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依据不同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框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是从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发展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二是从李嘉图的相对优势原理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模型发展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不同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国际贸易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力。可以预见,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将成为未来贸易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有效的法律制度,改进交易效率,才能在国际贸易分工的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2.
刘艳 《兰州学刊》2010,(1):59-63
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来研究国际贸易与投资,是近十年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文章从不完全契约条件下交易费用、产权与国际生产组织,以及契约实施制度对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的影响等三方面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突出了契约实施问题对于跨国公司组织形式选择和一国比较优势与贸易模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分工与交易效率--关于西部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第一,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分工的深化和发展受制于交易效率的高低.交易费用是影响交易效率的重要因素.第二,企业网络有助于降低企业间的交易费用和企业内的组织成本,但它的存在与发展是企业内部分工深化和交易效率提高的产物.第三,鉴于西北经济的状况,应规范交易秩序、促进先进交易方式的建立和引导企业形成企业网络,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从而推动分工深化,进而提高地区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从三个方面透视国际文化贸易的现状,即国际贸易与国际文化贸易的对比、国际文化贸易的内部结构、发达国家的产业内文化贸易.在剖析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了当前国际文化贸易格局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就此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国际贸易问题提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要素禀赋、竞争力、技术等因素常常被用来诠释贸易发展的重要缘由,而文化作为影响经济、贸易发展的因素之一,其作用一直没有被量化且被人们所忽视。利用毕达哥拉斯理论合成方法对中国与41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文化距离进行测度,然后以1992—2009年间中国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文化贸易数据为样本,通过扩展的引力模型,检验文化距离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流量产生影响,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文化产品的贸易流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与贸易对象国之间较大的文化距离会阻碍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对外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发展却相对滞后,并存在较大的出口潜力与进口空间.究其原因,法治较落后增加了服务的交易费用、过度管制使服务业缺乏竞争、意识形态的局限限制了服务的交易范围.我国服务贸易要获得发展,政府应在服务贸易规制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经济主体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主体提供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强劲的发展动力.为尽快摆脱文化贸易竞争力弱的局面,中国有必要挖掘文化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推进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充分利用商品贸易优势,构建对外文化贸易战略;以体制创新积累竞争优势,加强政府在鼓励、支持、推动文化产品及文化企业走向世界过程中的突出作用;发挥人力资本优势,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与整合,从而使文化贸易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8.
新兴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的经济学流派。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依托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新框架,将贸易的起因归结为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两难冲突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对贸易的原因给出了新的解释思路,使贸易理论的核心重新回到分工引起的规模报酬递增,是一种内生动态优势模型,是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统一的模型,是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统一的模型,能够整合各种贸易理论,是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交易费用学说剖析和比较了一般反垄断与垄断行业规制.两者都属于规制契约,但在基础交易上存在交易费用的强度和结构差异,相应地在核心交易、规制内容、规制工具等方面也都存在结构和侧重点的差异.为设计最优规制契约和有效实施规制活动,有必要首先把握这些异同.  相似文献   

10.
市场力量有效率与非效率之分.非效率市场力量来源于交易费用,反垄断等规制的实质对象,即引起垄断问题的只是部分交易费用严重的非效率市场力量.效率市场力量有生产方面和交易方面之分.前者源于生产要素的效率优势,但其实现有赖于非效率市场力量或者交易方面效率市场力量的存在.后者源于企业要素所有者之间交易费用的节约,具有自我维护的机制.效率市场力量的存在,会有利于企业扩展非效率市场力量的努力,因此效率市场力量会促成或者加剧实质由非效率市场力量引发的垄断问题.所以,反垄断也应重视效率市场力量,但归根结底是考察非效率市场力量及影响其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