思想。本文运用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结合毛姆的长、短篇小说作品进行系统归纳及深入分析,以便深刻理解毛姆思想中对人性恶的逃离意识。  相似文献   

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独白的书信体格式讲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情故事。通过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述视角阐述了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之间的关系,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陌生化角度引出了作者的叙述技巧,并由第一人称叙述下的性别神话引发对女性建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毛姆是20世纪著名的作家,其短篇小说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在揭示与把握人物时,对人性的描写并非简单地进行好与坏的区分或善与恶的定位,也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富于变化的情节,将人性的善恶融为一个复合体,善恶相间,螺旋演进,形成善恶双螺旋的表现艺术。文章通过解读与分析毛姆的几篇代表性短篇小说,指出善恶双螺旋是毛姆人性描写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对生存意义的追问过程中,毛姆首先注意的是宗教,基督教神职人员的虚伪自私,繁琐、苛刻宗教仪式和教规,以及其教义的虚妄矛盾性,最终令毛姆与基督教及其所倡导的道德分道扬镳.随之,毛姆寄托于理性、哲学的期望也相继幻灭,是神秘主义令毛姆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就在对于自己生命的独特体验之中.从抛弃宗教到回归宗教,毛姆完成了向生命本源的回归,成为有着真正信仰的人.  相似文献   

9.
毛姆因其塑造了诸多在婚恋关系中不忠的女性形象而被认为有厌女情结,但实际上,在经历了时代变迁和个人成长之后,毛姆笔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从蒙昧到觉醒并最终走向自觉的嬗变.这反映了毛姆本人态度的变化,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毛姆在写作中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处在世纪之交的女性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并对此表示理解与同情.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明进入工业社会以后 ,人性成为作家极力探索的领域。他们从文明缺撼的角度 ,在不同层次上揭示和批判了西方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人性的邪恶在毛姆的作品中描写的最多 ,因此而遭到了冷遇。同时 ,毛姆在其作品中为西方人提供了拯救自我 ,拯救人性的处方。本文通过分析毛姆的三部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中主人公的人生历程 ,寻找毛姆的人生态度以及其独特的人性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11.
置身于繁华纷扰的十里洋场后,租界的精神气候逼迫鲁迅在创作上改弦易辙。租界文化环境给鲁迅的杂文带来了一些明显变化:一、创作内驱力由主动转为应对。二、杂文批判的视野越来越窄,思想境界不如前期广博大气。三、鲁迅前期杂文直面的是整个传统文化和制度,后期杂文指向十里洋场的恶习;前期是宏大叙事,后期是琐碎叙事;前期是反传统农业文化,后期是反现代商业文化。鲁迅《故事新编》前后期小说风格境界的差异,明显是租界文化影响的结果。同样是诙谐,前期三篇小说的诙谐出于至性深情,流露出浓厚的悲悯意识, 是悲剧的诙谐、认真的诙谐,后期五篇则有点滑稽玩世,透露出轻薄的精神优胜,是喜剧的诙谐、油滑的诙谐。《故事新编》前期三篇糅入了更多的主体性,后期五篇基本上属于“他者”故事的讲述,缺乏个体生命体验的热烈参与。  相似文献   

12.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堪称一绝,在叙事上独具特色。与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不同,莫泊桑喜欢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他笔下的叙述者"我"并非都是全知全能,大部分叙述者权利有限。更为独特的是,他在这类作品中首创的叙述分层的手法,使得人物成一种对话关系。他对叙述者权利的限制使得作品意义留有空白。叙述语调的中立要求读者积极参与作品意义的建构,这极大增强了短篇小说的可读性,也使他的作品带有现代主义的气息。  相似文献   

13.
他用属于自己的文字和记叙方式,讲述故事。那书,那从书中流露出的情怀,所表达的意境,早已超越传统的基础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的叙事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是一位“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一篇能够体现其现代叙事艺术的精品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多种聚焦的转换、时序的变形和重复手段的运用,展现了麦康伯从懦夫转变为硬汉的过程,凸显了麦康伯人物形象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叙述视角、叙述结构、叙述手段三方面的分析,探讨小说精湛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治学严谨又富有创新意识的学者、作家吴组缃先生,其创作的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体现了其圆熟的创作技巧,同时也在这种精到简洁的叙事技巧中突显了处于男权中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现代中国的传统价值信仰体系溃散历程和现代作家的“故事新编“为背景,通过对叙事诗《蚕马》的故事渊源追溯和详细分析,展现冯至独特“故事新编“的创作手法,以及隐藏“新编“之中的隐秘结构:试图重新回到传统经典寻找支撑自己灵魂的“少女“,而这种努力最终不过仅仅成为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相似文献   

17.
中篇小说集《青山绿水》清晰地体现出何顿擅于讲述爱情故事的文学创作才能。何顿将这些爱情故事聚集于黄家镇这个地方,通过回到生活现场,以冷峻的笔调,生活化的语言,运用多种叙述方式,细密地呈现出底层市民群体的情爱姿态。何顿通过对底层市民群体爱情问题的关注,不仅写出了城市底层生活的艰辛和现实的残酷,还从生活的角度,对悲剧产生的时代因素和人性内涵作了形象化的挖掘,让我们从人性的视角理解到生命哲学中的朴实意蕴。  相似文献   

18.
在理性伦理层面,鲁迅执着地批判和反抗传统伦理,但在小说叙事伦理中却对传统伦理的诸多方面有所担待,并且充满着不可排遣的紧张冲突,这既是思想、文化转型时代普遍人心秩序的反映,更是鲁迅个体伦理困惑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在理性伦理层面,鲁迅执著地批判和反抗传统伦理,但在小说叙事伦理中却对传统伦理的诸多方面有所担待,并且充满着不可排遣的紧张冲突,这既是思想、文化转型时代普遍人心秩序的反映,更是鲁迅个体伦理困惑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传统"英雄杀嫂"故事多借助英雄在"酒与色"、"江湖与家庭"、"兄弟与妇人"等多元选项中做出既合乎江湖规则又合乎伦理道德的选择,以确立英雄在江湖中的地位,为此,作品往往以丑化妇人,杀死妇人作为叙事策略。金庸在借用这一故事类型的同时,也必然地沿袭了故事所传达的主题,这是作者无法自主的。金庸对这一传统母题的创造性改造主要表现在叙事时空的安排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