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大新的新时期军旅小说创作大体可分两类──战争小说与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在战争小说创作中,周大新在英雄形象的平凡化塑造及战争小说形式的创新上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创作中,他对军人价值进行了多层次的开掘,并且于农村和军营的艺术交叉点上进行描摹。显示出他作为农村出身的军旅作家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80年代的英国小说高继海80年代英国小说的一个总体趋势是回归传统。不少作家认识到现代主义美学过分强调形式和主观经验的局限性,发现传统小说宽阔而灵活的形式能包容不同社会环境里的新事物和新的矛盾冲突。在经历了小说形式的各种试验后,许多作家恢复了传统小说中...  相似文献   

3.
秦地小说对民间原型和民间诗意的体认、消纳和再造,显示了“陕军”独特的创作优势,既使其地域特色格外亮眼,又显示了带有文学流派意味的风格特征.《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和《人生》等作品,无不是从民意的批判取向中获得基本的立场和观点,从而摆脱或超越政治中心(权力)话语以及书本观念的局限,拥有了某种综合性的批判力度和深度,而批判的指向既可顺向升华民间的批判,又可逆向省察民间的污垢.此外,尽地小说在积极化用或重构民间形式方面,也大都有相当自觉的追求,表现在:一、对泰地方言土语再造和利用,二、爱民间文艺的人物塑造模式的影响;三、支民间故事传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代前期,随着小说创作的繁荣鼎盛,有关小说的理论及其批评也终于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尽管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因小说本身就一直受到歧视而很难出现象西方那种评论小说的具有系统性的长篇宏论,但这个时期的小说理论及其批评,仍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那众多的小说序跋、评点以及文人杂著中,就包含了对于小说特性和艺术规律等诸多方面的认识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史传文学孕育出了中国古代小说,但是又阻碍了它的发展。续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续书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作者自觉的创作意识,采用了想像和虚构的文学手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挣脱史传传统的影响做出了贡献。它是古代小说从内容到形式对依存于史传传统现象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中出现的叙述者"我"的主要功能在于使小说叙事形式具有多变性,构成超叙述层和主叙述层在阅读时的多元化趋向.这一叙述者在从《呐喊》向《彷徨》的写作过程中逐渐由"现身"转向"隐身"显示了鲁迅现实主义写作风格有一个渐趋成熟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魏晋六朝是志怪小说繁荣的时代,历来对其繁荣的原因多从社会因素、文体演变等方面加以探讨。本文认为志怪小说包蕴的潜意识,诸如对生死、情爱、安全等人类永恒话题的关注,是志怪小说作家创作的内驱力。而且志怪小说的潜意识蕴含是魏晋六朝“人的觉醒”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显示出志怪小说从神话探讨自然、探讨宇宙起源转向了人类自身,这不仅是必然出现的文学现象.也是人类认识自身历程中的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8.
《呐喊》奠定了中国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此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正格”形式;而《彷徨》则是对这种格式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不周山》是鲁迅对小说正格形式的一个突破,却只是正格转换的一个开始。在《奔月》和《铸剑》的写作中,鲁迅并没有把这种突破进行下去。至《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等的写作,鲁迅对“油滑”的处理,已与前期有质的不同,完全采用了与正格小说不同的写法与格式,达到了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的化境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剖析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剖析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一个有影响的小说流派。这个小说流派所显现的整体风貌是对“全般”社会做“缩影式”的描绘,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它通过精心结构故事、细致描写场面、注重塑造人物等艺术手段,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这个小说流派的创作实践,提供了认识中国社会的生动教材,显示了革命文学的实绩,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元小说理论这一角度出发来解读艾丽丝·默多克的《黑王子》。《黑王子》的文学价值在于它的形式和结构。作品的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真实的层面,它让读者相信情节和人物的真实,另一个是虚构的层面,作品中多处表现了默多克作为作家的自我意识,以及艺术虚构性与现实性的关系。真实与虚构共存的结构使《黑王子》成为“关于小说的小说”——元小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先秦小说存在形式的几个共同特点,即驳杂性、衍化性和琐屑性,并进而以孔子、应予学派小说观念入手,比较他们的异同,探讨在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下,诸子的文学、哲学、政治观念和小说形式的有机联系及相互的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启蒙运动思想地影响下,在18世纪英国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下,兴起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它在形式上继承和发展了先前的文学传统,而英国小说家笛福、理查逊和菲尔丁的努力,则使其以新颖的风格,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扎西达娃在小说里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象征藏民族生命轨迹的梦,作品里的所有的人物也都在追寻着自己各种各样的梦想。达瓦次仁最终获得新生,显示出作者的美好愿望和民族自信。小说随人物的意识流动转换时空,将过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作为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故事,它真实地反映了藏民族的历史和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14.
