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吕力 《管理学报》2010,7(8):1123-1129
在国内外学术界,管理学研究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黑板化"倾向.尽管关于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比较复杂,但其本质上是一个研究方法论问题.从布里奇曼的基于操作主义的实证研究方法论的视角来看,可以将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黑板管理学"的来源总结为以下3个原因:概念没有很好定义导致无法测量的"泛量表式研究"、概念分解中的"伪还原"以及忽视研究结论可操作性的"管理解释学".  相似文献   

2.
吕力 《管理学报》2013,10(2):191-198
在经济学中,实证理论被认为是一种"科学",而规范理论是一种"艺术"。管理实证理论解释与预测管理现象,它回答管理科学问题;管理规范理论是为达到目标而提出的行动规则,它解决管理现实问题。规范理论因为要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案,在很多情况下逼迫人们放弃"科学的方法"。仅有实证理论,管理学的框架就是支离破碎的,无法直接用于解决管理的现实问题,因此,管理规范研究和规范理论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中国本土管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与矛盾的解决需要"规范研究",在实证至上的情境下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由于实证研究以探索普遍规律为目的,因此实证研究也绝不可能产生中国本土管理学。中国本土管理理论一定是规范理论。  相似文献   

3.
正一、当前高校办公室管理研究的错位与缺陷(一)"办公室"管理:一个被误读的管理学宏大叙事。众所周知,办公室管理是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所长期关注的一个持久性话题,盖因其良性运转与办公室工作的绩效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对办公室管理研究中,存在一个因为对严谨概念体系的忽略所导致的认知偏差,这一认知偏差就是对办公室管理不经类型化而空泛而谈,这便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使得办公室管理学成为没有现实依附性的"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4.
和谐管理理论基础:和谐的诠释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本文对和谐管理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并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和谐理论进行重新诠释,阐述了和谐理论的思想价值,对和谐标准进行了分类,并针对人的主体特性对促协力场的机制进行了调整,明确界定了和谐理论的一些基础性问题.文中还就和谐理论与管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评价,提出可以用和谐理论对管理学研究进行整合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管理学如何才能“致用”——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力 《管理学报》2011,8(6):796-804,826
求真与致用的矛盾本质上是科学认识论与技术认识论之间的矛盾,求真与致用在目的、推理方式和知识体系3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管理学要"致用",就必须实现认识论层面的改变,由"求真"的逻辑转为"致用"的逻辑,这可以称之为管理学的技术化转向。管理学技术化有助于把握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和本质特点;有助于理解循证思想的精髓,避免将其实证化和教条化;此外,管理学技术化是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直接路径,有助于厘清管理研究中"科学严谨性"和"实践相关性"之间的主次关系,是理解"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指南。  相似文献   

