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独生子女正步入上大学的高峰期,这也就造就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新"空巢"家庭。据统计,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已超过全部家庭总数的20%,独生子女数量约8000万人。这些独生子女离家去读大学,也带给了他们父母长辈深深的困感。孩子们已经在开始逐渐适应大学生活了.可是很多大学新生的家长却还在适应孩子离家后的"空巢"困惑……  相似文献   

2.
那天家长会上,有个三好学生家长讲体会,其中有几句话挺打动我。他说,好孩子不是生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好孩子的家长,都会利用各种家庭“事件资源”对孩子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做人做事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丽贝卡·海格林在其新作《家庭入侵:在趋于疯狂的文化中保护你的家庭》中提出,家长为保护孩子们的精神、思想和心灵而同疯狂的大众文化作斗争是非常艰苦而令人乏味的,但家长应当坚定不移地承担起这一义务。海格林在书中给家长们提出了5点建议:第一,几乎所有正派的家长对其子女的期望都是相同的:都希望子女长大成人并拥有他们自己的幸福家庭,希望他们成为品质优良的,有责任感的、忠诚的、健康而勇敢的人;希望他们尊重他人同时受人尊敬。然而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望,首先需要家长们自己在平时言传身教。  相似文献   

4.
"校讯通"作为老师得力的助手,家长的忠实朋友。"我"作为校讯通,使家长和学校沟通零距离,传递着温情。记录孩子成长的每个足迹,让家长能更好地关注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互动的体现,是连接家庭、学校、教育部门、社会的空中彩桥。而我也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5.
作为在美国儿童保护领域工作的一线社工,我在工作中接触的除了令人心碎的受虐儿童外,还有他们的家长。这些家长中有吸毒者、酗酒者、流浪者、家暴者、残疾人士和精神疾病患者等。他们背景不一、情况各异,但他们最为相似之处就是对社工工作角色和意图的深深误解和敌意。这些家长本来就有失去孩子的创伤和担心要不回孩子的恐慌(注:美国有严格的儿童保护机制和法律,若有报告“家庭中孩子可能被虐待或忽视”,双亲即可能被剥夺监护权),他们常常不愿与我们合作,觉得我们是阻碍他们从政府手上要回孩子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6.
家长参与在家庭资本影响学生学业成就获得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家庭资本占有量的不同会外显为家长参与方式的差异。对6名取得学业成功的劳动家庭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后发现:劳动家庭家长的参与方式具有"以乡村观念为底色,以城市渲染为呈现"的二重性。因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匮乏导致的家长参与方式不利于帮助子女取得教育优势,但经济资本和情感资本的相对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使子女获得了较高的先赋性资本。劳动家庭子女依靠自身强大的"转化能力",能够将家庭内外的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批判性地获取和创造性地建构有利于学业成功的后生性文化资本,把自己从家庭资本的被动接纳者"转化"为文化资本的主动建构者,进而取得学业成功。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再单一关注下一代的素质教育,他们同时注入更多的心血来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少的家长会发现孩子会有逆反的行为,但怎样帮助其顺利地渡过逆反期,家长们毫无头绪。本文为家长们应处理好孩子逆反期发生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司空见惯的事实现在,在我国城市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0~3岁的时候,因为太小还上不了幼儿园,绝大多数只能留在家里。为了让孩子有个玩伴儿,家长们想尽了办法:他们有的在网上给孩子找伙伴,有的去各种各样的"亲子园",还有的在居住的小区内组织"亲子俱乐部"……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39所中学90名初审合格推荐生的名单中,有几名学生引起家长们的特别关注。这些金字塔上的佼佼者何以能脱颖而出?在培养孩子方面,是否能从他们身上提炼出成才的秘诀呢?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湖北省某市妇联在三所高中的家长中做了一个家庭教育调查,其中一项是:“您的孩子是否曾对您出言不逊?您的孩子是否曾打过您或对您动过武?”调查结果是:有95%的家长回答,孩子对自己曾出言不逊;有63%的家长回答,孩子曾对自己动过武。这63%的家长中有96%是男孩子的家庭,也就是说男孩子打骂父母的行为更加普遍。很多家长都在感慨:“现在的孩子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难管教了!”  相似文献   

11.
周建东 《职业》2020,(8):42-43
单亲重组家庭的孩子普遍缺乏家庭温暖,缺少心灵沟通,自卑感强,心理隔阂大,抵触情绪强,严重的甚至有反社会倾向。所以中职学校管理必须重视此类学生的教育,沟通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关系,构建和谐融洽氛围,唤醒他们的爱心,找回属于他们的自信和快乐。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的孩子大多是被父母遗弃的,从小被送到福利中心,在这里学习、生活直到长大.按照政策,已成年孤儿很多不再属于政府供养对象,即将要独立生活、成家立业.作为这些孩子的"家长",福利中心希望他们也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成家立业,因此在融入社会方面给予他们指导,并从住房、就业等方面对其提供支持.成年孤儿回归社会已经成为福利中心的一项日常工作机制,每年有3~5名孤儿通过廉租住房等形式回归社会.2009年,福利中心又申请到了5套廉租住房,根据申请情况,经过前期评估,选定了5名孩子作为当年度回归社会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4月,30集电视连续剧《潜伏》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播出后,掀起了收视狂潮,女一号"翠平"的扮演者姚晨更受瞩目。姚晨的丈夫凌潇肃也是知名演员,这对影视红星属于"毕婚族",曾经因为不会理财,他们的生活一度乱了阵脚;学会理性消费后,幸福重新"潜伏"他们的家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许多电视节目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炙手可热的"小明星",他们漂亮可爱、多才多艺。他们是孩子们竞相模仿的偶像,也是让无数家长羡慕不已的明星宝宝。近日,记者对某市童模行业的企业和童模家庭进行了探访,了解到当地童模行业的发展现状,也感受到童模成才背后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15.
寄养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社工对他们进行服务时,应帮助全家人表达出各自内心的想法,协助寄养家长构建支持网络并增强信心。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位老师 就是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开始感到他们脑子里固有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正在接受挑战,因此乐 意汲取西方现代家庭教育观念的精华。  相似文献   

17.
现在,隔代抚养或称"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在我国,素有"几代同堂、其乐融融"的传统家庭文化,加上"独生子女"政策以及激烈的竞争与广泛的人口流动,隔代抚养就更为普遍。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抚养,广州50%,北京多达70%。  相似文献   

18.
在寄养儿童离开寄养家庭的过程中,寄养儿童和寄养家长先前的生活状况会发生明显变化,很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9.
人格教育逐渐受到重视,语文学科独具优势。语文教师可以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实施人格教育。其中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笔者从发挥家庭物化设施的"暗河作用",创建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等方面阐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决定性作用,创建与家长的多种沟通方式,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介绍 暑期是青少年离开学校,主要在家庭中,在家长的协助下开展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假期.在这期间,往往由于学校、家庭疏忽了看管和指导,从而导致各类青少年安全事故的发生.解决暑期少年儿童无人看管问题是目前社区少年儿童工作的迫切需求,尤其是为双职工家庭中的少年儿童开展小组活动十分有必要.“欣欣向荣”暑期少年儿童能力培养小组正是基于这一需求策划的.该小组致力于增强少年儿童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分享与团队协作意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