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以其多变的色彩,不同的风格,不断地超越自己而给文坛带来了求新求变的新质。她创作风格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对文坛评伦家过去观点的挑战。王安忆小说以展示上海文化为审美对象,文中细腻委婉的笔触,对女性命运的历史关注,都标示出作家个人化女性写作的鲜明特征。小说创作中透露出深切的悲剧体验,是作家理性感受的升华,封闭性的情景设置,又使她的作品超越了世俗的时空,体现了王安忆更高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在言说着现代人在城乡对峙家园丧失、政治掌控时间流逝以及爱的虚幻和根的失落等种种生存困境之后,王安忆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直面与承担,她以对理想的坚守和精神的宏扬,肯定了人的主体力量,并为我们营造起一座理想主义的"精神之塔"。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明显地受到过福楼拜的影响,卡夫卡声称自己和福楼拜有某种血亲关系。作为精神导师,福楼拜将卡夫卡引领进了一条源于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又超越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道路。福楼拜是卡夫卡永远的诱惑,卡夫卡在福楼拜的精神引领下,走上了自已的寻求之路。卡夫卡学习和借鉴了福楼拜的叙述文体。福楼拜因为拒绝一切派别而自成一派,卡夫卡无疑从这里获得了启示和信心。  相似文献   

4.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随着叙述意识的自觉,叙述方式也得到发展。早期作品中的“潜在叙述人”直接代表作者的视角和倾向,后来叙述人开始逐渐独立,到真正自觉并进行“叙述干预”,从而取消客观全知视角。小说语言关注人物内心意识,多用间接转述;并从运用风俗化的方言转向运用书面化的叙述性语言。叙述的转换使王安忆的创作冲破了传统小说艺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是当代作家中创作风格变化最为多样的一位,其创作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通过对王安忆小说的综合分析,从中梳理出其小说是作家心灵世界再现,以及一直创新和求变的创作理念,指出了王安忆率性书写自我感受→对民间生存问题的挖掘→对都市人生的描摹→回首来时乡村路的小说主题沿革变迁的痕迹,从而探寻其小说创作发展变化的内在驱动力就是写“人”。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创作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视角小说创作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现象。五四以来儿童观的现代化发展构成儿童视角创作的理论发生机制。视角的独特性在于儿童眼光、思维、心灵比成人更单纯,因而儿童视角小说在自然、死亡、政治及性爱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儿童视角小说创作的策略性体现为对于环境、人物及情节的独特设置。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呈现出视角利用的功利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小说创作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女作家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历程上矗立着三个里程碑,它们分别以《小鲍庄》《叔叔的故事》《长恨歌》为代表。对这三部作品进行剖析,我们既可以看到王安忆小说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大气的轮廊,又能揭示出其创作底气的不足。我们期望王安忆能铸就她小说创作的第四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在对生存意义的不懈追问中,特别崇尚日常生活中的平民精神:立足现实的务实精神、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和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量。这种平民精神体现了马斯洛的生存需要层次理论,也含有存在主义哲学的意味,并形成了王安忆独特的平民史观和辩证的命运观。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创作了不少都市题材小说,这些作品对城市风景给予了特别关注,这种热情描写人物活动场景和人的生存环境的笔法,隐含着独特的创作情怀。细腻、真切的工笔描绘之景显示了珍藏城市历史的动机;想象化的心理感受之景传达了价值立场,闪烁着理性光辉;意境渲染之景流露出慈悲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上海题材小说创作.从早期的理想与感伤的独白,中期的营造精神之塔,到近期的对日常生活意识的凸现,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的短篇小说创作实践着她的故事观:寻找只属于短篇的故事,建构小说构成性故事和经验性传说性故事,选择较客观的叙述视角讲述他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小说的语言呈现出客观冷静、充满理性的风格.其中,叙述代替了人物对话、大量的议论、注重小说结构的逻辑性、以及陈述句与短句的使用,凸现了小说语言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198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小说家叙述意识觉醒,小说叙述方式发生根大变化,作家由重视“写什么”向“怎么写”转变。叙述意识的凸现和叙述技巧的应用,使得小说的形式变得繁复多样,而对纵深心理层次的挖掘使得小说的内涵更为丰富复杂。叙述方式的演变具体体现在小说层面打破线性规则、零散性加强,小说中仅述人出现,小说叙述视角多样化等方面。刘索拉、马原、格非、莫言、苏童、陈柒等小说家的创作体现了当代小说的转型和叙述方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莫言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深刻的影响,辩证法不仅是他观察现实与人生的视角,还是他选择和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创作的重要方法,是他观照世界的一种审美方式。但莫言的辩证法思维又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他以两元极致的构思结构小说,却不走向统一。在其构造的两元极致的紧张对立中,他突破了惯常的文化伦理、获得了叙述的快感,同时将由两极对立形成的巨大空档与痛苦留给读者去品鉴。  相似文献   

15.
论鲁迅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具有否定意义的文化符号、独特的对话意识、创作心理动机三方面,探讨了鲁迅小说创作中乡土性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他的小说创作的盛衰,也几乎是与我国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衰同步的,因而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演变,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一般认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以一九二七年发表的《过去》为界,经历了一个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演变的过程,或者认为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以《过去》为标志,在表现灵与肉的冲突中实现了由表现肉欲冲动到表现情欲净化的转变。这两种看法似乎都在肯定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演变,却都与郁达夫小说创  相似文献   

17.
韩少功小说的文体特点具有清晰的发展轨迹,体现了作家自觉的文体意识。"伤痕"、"反思"文学阶段,韩少功小说文体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再现生活真实的叙述视点、以典型环境塑造人物的模式、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方式这三个方面。"寻根"文学阶段,其小说文体以非理性的话语模式、寓言化的人物塑造、非常人的叙述视角为特色。"词典体"小说创作阶段,混沌态的时空观、"碎片状"的结构模式、民间性的叙述话语共同构成了此时期的小说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论五四乡土小说的性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中 ,论者早已经注意到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存在和影响。但是对于乡土小说的性质问题 ,或者就乡土小说研究乡土小说 ,或者还缺乏文学史意识。这表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尚未实现从现实性批评完全转化到历史性研究这样一个必须转化的过程。本论题讨论的要点是 :思考五四时期中国乡土小说与五四精神的相一致性 ,以便回答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乡土小说的一个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聚焦于方方小说创作的写作姿态研究 ,并通过与湖北作家的相关比较 ,概论方方创作的知识者写作身份特征 :身份还原与价值坚守 ,发现市民与抗拒“市俗” ,理性认识与世事虚空 ,写作使命与远避时髦。文章认为 ,上述看似悖论实则统一的书写姿态 ,正是方方作为知识者写作身份所体现出的身份特征与小说精神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的叙事拥有双重取向--人的历史本源追寻,个体人生命秘密的探索.本乎真诚的写作和生活态度,使她执着探求和崇尚历史和现实真实,在创作中总善于由个体生命形态隐喻和推及对类的人的生存思索.这一治思途径和艺术趋向,使她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贴近女性主义的创作策略.对"四不要"艺术原则的自觉追求,使她的小说拥有切近古典的单纯美与和谐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