6.
第3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在3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对"理论与实践"、"问题与方法"等基本问题的探讨;中国特色管理学的构建;中国学者原创的管理理论.会议也对公共管理、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国有企业、知识管理与虚拟企业等聚集性选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7.
厉杰  张新安  田澎 《管理学报》2010,7(6):851-855
在回顾顾客价值概念发展的基础上,对途径-目的理论在顾客价值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包括途径-目的链的来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2种基本类型、产品类型对途径-目的链的影响,以及途径-目的链的应用方法等.最后,就该理论对我国营销者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韩巍指出了<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逻辑瑕疵.这些逻辑瑕疵体现了中国管理学界深层次的痛苦,它本质上来源于对中国管理实践中传统与现实、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之间联系的割裂.不从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融合的角度来考察中国管理实践的内涵,将永远不会找到中国本土管理学登堂入室的门径;同样,不从传统与现实融合的角度考察中国管理实践的内涵,"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究竟有用没用"也将永远只会停留在"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的陷阱中无法自拔.管理哲学通过对管理学主流研究范式的理性批判,会为中国本土管理学提供一个反思与探索的向导.不重视思辫的方法,一概排斤哲学对管理学的渗入,将极有可能使得若干"管理学在中国"的讨论变成原地转圈.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高校办公室管理研究的错位与缺陷(一)“办公室”管理:一个被误读的管理学宏大叙事。众所周知,办公室管理是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所长期关注的一个持久性话题,盖因其良性运转与办公室工作的绩效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对办公室管理研究中,存在一个因为对严谨概念体系的忽略所导致的认知偏差,这一认知偏差就是对办公室管理不经类型化而空泛而谈,这便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使得力公室管理学成为没有现实依附性的“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0.
《管理学报》2013,10(6):810-815
本刊2007年第5期刊发了《试问管理学——"管理学在中国"侧议》,从名词术语和研究经费2个侧面对当时我国管理学界的现状提出了质疑。时隔5年,我国管理学研究蓬勃发展的背后仍有诸多问题不可避免,值得反思。在此背景下,本刊2013年第4期刊发了《再问管理学———"管理学在中国"质疑》(简称《再问》),对管理学的3个视角(场域、属性、路径)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searchers to industry cluster theory within the contex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ecisions. Industry cluster theory emphasizes the explicit and implicit benefits that accrue to various economic players due to geographic proximity. As such, it provides a contrasting view to the current pressure on supply chains to seek out the “best” partners, regardless of location. We review the theory behind industry clusters, and illustrate it using the example of the New England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Incorporating these concepts into future research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decisions regarding supply chain location and sourcing decisions are currently made, and what role location‐based benefits should play in these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2.
关键链动态缓冲监控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缓冲管理是约束理论的一个重要管理方法,重要的监控机制和管理手段。本文针对项目执行的动态环境,提出了动态缓冲监控法。它根据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来动态计算缓冲大小,动态设定监控点,动态调整两个监控触发点的高低,从而实时衡量项目实际进度和初始计划之间的差异,以便让项目经理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使得项目最终按时完工。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将本文方法和CCPM中的绝对缓冲监控法和相对缓冲监控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SCM) faces greater complexity because it considers additional stakeholder requirements, broader sustainable performance objectives, increased sustainable business practices and technologie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those entities. These additional complexities make SSCM more difficult to manage and operate than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s. Complex systems require new methods for research especially given reductionist research paradigms of modern science. Rough set theory (RST) can be a valuable tool that will help address complexity in SSCM research and practice. To exemplify RST usefulness and applicability, an illustrative application using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practices (SSCP), an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utcomes is introduced. The conceptual case provides nuanced insights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in mitigating and evaluating various SSCM complexities. RST limitations and extensions are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客户时间窗变化而导致的物流配送难以顺利实施这一难题,运用干扰管理思想,以提高物流配送干扰管理决策过程的科学性为目标,结合行为科学中对人的行为感知的研究方法与运筹学中定量的研究手段,分析客户时间窗变化这类干扰事件对客户、物流配送运营商和配送业务员等受扰主体的影响,研究基于行为的扰动度量方法, 构建客户时间窗变化的字典序多目标干扰管理模型,并给出快速高效的求解方法。实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比已有的全局重调度方法和局部重调度方法更实用--能够均衡各方的利益,获得扰动最小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5.
论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演进息息相关,从对管理本质的认识,给出了管理的要素、管理和管理模式的概念模型;通过对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演进历程的分析,得出结论:管理要素重要度的变迁是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变迁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6.
齐善鸿  程江  焦彦 《管理学报》2011,(9):1298-1305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如果理论的基础性假设存在问题,其后续的展开就可能将问题进一步放大。西方传统管理理论隐含着"管理者是管理的唯一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的前提性假设,表现为管理主体对客体的单向指挥和控制。后来的参与式民主管理对此虽有修补,但本质并没有改变。由于剥夺了被管理者的主体性,导致了现实管理主客体间的恶性互动和双方主体性的扭曲和异化,并制造了管理中的一系列悖论。道本管理在认识和尊重主体性和管理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四主体论",对管理主体及其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位,破解了错误假设所导致的悖论,并通过机制设计实现了管理各主体之间良性关系的构筑,论证了管理从控制转向服务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论实践派管理理论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继伟 《管理学报》2011,8(6):805-810
评价实践派管理理论的正确指标可分为鉴别性指标、优劣性指标两类。鉴别性指标包括:是否"外行不觉得深,同行不觉得浅";有无"前置应用"和"分布式研究"。优劣性指标包括:实践客户数量;实践客户质量;应用广度;应用深度。  相似文献   

18.
We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ntensity of causal reasoning on performance in a firm’s annual management commentary and its earnings management propensity. Anticipated earnings management concerns are argued to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accountability predicament, bringing management to offer more intense causal reasoning in order to mitigate investors’ earnings management concerns. We use computer-intensive techniques to measure causal reasoning intensity as a generic disclosure quality in the management commentary of a large sample of US firms from 1999 to 2007. We find that accruals earnings management (signed discretionary accruals)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ausal reasoning intensity.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holds for alternative specifications of accruals earnings management (an earnings management dummy model and an analyst expectations model) and in a change model.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ssertion that firms strategically use causal reasoning on performance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ness and cognitive legitimacy, increase perceived plausibility of reported performance and mitigate performance-related concerns of investors.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   总被引:82,自引:7,他引:82  
刘丽文 《管理科学》2003,6(2):81-88
分析、总结和归纳了当今企业管理的一个新热点———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 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揭示了这种思想和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