东北作家群是一个伴着炮火烽烟而崛起的小说流派。这个小说流派的作品都追求一种阳刚的、粗犷的美,也就是“力之美”。在东北作家群的一系列作品中,对敌人的深刻揭露,对人民的热情歌颂,显示了生活本身的凄苦、惨烈和悲壮,也体现了作家们崇高愤慨的情怀,这主客观的结合,使作品获得了一种强力美的品格  相似文献   

15.
“先锋小说”的形式实验建立了小说艺术形式的本体意识,并使中国文学对“真实”的理解走向了一个高度。他们对叙述的执著,对语言表述方式的改变,给中国小说带来了很大影响,但其形式变革也包含着追求技术创新的躁进、作家价值建构的游移,以及对生活感悟的缺乏力度,这也导致了作家从整体上迅速丧失了先锋的锐利。重新思考“先锋小说”形式变革的意义以及缺失,将使我们对其“先锋性”作出更清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试论微型小说的立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小说是从80年代以来在我国迅速崛起并呈迅猛发展态势的一种新型文体,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追求使其显示出强烈的时代适应性。本文从追求丰厚的审美意蕴、显示强烈的时代意识和表现出深刻独到的人性思考等三个方面,对目前微型小说领城的一些创作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微型小说虽然篇幅极为有限,但完全可以突破文体的局限,追求一种丰厚、新颖和深刻的思想内蕴。并认为科学地体认微型小说的这种立意意识,对适应时代要求,繁荣文学创作,促进微型小说的蓬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普贤寺》在张贤亮的小说创作中具有特殊意义。小说以佛宗禅理观照主人公的心性,展示他们彻悟自己坎坷多难的一生,看破世事,放下烦恼,构建了快乐、安祥、崇高的精神世界的过程。这种独特的“终极关怀”带有浓郁的佛学色彩。在艺术上,小说采用了故事体的形式,散文化的手法。纵观张贤亮的小说,主要描写极“左”思潮酿成的人生灾难,从“苦难的现实”到“苦难的记忆”是他的创作心路。《普贤寺》所提供的摆脱“苦难的记忆”的纠缠,从精神炼狱中超拔的范式,显示了张贤亮小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李渔在中国小说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渔是清初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但长期以来,学术界更重视对其戏曲理论与戏曲创作的研究,而对其小说创作,特别是其在中国小说史中的地位则有所忽视。甚至有些权威著作,评价也不够公允、确切。本文在中国小说史的总体观照下,从李渔与他的前辈与后人的比较入手,在指出李渔小说种种局限和不足的同时,从李渔小说的“社会反论”问题,李渔第一个完成白话短篇小说的独立创作问题,以及李渔的小说观念、李渔小说独特的喜剧风格、李渔对话本小说形式的革新与推进等五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李渔对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发展的历史贡献,从而肯定了其在中国小说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幕间》的详尽分析,指出作者在小说形式上的实验,她提出的“戏剧一小说”致力于小说和戏剧界限的消弭,艺术与自然的融合。她塑造出的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改变了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失语、无名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正统的与异端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鸳鸯蝴蝶派作为一个小说流派的存在是无庸置疑的,它与文学史上公认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根本区别在于思想,而不在于形式,它所倡导的文学的娱乐功能正好弥补了中国现代小说重社会功利的偏颇。只要承认文学的审美作用中包含娱乐功能,鸳派小说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